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为出发点,以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上把握《美国丽人》的社会意义和呈现形式,挖掘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美国丽人》 美国社会 “美”的概念
《美国丽人》在第72届奥斯卡领奖会上独揽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这部影片在美国好评如潮,但很多中国观众看后却是一头雾水,所以本文尝试从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出发。以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电影的呈现形式和社会意义,从而深入挖掘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的内在联系,为《美国丽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已经指出了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事实上,这部电影引发了一系列在当代美国人心目中有关“美”的问题:“什么是美?”“美为什么重要”以及“当我们放弃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来追求美时,会发生什么?”在《美国丽人》中美的代言人是里基。极度沉迷于DV摄影的里基似乎跟普通人很不一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溺,但他却是活得最真实的人。他拍摄所有他观察到的“美”:Jane的眼睛、飞舞的塑胶袋、甚至死去的白鸟,他其实是活在一个最贴近自己的世界。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左右的地方,给莱斯特的女儿简看他所拍过的“最美丽的影片”。片断里是一个迎风飞舞的透明塑胶袋,贴着红砖墙角不断飘动,飞上、飞下,左移、右飘,停留、旋转,伴随着满地枯黄的落叶,恣意飞扬。而那镜头就只是跟随着塑胶袋,锁定它曼妙的舞姿,幽雅而缓慢地舞动,一会儿好像即将要贴到地面,忽然一阵风又使它拔高飞起;画面停留在影片上,镜头越来越近,配合着阴郁单调的音乐,刹那间时间仿佛停止,只剩下那单纯的节奏紧扣观众的内心。风中的塑料袋表面看起来无章可循,却暗示了更高层次规律的存在,这种规律使塑料袋的飞扬转变成具有吸引力的美丽风景。它美,第一是因为它暗示着世间万物,即使是(或者尤其是)那些最不被人珍惜、没有意义的东西背后,都有着某种“生命”,——宇宙中一种与人为善的力量;第二是因为它培养了一种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看就会看到,即里基所说的“停下来,靠近点,看清楚”(Stay,look closer)。
在《美国丽人》中,如果说里基是“美”的理念的倡导者,那么莱斯特则是“美”的追寻者、验证者。在电影的第一幕,他遇到了自己女儿的高中同学和朋友——金发碧眼的啦啦队队长安吉拉。42岁的莱斯特在安吉拉身上看到了诱惑,这让他多年来第一次想为自己做点什么。他的已经凋敝的个人生活开始出现转折,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辞去了索然无味的工作。减肥健身,在当地的一个快餐连锁店炸汉堡包,听Pink Floyd的音乐,抽大麻。当然,他也开始向妻子坦白自己对夫妻生活的厌倦。他第一次为活着感到欣喜万分,感到自己有时间尽情享受曾经错过的缤纷的美丽。但是,根据经典的三幕式结构,主要角色之前采取的行动都有着某种错误,直到第二幕的“第二个转折点”他才能认识到这个错误。《美国丽人》的第二个转折点是莱斯特知道安吉拉还是个处女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所沉溺的美丽是个错误,他看清了他一直寻求的并不是艳遇,而是和一个女人片刻的亲密感。这恰恰印证了里基所说的美是一种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停下来,靠近点”,才能“看清楚”。《美国丽人》的第三幕在经典三幕结构中是主要角色的失败,但是从更深的层面上,主角永远不会彻底失败,因为莱斯特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美、发现了美的意义。他在弥留之际重新审视了他“愚蠢的小小人生”,并且发现他苦苦寻求的“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卡罗林精心修饰的装扮,也不仅仅存在于安吉拉这样的纯真少女的美貌,更不仅仅在当代美国人有关“成功”的价值理念中,美其实一直都在他琐碎的日常记忆里,小时候女儿欢快的模样,热恋中妻子甜美的微笑。
