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师生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学生先交流,老师后点评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欣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讲,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教者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殊不知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书上的简略文字来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例如:在教学《我和动物朋友》一课,教师课前编好一首儿歌,一进课堂就朗诵给小朋友们听:“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听着听看,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动物。教师话音未落,大家都抢着说了,张蒙:“我也去过动物园,我最喜欢猴子,它们非常顽皮。我要给它建造一座摩天大厦,让它爬到月亮上去和玉兔一起玩耍!”曾慧敏:“我最喜欢长颈鹿!希望它能在森林里快乐的生活!”……这样,同学们陷入回忆中,许多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中国画课和手工课的教学一直让美术教师很头痛。因为这两种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讲,学生早已叽叽喳喳的开始“班门弄斧”了。这让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水墨游戏》(苏少版第一册)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看样子,不需要我的介绍,同学们就已经喜欢上中国画了。好吧,那你们就尽情的画一会儿,并请你们注意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实践5-8分钟。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摘录学生答案)1、把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把笔放歪了画出的线很粗,颜色还不一样。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后来在教学《青花盘》时,我又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大家学习的兴趣有增无减,收获颇多。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教学难点。师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学情的机会,诊断性地运用他们的意见,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三、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当今社会,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会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例如,在教学《色彩游戏——对比与协调》一课,我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出自己喜欢的—种颜色,根据纸片上的色彩“找朋友”。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三原色、三间色,接着让学生辨识,感知五彩缤纷的色相。如一位同学提供红色,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别的同学纷纷找出来相应颜色,贴到红色周围。由此学生感知色相接近地颜色组成的协调色画面。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常见的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等对比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与协调在视觉、心理感知上的区别,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这样,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四、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例如在教学《诗情画意》一课时,当大家把作品展示出来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王文熙的画面中用了大量的翠绿来表现秋天,从色彩角度来说,与古诗《题秋江独钓图》的意境不吻合。而陆昌盛的画面中没有圆月,不能让人联想到《静夜思》这首古诗……“评委”们讲的有条不紊,“画家”们听着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信服的笑容。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生活是何等的生动、自然,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够扼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呢,让我们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而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必须先有创造型的老师,多学习多思考,不断地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绽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
  【作者单位:宿迁市洋河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在中国繁多的现代通俗文学类型中,侦探小说以曲折离奇的破案故事和神秘悬疑的风格特色抓住市民读者的猎奇心理,成为文学的另一道风景。随着西方通俗文学的翻译与引入,作家群体也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浅显易懂:一条“鱼”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救一世之需,若要永远不受饥寒之苦,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而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不会自学的人,将无异于不识字的文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立足于授学生以“鱼”,更要着眼于授学生以“渔”。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钓鱼的方法”呢?  一、预习要“温故知新”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最关键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教育观念的核心是学生情商的培育。
高职教育学制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学制改革后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合理整合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构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加强各种教学管理措施可以
以2024铝合金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表面喷丸处理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2024铝合金试件在喷丸强化前后的疲劳性能。在此基础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
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高教规模应与科技发展程度相适应.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式,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计算出了高教应有的规模.
为了使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应用型实验教学,分析了中高职实验教学衔接的问题,从素质教育和实验基地平台、设立预备实验室、中高职实验内容的衔接、实验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现状,阐述了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措施。
小学阶段是阅读教育的起步阶段,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问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从教十多年,我就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谈几点认识。  一、 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前奏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实践法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提出的建议能够对笔者和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