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圳燃气在应急体系包括建立应急抢险作业标准化、组织应急培训、组织应急演练、通过管道完整性,规范应急信息管理、通过高技能人才认证及技能认证打造抢维修队伍专业人才、专业的抢维修应急资源库、不断优化抢维修工具、应急抢修的微信时代的建设,确保了燃气输配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应急体系建设;抢险作业标准化;管道完整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6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98-01
深圳市燃气中压管网总长4464公里(其中PE管3710公里、鋼管754公里,市政管2424公里、庭院管2040公里),为确保燃气输配系统的稳定运行,各巡查队员配置手机巡查系统,严格按照工地2天1巡的模式防止第三方破坏的发生,同时检测工作人员使用GM3对地下管网进行测漏,抢维修人员在300PPM时出警进行处置,目前管网运行安全可靠。但针对一旦发生各种燃气突发事故,如何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深圳燃气也是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来提高抢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2014年市区关内抢修队累计出警1128次,与2013年同期出警813次升高38.7%,形成抢维修419项,较2013年同期抢维修数量257项升高63%,,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通过管网完善和新增阀门的建设,紧急事件应急抢修的停气范围和事故级别下降,安全运行管理可控。经统计,抢修队及时及时率达到100%(25分钟内到现场),事故处理率达到100%,为地下燃气输配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安全运行状况平稳可控。能如此井然有序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归功于强而有力的应急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应急抢险作业标准化
为规范安全管理与生产作业行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与安全生产水平,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抢维修工作安全生产实际,应急抢修作业标准化建设主要是倾向于现场作业的安全标准建设,结合应急抢修作业主要工作性质及内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细化,深圳燃气陆续制定了《抢修部常规紧急事件应急演练行动预案稿文本》、《地下中压燃气阀门日常维护保养操作技术指引》、《抢修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抢维修出警、现场作业等标准化方案,并将方案对一线员工进行宣贯培训。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步将标准化工作完善。
2、编制经典案例,组织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知识水平
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深圳燃气特别注重应急抢险队伍的能力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能力培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此,深圳燃气根据以往的应急抢险案例组织专业人员编制经典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各类案例的应急处置场景及应急处置技巧,并要求抢维修人员全面宣贯,并汇编成册,定期更新。于此同时,每年还制定系统工作培训计划,培训包括应急处置的各类相关人员;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燃气查漏检测、现场关键环节控制、燃气设施修复技术、现场处置、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系统应用等,也包括心理素质、临场急救、事故善后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应急处置队伍的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到达现场后该做什么,怎么做。应急培训工作是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近年来在应急队伍员工的抢修技术培训上,做到紧盯国际科技前沿,引进国际先进的抢修技术,如不停气封堵技术、带压开孔技术等。对于新的应急抢修技术,不断组织急抢修员工进行学习培训,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提高,反复练习,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燃气应急处置的效率,更让深圳燃气应急处置工作始终走在前沿。
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每年深圳燃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每月举行不同形式的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在演练内容上,不仅侧重每年的应急工作重点,更侧重应急处置方式的转变,即针对不同的应急场景,现场模拟不同的现场标志,检验应急队伍的应变能力。应急处置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修复受损燃气设施,而是更人性化的保障燃气供应的前提下来修复受损燃气设施;演练形式上从以前的精心准备,反复操练,向采取“四不两直”的突击演练过渡,以检验队伍真正的实战能力,找出队伍应急处置工作中真正的薄弱环节,以不断改进,真正培养出一支“出之能战,站之必胜”的应急抢修队伍。通过多次的演练不断加深了队员对片区管网基础信息掌握程度,提高抢修队伍的工作素质和突发事故应急能力,为管网安全运行和安全供气提供有力保障。
4、通过管道完整性,规范应急信息管理
