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舶官的灵感

来源 :聪明泉·少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末年,中国已与外国开始海上贸易。松江府为此专门设置了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官员,叫“市舶官”。
  当时,中国出口最多的是瓷器,而漂洋过海的全是木船。尽管瓷器用稻草扎、竹箩装,可是经过长途跋涉,海上颠簸,到了国外还是破碎严重,因此交货数量不足,常常被罚款。
  这天,市舶官在船上拣到一粒绿豆,进餐时厨师又端上来一盘炒豆芽,触动了他的灵感。出口瓷器包装增添了保护措施,从此再也不为处理索赔案伤脑筋了。
  你知道市舶官是如何利用绿豆保护出口瓷器的吗?
  答案:
  在瓷器装船之前,命人在空隙处放进绿豆,然后洒上少量清水,将盖子盖上,包装还同以往一样。在运输途中,绿豆缓缓发芽,绿豆芽无孔不入,几乎将篓中所有空隙全部填满。
其他文献
余裕一词最初是从《孟子·公孙丑下》那里来的:“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有余裕哉!”余裕与“绰绰”连在一起,形容做任何事情,想任何问题,都在心理上有相当大的可供自由支配的余地。可见,中国古代曾经是一个讲求余裕的国度。  余裕一词虽然历史悠久,曾为我们祖先的宠儿,但是现在已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语文教育走到今天,越来越致密化,越来越被教师周密的规划所控制,甚至暴力式地精细到学生每天生活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