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二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为先秦诸子散文。本单元既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又与必修阶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相联系。从前者看,诸子散文反映的光辉群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格典范;从后者看,诸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繁荣进步的源头活水,赋予了民族精神历百代而不衰的生命韧性。本单元的立德树人目标及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皆从此出。
教学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课,分别为儒家、道家和墨家的經典语录或论述文段,表现出先哲们的基本理念与人格特质。儒家3篇课文(《论语》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大学之道》)体现早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教学时要“浓墨重彩”;第4课、第5课属于群文阅读,也可以视作小专题阅读,在教学中通过找准“核心观念”,建立起先哲的鲜明形象。
学生情况。高二学生此前已接触过一些先秦诸子论说,对《论语》尤其熟悉,但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深思慎取的精神;高二正是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又是建立“三观”,养成人格的关键时期;学校生源属中等水平,已开始阅读钱宁的《新论语》,并完成学习心得《我对“仁”的再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力图深入研读文本,适当拓展读写任务,努力创设思维训练情境,挖掘立德树人资源。
教学目标
第一,引领学生品读经典作品,学习先贤风骨及智慧,以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人生底色;研习文本,把握概念,辨析观点,在比较分析中领会儒、道、墨三家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培养理性思辨精神;第二,督促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积累并梳理基础知识,尤其是虚词运用的规律及作用,提高文言阅读水平;第三,引导学生感受先秦诸子自成一家的论说风格,理解其论说方法,领悟其妙处,并迁移到自己的论说实践中去。
教学设计思路
1.设计说明
把感悟贤者风采、提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作为核心任务;在情境中设置具体学习任务,在活动中促进交流完善;利用学案疏通文意,梳理知识,把握文本要点;鼓励大胆质疑,寻找逻辑空白,突破重难点问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把知识或认识系统化;通过阅读或写作练习,适度拓展,迁移运用,深化思维。
本单元预计安排15课时,第4课6课时,第5课5课时,第6课2课时,写作1课时,测验1课时(实际教学增加了5课时)。
2.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一:假如你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准备投到一位先哲门下,需要写一封自荐信说明“入门”理由,你会用怎样的思想和文风打动他?(不建议勉强用文言写作)
任务二:完成随笔《我的理想人格》,要求把所学思想内化吸收,转化为处世原则、人生信条。
3.设计思路
主题一
教学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本单元共3课,分别为儒家、道家和墨家的經典语录或论述文段,表现出先哲们的基本理念与人格特质。儒家3篇课文(《论语》十二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大学之道》)体现早期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教学时要“浓墨重彩”;第4课、第5课属于群文阅读,也可以视作小专题阅读,在教学中通过找准“核心观念”,建立起先哲的鲜明形象。
学生情况。高二学生此前已接触过一些先秦诸子论说,对《论语》尤其熟悉,但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深思慎取的精神;高二正是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又是建立“三观”,养成人格的关键时期;学校生源属中等水平,已开始阅读钱宁的《新论语》,并完成学习心得《我对“仁”的再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力图深入研读文本,适当拓展读写任务,努力创设思维训练情境,挖掘立德树人资源。
教学目标
第一,引领学生品读经典作品,学习先贤风骨及智慧,以提升人生境界,形成人生底色;研习文本,把握概念,辨析观点,在比较分析中领会儒、道、墨三家的思想价值和人文内涵,培养理性思辨精神;第二,督促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积累并梳理基础知识,尤其是虚词运用的规律及作用,提高文言阅读水平;第三,引导学生感受先秦诸子自成一家的论说风格,理解其论说方法,领悟其妙处,并迁移到自己的论说实践中去。
教学设计思路
1.设计说明
把感悟贤者风采、提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作为核心任务;在情境中设置具体学习任务,在活动中促进交流完善;利用学案疏通文意,梳理知识,把握文本要点;鼓励大胆质疑,寻找逻辑空白,突破重难点问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形式,把知识或认识系统化;通过阅读或写作练习,适度拓展,迁移运用,深化思维。
本单元预计安排15课时,第4课6课时,第5课5课时,第6课2课时,写作1课时,测验1课时(实际教学增加了5课时)。
2.单元学习任务
任务一:假如你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准备投到一位先哲门下,需要写一封自荐信说明“入门”理由,你会用怎样的思想和文风打动他?(不建议勉强用文言写作)
任务二:完成随笔《我的理想人格》,要求把所学思想内化吸收,转化为处世原则、人生信条。
3.设计思路
主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