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体检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sv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个人对体检花费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做什么检查,需要按轻重缓急排个序,优先处理那些“无声的杀手”,也就是在没有症状时查出来。

  近日一条有关健康体检业乱象的爆料,引发公众对体检的关注。
  存在乱象,并不能改变健康体检本身的价值,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需要做健康体检,而是能否通过健康体检获益。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做有效的体检。

值得关注的三个方面


  有效的体检是每个受检者的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有三个方面最值得关注。
  第一,检查本身是否可以起到无病预防、有病早期发现的作用。这需要扎实的研究基础和科学证据。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来研究、验证这些筛查检查手段的有效性、合理性、使用范围、收益和风险,这些研究结果也会很快转化为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实践。
  第二,健康体检的提供方所提供的体检服务是否规范、合理,符合受检者的实际情况。这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以及行业内的规范和自律。在最近的健康体检行业造假事件曝光之后,国家卫健委很快专门发文,要求对健康体检行业进一步规范和监管。
  第三是受检者本身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愿意花费时间并支付费用。一个受检者,对健康体检本身需要有充分的认识,知晓相关医学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辨别能力,是实现有效体检的关键所在。从目前的医疗体系来看,社会医疗保险并不覆盖病前的预防服务,对预防服务的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个性化的体检最有效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面临不同疾病的风险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的患病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最有效的健康体检应该是量身定制的。需要仔细了解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疾病史、是否吸烟饮酒等、职业经历、生活环境等,挑选出高风险因素,对与其相关的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诊断的建议,以及生活方式、控制风险因素的建议。
  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难以做到,因为成本很高,对体检机构以及主检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耗费的医疗资源和时间也多。
  一般健康体检机构会采用折中的办法,提供的套餐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的人也有差别,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却无法个性化。
  而有一些体检机构,会让受检者做一些问卷,主检医生会询问个人健康方面的问题,甚至还要做一些量表,进行风险测评,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体检的个性化程度,受检者需要认真对待,客观具体地回答问题。
  另外,固定地在同一个体检机构获得连续的体检资料,與自己熟悉的医生比如固定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讨论自己的体检结果,都可以提高个性化程度,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钱要花在刀刃上


  有效的体检,还需要考虑成本效益,把钱花在刀刃上。
  一般人对体检的认识是模糊的,认为全身上下都检查,有病都会查出来。实际上由于个人对体检花费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做什么检查,需要按轻重缓急排个序,优先处理那些“无声的杀手”,也就是在没有症状时查出来。
  以癌症为例,像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常见的癌症,可以通过筛查手段早期发现,加以规范的临床治疗,可以获得治愈,而如果等到有症状再就医,往往到了晚期,治疗非常困难且效果不佳。

  上述癌症诊断时为早期的话,五年生存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而晚期的话,五年生存率都只有10%,治疗效果差距巨大。

权衡利弊


  参加体检时,还需要对体检的目的、检查项目的意义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认识到体检对健康的益处。同时,也知道体检过程往往是一种筛查,与临床诊断还是有差别的。大部分检查只是起一个提示作用,需要进一步复查来明确。
  体检检查也与临床检查一样,会有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也就是把没病的人误判为有病,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疑虑,或者把真的病人漏掉了,导致延误治疗时机。
  因此,健康人在参加体检前,需要充分知情,对体检的好处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比较好的认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接受相应的检查。这也能有助于正确理解体检结果。