此时,美成为了一种把人和神连接在一起的力量,但是这个神不仅仅指美国人心目中的上帝,它是控制着世间万物的一种善的力量,它会保证宇宙任何东西,不管它多么渺小,都有自己的意义。
[关键词]《美国丽人》 美国社会 “美”的概念
《美国丽人》在第72届奥斯卡领奖会上独揽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这部影片在美国好评如潮,但很多中国观众看后却是一头雾水,所以本文尝试从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出发。以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电影的呈现形式和社会意义,从而深入挖掘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的内在联系,为《美国丽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已经指出了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事实上,这部电影引发了一系列在当代美国人心目中有关“美”的问题:“什么是美?”“美为什么重要”以及“当我们放弃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来追求美时,会发生什么?”在《美国丽人》中美的代言人是里基。极度沉迷于DV摄影的里基似乎跟普通人很不一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溺,但他却是活得最真实的人。他拍摄所有他观察到的“美”:Jane的眼睛、飞舞的塑胶袋、甚至死去的白鸟,他其实是活在一个最贴近自己的世界。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左右的地方,给莱斯特的女儿简看他所拍过的“最美丽的影片”。片断里是一个迎风飞舞的透明塑胶袋,贴着红砖墙角不断飘动,飞上、飞下,左移、右飘,停留、旋转,伴随着满地枯黄的落叶,恣意飞扬。而那镜头就只是跟随着塑胶袋,锁定它曼妙的舞姿,幽雅而缓慢地舞动,一会儿好像即将要贴到地面,忽然一阵风又使它拔高飞起;画面停留在影片上,镜头越来越近,配合着阴郁单调的音乐,刹那间时间仿佛停止,只剩下那单纯的节奏紧扣观众的内心。风中的塑料袋表面看起来无章可循,却暗示了更高层次规律的存在,这种规律使塑料袋的飞扬转变成具有吸引力的美丽风景。它美,第一是因为它暗示着世间万物,即使是(或者尤其是)那些最不被人珍惜、没有意义的东西背后,都有着某种“生命”,——宇宙中一种与人为善的力量;第二是因为它培养了一种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看就会看到,即里基所说的“停下来,靠近点,看清楚”(Stay,look closer)。
在《美国丽人》中,如果说里基是“美”的理念的倡导者,那么莱斯特则是“美”的追寻者、验证者。在电影的第一幕,他遇到了自己女儿的高中同学和朋友——金发碧眼的啦啦队队长安吉拉。42岁的莱斯特在安吉拉身上看到了诱惑,这让他多年来第一次想为自己做点什么。他的已经凋敝的个人生活开始出现转折,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辞去了索然无味的工作。减肥健身,在当地的一个快餐连锁店炸汉堡包,听Pink Floyd的音乐,抽大麻。当然,他也开始向妻子坦白自己对夫妻生活的厌倦。他第一次为活着感到欣喜万分,感到自己有时间尽情享受曾经错过的缤纷的美丽。但是,根据经典的三幕式结构,主要角色之前采取的行动都有着某种错误,直到第二幕的“第二个转折点”他才能认识到这个错误。《美国丽人》的第二个转折点是莱斯特知道安吉拉还是个处女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所沉溺的美丽是个错误,他看清了他一直寻求的并不是艳遇,而是和一个女人片刻的亲密感。这恰恰印证了里基所说的美是一种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停下来,靠近点”,才能“看清楚”。《美国丽人》的第三幕在经典三幕结构中是主要角色的失败,但是从更深的层面上,主角永远不会彻底失败,因为莱斯特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美、发现了美的意义。他在弥留之际重新审视了他“愚蠢的小小人生”,并且发现他苦苦寻求的“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卡罗林精心修饰的装扮,也不仅仅存在于安吉拉这样的纯真少女的美貌,更不仅仅在当代美国人有关“成功”的价值理念中,美其实一直都在他琐碎的日常记忆里,小时候女儿欢快的模样,热恋中妻子甜美的微笑。
此时,美成为了一种把人和神连接在一起的力量,但是这个神不仅仅指美国人心目中的上帝,它是控制着世间万物的一种善的力量,它会保证宇宙任何东西,不管它多么渺小,都有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