在今年刚上线的深圳燃气管道完整性系统中,对应急管理模块包括应急响应及处置、应急救援资料库及应急演练三部分进行了深入的优化。通过完整性管理,规定了事故分类、应急处置流程、要求,规范了应急处置中的事故信息传递、处置情况汇报等要求的信息录入工作。在应急响应及处置中对抢维修记录数据及抢维修时间分类进行了整理,通过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可以清晰查询到抢维修时间的事件类型、现象类别、成因类别、事件等级、报警来源的统计,为日后的管网运行维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把抢维修成因及位置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对管网泄漏多发地区考虑整体更换等措施,将“应急处置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事后处置”并重的应急处置工作模式,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5、通过高技能人才认证及技能认证打造抢维修队伍专业人才
深圳燃气通过深燃学院组织的高技能人才认证燃气管网工高级工86名、技师15名、高级技师6名。深圳燃气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进行了生产作业单元技能的认证,其中包括对燃气抢维修工的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深圳燃气以生产作业单元的技能认证为重点,针对抢维修岗位的8个单元模块地下中压管道维护、地下中压管道维修、地下中压管道抢险前期处置、地下中压管道停、供气作业、地下中压管道专用设备作业、中压钢质管道施工、地下中压PE管道施工、临时应急气源逐一对应急抢维修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相关模块考核才能上岗,确保了抢维修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6、专业的抢维修应急资源库
深圳燃气每年在应急机具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色谱分析仪对气体做出分析,为管网是否出现泄漏提供依据;LNG 应急气化撬(250-4000M3 /H),可以在停气的时候充当临时气源供应下游用户,减少燃气事故因为停气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不停输设备可以避免停气对用户造成的影响,缩短抢修时间;液压动力设备可以减少现场的劳动负荷,提高抢维修效率;防腐及堵漏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延长管道寿命及现场处置效率等。所有这些设备及新材料的应用,在硬件上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效率,缩短应急处置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
7、持续创新,不断优化抢维修工具
根据集团公司“创新无边界,创新无大小;从我改善,有我创新”的创新理念,深圳燃气围绕公司业务发展需要,重点面向基层班组,广泛征集技术与管理创新课题,其中在应急抢修机具里创新中包括PE管复圆工具、阀门操作杆、便携式操作架、新型遥控点火放散枪、小口径不停输开孔手动扳手、电熔焊机承插接头改进等,其中阀门操作杆、新型遥控点火放散枪更是获得了国家专利,以遥控点火放散枪为例:它采用远距离遥控点火系统,不再采用传统放散枪的近距离点火枪点火,安全系数更高;在操作方面遥控点火放散枪采用快速接头软管连接,比传统放散枪的丝扣复合管连接更轻便安全,易于操作;进一步引用滑竿收缩方式,在拆装过程中更加便捷,为平时作业节省时间;其重量也轻于传统放散枪。新型遥控点火放散枪安全系数总体高于传统放散枪,拆、装方便,劳动强度低,效率高,是安全、高效的点火放散装置。这些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对应急抢修的质量及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8、应急抢修的微信时代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深圳燃气建立了抢维修工作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在抢维修工作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①信息共享
针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抢维修工作,输配分公司共设了11支专业抢维修队伍。在以往的抢维修过程中,沟通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只局限于领导与每个队单独的联系,其他抢修队伍同事对各抢修队的工作知之甚少。在建立微信群后,无论是消息通知、日常检查、接警出警、碰口维护,都能够做到信息横向实时共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各队都有所了解,如需增援协助也能提早准备;在日常检查中出现问题,也能让其他各队引以为戒,及时解决;如有对抢维修工作有好的想法和建议,也能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线上会议”,促进了抢维修工作的管理。
②位置共享
遇到抢修等事件时,率先抵达现场的同事将地理位置发送出来,让大家直观的了解事发地点,后续增援人员可以通过位置信息与路况信息,合理选择路线,避开拥堵道路,减少因交通消耗的时间,做好充足准备,更快到达现场。
③现场情况汇报
现场人员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的将现场情况传达给相关领导,提前了解详细情况,从而避免因信息不足导致的误判,帮助做出正确决定。
④作业过程监督与关键环节控制
在作业过程中,定期回傳现场相片,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群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关键环节(例如现场检测仪器的图片回传等)的控制,做到对现场更好的管控。深圳燃气成功将微信群运用到了抢维修工作关键环节中,做到更快、更准、更好,对输配分公司的抢维修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应急办、公安局消防支队等联动单位和街道、居委、用户等方方面面大力配合,更需要集团上下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建立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应急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内修复燃气管道,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