体检报告需要专业解读


  很多体检机构最终给予受检者一份体检报告,加上一些对体检结果的判断以及建议文字。对于一般没有医学背景的受检者来说,仅阅读这样的报告无法帮助受检者后续选择正确的行动,使得体检效果最大化。
  体检报告需要专业的解读,体检后到主检医生那里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近期的健康隐患、长期值得注意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让其给予建议。同时,也对一些异常指标和检出情况给予解释:哪些需要马上就诊,哪些需要随访,多长时间、用什么方式随访,哪些只要下一年准时回来体检就可以了。
  专业解读,可以督促就医,减少焦虑,指导受检者选择适合的行动,是有效体检不可省略的步骤。
其他文献
在中华慈善总会和全国团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中华慈善年鉴》已经圆满完成编纂工作,即将公开出版发行。  《中华慈善年鉴》是由一部中华慈善总会主办、公开发行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它全面、客观、翔实地反映了我国慈善会系统每年度慈善事业发展情况,展示了各级慈善组织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各地先进的慈善工作经验,对中外各界人士、各类机构了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情况,促进中国慈善组织对外交流、扩大知名度,发挥着
周一例会上。  “老师,老闫的正式作业又没有交。”小组长撅着小嘴,无可奈何地对我说。  “老师,他上英语课时,又在说话,老师让我告诉您一声。”英语学习委员接着小组长的话。  “老闫的写字书上一个字也没写……”语文学习委员也不示弱。  “上周,老闫迟到了三回,还和(4)班的一个同学打架……”值周班长很不满意地告他的状。  (“老闫”,其实是我们三(3)班的一位调皮小男孩,今年不到9岁。不知什么时候,
江苏省泰州市于2012年4月在全省率先推行的“牵手夕阳”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障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切实为全市老年人撑起了一把“安全保护伞”。对此省领导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并批示要求“在总结泰州试点经验基础上,研究提出全省推行的方案”。以此为鞭策,2013年泰州市进一步创新“牵手夕阳”项目,加大福利保障力度,不仅将受益人群年龄由70周岁放宽至65周岁,而且拓展了老年人在家中易发生的煤气中毒、火灾、烫伤、触电
2011年11月25日,“中慈榆林血液透析中心”慈善捐助项目签字仪式在中华慈善总会会议室隆重举行。项目参与方中慈国际交流中心、榆林市北方医院、榆林市慈善协会以及中慈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参加了签字仪式。中慈国际交流中心理事长范宝俊和副理事长张道诚也应邀到场参加签字仪式。   “中慈血液透析中心”慈善捐助项目是由中慈国际交流中心主办,中慈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性慈善捐助项目。项目采用德国费森尤斯品牌
2009年11月18日,由无锡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慈善总会、市级机关党工委、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八部门联合倡议发起的“慈善献爱心、情连你我他”慈善捐赠活动,在市政府网络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由市委副秘书长肖新岳主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尤文科宣读了慈善“一日捐”暨向新疆阿合奇县对口支援捐赠活动倡议书。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市民政局局长毛建新通报了去年以来全市慈善捐赠情况,对“一日
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有个远近闻名,妇孺皆知的八旬老人,她就是无锡市首届“十大慈善公益人物”秦洪。   秦洪出生于山东日照农村,14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攻打济南、开封等战斗。在渡江战役打响前,火线加入党组织。从军十几年,她多次立功受奖。1958年,已担任南京军区司令部文化教员的秦洪,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分配到无锡,离休前担任无锡市中药厂党支部书记。秦洪常说:“参加革命队伍就为
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留言,称很高兴合肥市政府能够看到群众的呼声出台抑制房价的新政,但看到“刚需”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而其正好卡在年龄线上,目前刚攒够首付,其他刚需条件都符合,唯独年龄被限制了。  合肥市对舆论的回应十分及时, 态度也很诚恳。  这则留言“委屈巴巴”,激起许多网友同情。“合肥 35”的关键词冲上热搜。“这个新一线城市不欢迎35岁 人士”“35岁还没买房,对不起,你不配住合肥”……“
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那面目全非的山河大地,那支离破碎的地震重灾区,那瓦砾堆中一双双期盼的手……逝去的亡灵要入土为安,幸存的伤者要得到救助,受到严重创伤的心灵要得到恢复,劫后余生的土地要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慈善组织以非凡的积极姿态,快速的反应、正确的应对跻身主流赈灾方阵,积极配合党和政府抗震救灾,成为民众及时、方便、通畅参与赈灾捐款的重要渠道。这次的赈灾筹募行动,是新中
8月9日下午,永康市慈善总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永康市委书记、永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伟亚给大会发来贺信。永康市慈善总会自2002年11月成立以来,在筹募善款、慈善救助、抗灾救灾、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2年至2011年底,共募集善款3828多万元,十年来救助总额为1790多万元,救助对象总数达9749户(人)、团体52个。  会上,与会人员全额通过选举产生胡德伟为会长;胡美君
那是一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幸运地被分配到文化馆工作,从事历史文物的相关研究,一副皮囊不必吃什么苦,可麻烦也接踵而来。干这一行的经常碰到干支纪年问题。如康熙“戊申”年是康熙几年;齐白石的画作上题有“乙巳”年作时,他这年又是多少岁。  如果手头上没有年表,却又要你即时作答,那就只有干着急的份了,而随身携带年表,也很不方便。  上苍还是很眷顾我的。有一晚,我冒雨赶回家,见到一个老人缩在屋檐下避雨。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