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多形性腺瘤中Gli-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Gli-2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salivary pleomorphic adenoma,SP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SPA组织中Gli-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Gli-2蛋白在60例SPA组织中高表达,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21例(35%)呈强阳性(+++),27例(45%)较强阳性(++),6例(10%)弱阳性(+),6例(10%)阴性(-).Gli-2蛋白在SPA中的表达阳性率达90%( 54/60),表达强度达89% (53/60).结论 Gli-2蛋白在SPA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其所引起的Hedgehog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可能参与了SPA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桩腿耦合缓冲器的三维体单元旋转周期对称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与简化,分别用简单的线性静力分析、增量-迭代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和基于中心差分
研究了以黄柏为底物、硫酸锰为催化剂、溴酸钾作氧化剂、硫酸为介质的振荡反应新体系,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黄柏的振荡反应行为,得到了不同温度、浓度下反应的诱导期、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粗提物,建立一种微生物快速筛选、鉴别的方法.分析5种(8株)典型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脂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区段的差异
提出了半定规划(SDP)的一种修正的原对偶内点算法,对初始点的选取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算法的计算效率,并证明了新算法的迭代复杂性是O(n).
基于一系列子区间而不是整个半直线的信息,给出了一类二阶非线性阻尼微分方程的几个新的区间振动准则,所得定理推广和改进了文献和新近研究中的一些结果.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谷物中隐蔽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G)及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2007-2008年在河南、河北、广西、安徽、四川、重庆和江苏7个省(市、自治区)
对甲胺基苯甲酸经苄氧羰酰基(Cbz)保护、与D-谷氨酸二乙酯成酰胺、Pd/C氢解脱保护基后水解得N-(4-甲胺基苯甲酰基)-D-谷氨酸,再与2,4,5,6-四氨基嘧啶硫酸盐和1,1,3-三溴丙酮
利用Lévy型算子积分微分型表示形式和拟微分型表示形式,以寻求Lévy型算子生成的马氏过程各种稳定性的精确且可验证的充分条件.给出了由符号函数直接判定的Lévy型过程非爆
在基于特征向量集的距离判别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判别分析方法,试图解决现有判别分析方法中计算量大及对复杂数据判别效果差的缺点.同时,将方法用于企业信用评价中,并与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