[关键词]应急体系建设;抢险作业标准化;管道完整性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U6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98-01
深圳市燃气中压管网总长4464公里(其中PE管3710公里、鋼管754公里,市政管2424公里、庭院管2040公里),为确保燃气输配系统的稳定运行,各巡查队员配置手机巡查系统,严格按照工地2天1巡的模式防止第三方破坏的发生,同时检测工作人员使用GM3对地下管网进行测漏,抢维修人员在300PPM时出警进行处置,目前管网运行安全可靠。但针对一旦发生各种燃气突发事故,如何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深圳燃气也是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来提高抢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2014年市区关内抢修队累计出警1128次,与2013年同期出警813次升高38.7%,形成抢维修419项,较2013年同期抢维修数量257项升高63%,,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通过管网完善和新增阀门的建设,紧急事件应急抢修的停气范围和事故级别下降,安全运行管理可控。经统计,抢修队及时及时率达到100%(25分钟内到现场),事故处理率达到100%,为地下燃气输配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安全运行状况平稳可控。能如此井然有序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归功于强而有力的应急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应急抢险作业标准化
为规范安全管理与生产作业行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与安全生产水平,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抢维修工作安全生产实际,应急抢修作业标准化建设主要是倾向于现场作业的安全标准建设,结合应急抢修作业主要工作性质及内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细化,深圳燃气陆续制定了《抢修部常规紧急事件应急演练行动预案稿文本》、《地下中压燃气阀门日常维护保养操作技术指引》、《抢修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抢维修出警、现场作业等标准化方案,并将方案对一线员工进行宣贯培训。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步将标准化工作完善。
2、编制经典案例,组织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知识水平
在应急处置工作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深圳燃气特别注重应急抢险队伍的能力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能力培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此,深圳燃气根据以往的应急抢险案例组织专业人员编制经典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各类案例的应急处置场景及应急处置技巧,并要求抢维修人员全面宣贯,并汇编成册,定期更新。于此同时,每年还制定系统工作培训计划,培训包括应急处置的各类相关人员;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燃气查漏检测、现场关键环节控制、燃气设施修复技术、现场处置、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系统应用等,也包括心理素质、临场急救、事故善后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应急处置队伍的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到达现场后该做什么,怎么做。应急培训工作是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近年来在应急队伍员工的抢修技术培训上,做到紧盯国际科技前沿,引进国际先进的抢修技术,如不停气封堵技术、带压开孔技术等。对于新的应急抢修技术,不断组织急抢修员工进行学习培训,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提高,反复练习,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燃气应急处置的效率,更让深圳燃气应急处置工作始终走在前沿。
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实战能力
每年深圳燃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每月举行不同形式的实战演练和桌面推演。在演练内容上,不仅侧重每年的应急工作重点,更侧重应急处置方式的转变,即针对不同的应急场景,现场模拟不同的现场标志,检验应急队伍的应变能力。应急处置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修复受损燃气设施,而是更人性化的保障燃气供应的前提下来修复受损燃气设施;演练形式上从以前的精心准备,反复操练,向采取“四不两直”的突击演练过渡,以检验队伍真正的实战能力,找出队伍应急处置工作中真正的薄弱环节,以不断改进,真正培养出一支“出之能战,站之必胜”的应急抢修队伍。通过多次的演练不断加深了队员对片区管网基础信息掌握程度,提高抢修队伍的工作素质和突发事故应急能力,为管网安全运行和安全供气提供有力保障。
4、通过管道完整性,规范应急信息管理
