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愈发意识到只有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而要实现这些目的,问题教学法较为关键。本文针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如情境的创设、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提出课后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展思考,夯实基础知识,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法;问题意识
引言:问题教学法虽然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所应用,但相关的理论探索仍然不够完善。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迅速导入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势非常明显。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线索,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
1.注重创设情境
结合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来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展开,学生直接代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来分析问题,是在课堂上集中精神的重要对策。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并不了解如何创设情境,在没有进行课堂导入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会无法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直接基于生物实验或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情境的吸引作用下就更加容易集中精神,在保证学习积极性的条件下积极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课堂进程的主线,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调整状态,接受新知识。
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中有关于“人类遗传病”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可利用一些社会热点,把生活实践与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向学生讲述德阳市肿瘤医院“无手婴儿”诞生事件,在学生被吸引之后,提出为什么会出现先天性“无手婴儿”、这是遗传病吗、如果是遗传病我们该如何预防等一系列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也唤起学生对社会、生命的责任感。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首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设定一个情境,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這个环节产生疑问,之后教师适时地开展教学,引入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自然地对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开展探究[1]。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要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于一些常见的现象成因产生思考,进而形成质疑,这样的意识就是问题意识,其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极为关键,甚至可以说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前进都是问题意识所驱动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部分教师认为解答问题过于繁琐会占用课堂时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如果学生提问出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会浪费教学时间。这些都会导致减少学生的提问时间,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形成问题意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究思维,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与提问,这同样可以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养成问题意识。
举例来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两个重要概念,“生产者”与“自养者”,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生态位,那么这两个要素进行互换是否依然可以在生态系统当中成立呢?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问之一,教师可以适时设问,并给予学生发问的勇气,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只有这样,在解决完问题后,学生才能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3.提出课后思考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40分钟内,课后问题同样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适当的课后问题设置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下学生是很难有机会接触教师的,所以很多问题也只能不断积攒。但是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问题在课后进行思考与探究,之后由科代表收集整理大家的问题,再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形成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举例来说,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当中,植物激素调节部分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后收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典型知识点进行解答,之后再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如果学生对于植物激素调节作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则可以开展相应的生物实验,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从而真正掌握植物与激素调节作用间的关系。
4.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为学生答疑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设置多种学习活动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能实现大量知识内容的传递,进而让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针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解决,学生也可培养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
例如:酶的相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为了让学生对于温度以及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对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和完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协作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中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动物酶的适宜温度与植物酶的适宜温度不相同,其中动物酶的适宜温度约为37℃,而植物酶的适宜温度则在50℃以上。除了温度以外,酸碱度对于酶的活性同样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总结起来,这类探究与实验活动需要学生自行提出问题与假设,经由一定的实验流程来得到实验结果,与先前做出的假设进行分析、对比,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进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来寻找答案,养成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置多样性的问题,让求知欲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结合前文分析可知,问题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可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理设问,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对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把握,从而掌握知识、学会思考、热爱学习,最终形成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春雲,王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74-175.
[2]张珊.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概述[J].学周刊,2020(03):111.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法;问题意识
引言:问题教学法虽然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有所应用,但相关的理论探索仍然不够完善。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迅速导入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势非常明显。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线索,非常有利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
1.注重创设情境
结合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来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展开,学生直接代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来分析问题,是在课堂上集中精神的重要对策。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教师并不了解如何创设情境,在没有进行课堂导入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会无法了解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直接基于生物实验或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情境的吸引作用下就更加容易集中精神,在保证学习积极性的条件下积极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新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课堂进程的主线,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调整状态,接受新知识。
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中有关于“人类遗传病”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可利用一些社会热点,把生活实践与生物知识结合起来,向学生讲述德阳市肿瘤医院“无手婴儿”诞生事件,在学生被吸引之后,提出为什么会出现先天性“无手婴儿”、这是遗传病吗、如果是遗传病我们该如何预防等一系列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也唤起学生对社会、生命的责任感。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首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设定一个情境,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這个环节产生疑问,之后教师适时地开展教学,引入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自然地对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开展探究[1]。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要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于一些常见的现象成因产生思考,进而形成质疑,这样的意识就是问题意识,其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极为关键,甚至可以说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前进都是问题意识所驱动的。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当中,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部分教师认为解答问题过于繁琐会占用课堂时间,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如果学生提问出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会浪费教学时间。这些都会导致减少学生的提问时间,学生无法在课堂学习中形成问题意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究思维,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进行质疑与提问,这同样可以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养成问题意识。
举例来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两个重要概念,“生产者”与“自养者”,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生态位,那么这两个要素进行互换是否依然可以在生态系统当中成立呢?其实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问之一,教师可以适时设问,并给予学生发问的勇气,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只有这样,在解决完问题后,学生才能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
3.提出课后思考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40分钟内,课后问题同样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适当的课后问题设置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下学生是很难有机会接触教师的,所以很多问题也只能不断积攒。但是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为学生留下一些问题在课后进行思考与探究,之后由科代表收集整理大家的问题,再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形成更为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举例来说,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当中,植物激素调节部分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后收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典型知识点进行解答,之后再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如果学生对于植物激素调节作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则可以开展相应的生物实验,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从而真正掌握植物与激素调节作用间的关系。
4.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为学生答疑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设置多种学习活动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能实现大量知识内容的传递,进而让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针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解决,学生也可培养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
例如:酶的相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为了让学生对于温度以及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对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和完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协作下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中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动物酶的适宜温度与植物酶的适宜温度不相同,其中动物酶的适宜温度约为37℃,而植物酶的适宜温度则在50℃以上。除了温度以外,酸碱度对于酶的活性同样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总结起来,这类探究与实验活动需要学生自行提出问题与假设,经由一定的实验流程来得到实验结果,与先前做出的假设进行分析、对比,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进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来寻找答案,养成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置多样性的问题,让求知欲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结合前文分析可知,问题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可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理设问,在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对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把握,从而掌握知识、学会思考、热爱学习,最终形成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春雲,王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模式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74-175.
[2]张珊.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概述[J].学周刊,2020(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