在今年刚上线的深圳燃气管道完整性系统中,对应急管理模块包括应急响应及处置、应急救援资料库及应急演练三部分进行了深入的优化。通过完整性管理,规定了事故分类、应急处置流程、要求,规范了应急处置中的事故信息传递、处置情况汇报等要求的信息录入工作。在应急响应及处置中对抢维修记录数据及抢维修时间分类进行了整理,通过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可以清晰查询到抢维修时间的事件类型、现象类别、成因类别、事件等级、报警来源的统计,为日后的管网运行维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把抢维修成因及位置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对管网泄漏多发地区考虑整体更换等措施,将“应急处置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事后处置”并重的应急处置工作模式,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5、通过高技能人才认证及技能认证打造抢维修队伍专业人才
深圳燃气通过深燃学院组织的高技能人才认证燃气管网工高级工86名、技师15名、高级技师6名。深圳燃气面向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进行了生产作业单元技能的认证,其中包括对燃气抢维修工的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深圳燃气以生产作业单元的技能认证为重点,针对抢维修岗位的8个单元模块地下中压管道维护、地下中压管道维修、地下中压管道抢险前期处置、地下中压管道停、供气作业、地下中压管道专用设备作业、中压钢质管道施工、地下中压PE管道施工、临时应急气源逐一对应急抢维修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相关模块考核才能上岗,确保了抢维修员工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6、专业的抢维修应急资源库
深圳燃气每年在应急机具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色谱分析仪对气体做出分析,为管网是否出现泄漏提供依据;LNG 应急气化撬(250-4000M3 /H),可以在停气的时候充当临时气源供应下游用户,减少燃气事故因为停气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不停输设备可以避免停气对用户造成的影响,缩短抢修时间;液压动力设备可以减少现场的劳动负荷,提高抢维修效率;防腐及堵漏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延长管道寿命及现场处置效率等。所有这些设备及新材料的应用,在硬件上提高了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效率,缩短应急处置时间,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
7、持续创新,不断优化抢维修工具
根据集团公司“创新无边界,创新无大小;从我改善,有我创新”的创新理念,深圳燃气围绕公司业务发展需要,重点面向基层班组,广泛征集技术与管理创新课题,其中在应急抢修机具里创新中包括PE管复圆工具、阀门操作杆、便携式操作架、新型遥控点火放散枪、小口径不停输开孔手动扳手、电熔焊机承插接头改进等,其中阀门操作杆、新型遥控点火放散枪更是获得了国家专利,以遥控点火放散枪为例:它采用远距离遥控点火系统,不再采用传统放散枪的近距离点火枪点火,安全系数更高;在操作方面遥控点火放散枪采用快速接头软管连接,比传统放散枪的丝扣复合管连接更轻便安全,易于操作;进一步引用滑竿收缩方式,在拆装过程中更加便捷,为平时作业节省时间;其重量也轻于传统放散枪。新型遥控点火放散枪安全系数总体高于传统放散枪,拆、装方便,劳动强度低,效率高,是安全、高效的点火放散装置。这些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对应急抢修的质量及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8、应急抢修的微信时代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工作效率,深圳燃气建立了抢维修工作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在抢维修工作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①信息共享
针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抢维修工作,输配分公司共设了11支专业抢维修队伍。在以往的抢维修过程中,沟通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只局限于领导与每个队单独的联系,其他抢修队伍同事对各抢修队的工作知之甚少。在建立微信群后,无论是消息通知、日常检查、接警出警、碰口维护,都能够做到信息横向实时共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各队都有所了解,如需增援协助也能提早准备;在日常检查中出现问题,也能让其他各队引以为戒,及时解决;如有对抢维修工作有好的想法和建议,也能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线上会议”,促进了抢维修工作的管理。
②位置共享
遇到抢修等事件时,率先抵达现场的同事将地理位置发送出来,让大家直观的了解事发地点,后续增援人员可以通过位置信息与路况信息,合理选择路线,避开拥堵道路,减少因交通消耗的时间,做好充足准备,更快到达现场。
③现场情况汇报
现场人员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的将现场情况传达给相关领导,提前了解详细情况,从而避免因信息不足导致的误判,帮助做出正确决定。
④作业过程监督与关键环节控制
在作业过程中,定期回傳现场相片,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群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特别是对关键环节(例如现场检测仪器的图片回传等)的控制,做到对现场更好的管控。深圳燃气成功将微信群运用到了抢维修工作关键环节中,做到更快、更准、更好,对输配分公司的抢维修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应急办、公安局消防支队等联动单位和街道、居委、用户等方方面面大力配合,更需要集团上下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建立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应急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内修复燃气管道,减少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