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丽人》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为出发点,以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上把握《美国丽人》的社会意义和呈现形式,挖掘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美国丽人》 美国社会 “美”的概念
  
  《美国丽人》在第72届奥斯卡领奖会上独揽五项大奖:最佳影片、最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摄影。这部影片在美国好评如潮,但很多中国观众看后却是一头雾水,所以本文尝试从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出发。以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为切入点,力图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电影的呈现形式和社会意义,从而深入挖掘这部电影的主题和结构的内在联系,为《美国丽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电影的题目American Beauty已经指出了它的一个重要主题:当代美国社会中“美”的概念。事实上,这部电影引发了一系列在当代美国人心目中有关“美”的问题:“什么是美?”“美为什么重要”以及“当我们放弃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来追求美时,会发生什么?”在《美国丽人》中美的代言人是里基。极度沉迷于DV摄影的里基似乎跟普通人很不一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溺,但他却是活得最真实的人。他拍摄所有他观察到的“美”:Jane的眼睛、飞舞的塑胶袋、甚至死去的白鸟,他其实是活在一个最贴近自己的世界。在电影进行到一半左右的地方,给莱斯特的女儿简看他所拍过的“最美丽的影片”。片断里是一个迎风飞舞的透明塑胶袋,贴着红砖墙角不断飘动,飞上、飞下,左移、右飘,停留、旋转,伴随着满地枯黄的落叶,恣意飞扬。而那镜头就只是跟随着塑胶袋,锁定它曼妙的舞姿,幽雅而缓慢地舞动,一会儿好像即将要贴到地面,忽然一阵风又使它拔高飞起;画面停留在影片上,镜头越来越近,配合着阴郁单调的音乐,刹那间时间仿佛停止,只剩下那单纯的节奏紧扣观众的内心。风中的塑料袋表面看起来无章可循,却暗示了更高层次规律的存在,这种规律使塑料袋的飞扬转变成具有吸引力的美丽风景。它美,第一是因为它暗示着世间万物,即使是(或者尤其是)那些最不被人珍惜、没有意义的东西背后,都有着某种“生命”,——宇宙中一种与人为善的力量;第二是因为它培养了一种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看就会看到,即里基所说的“停下来,靠近点,看清楚”(Stay,look closer)。
  在《美国丽人》中,如果说里基是“美”的理念的倡导者,那么莱斯特则是“美”的追寻者、验证者。在电影的第一幕,他遇到了自己女儿的高中同学和朋友——金发碧眼的啦啦队队长安吉拉。42岁的莱斯特在安吉拉身上看到了诱惑,这让他多年来第一次想为自己做点什么。他的已经凋敝的个人生活开始出现转折,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辞去了索然无味的工作。减肥健身,在当地的一个快餐连锁店炸汉堡包,听Pink Floyd的音乐,抽大麻。当然,他也开始向妻子坦白自己对夫妻生活的厌倦。他第一次为活着感到欣喜万分,感到自己有时间尽情享受曾经错过的缤纷的美丽。但是,根据经典的三幕式结构,主要角色之前采取的行动都有着某种错误,直到第二幕的“第二个转折点”他才能认识到这个错误。《美国丽人》的第二个转折点是莱斯特知道安吉拉还是个处女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所沉溺的美丽是个错误,他看清了他一直寻求的并不是艳遇,而是和一个女人片刻的亲密感。这恰恰印证了里基所说的美是一种看待事物和理解事物的方法,“停下来,靠近点”,才能“看清楚”。《美国丽人》的第三幕在经典三幕结构中是主要角色的失败,但是从更深的层面上,主角永远不会彻底失败,因为莱斯特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美、发现了美的意义。他在弥留之际重新审视了他“愚蠢的小小人生”,并且发现他苦苦寻求的“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卡罗林精心修饰的装扮,也不仅仅存在于安吉拉这样的纯真少女的美貌,更不仅仅在当代美国人有关“成功”的价值理念中,美其实一直都在他琐碎的日常记忆里,小时候女儿欢快的模样,热恋中妻子甜美的微笑。
  此时,美成为了一种把人和神连接在一起的力量,但是这个神不仅仅指美国人心目中的上帝,它是控制着世间万物的一种善的力量,它会保证宇宙任何东西,不管它多么渺小,都有自己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 从旋法特点、调式音阶特点以及核心动机贯穿发展在旋律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对贺绿汀先生声乐作品的旋律音调进行了分析,探讨与研究他是如何精心调动音色、音区、节奏、旋法等多方面的表现手段,去赋予作品生命力的。  关键词 贺绿汀 旋法特点 民族风格    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旋律大师。如:赵元任、刘天华、黄自、聂耳、冼星海、郑律成……等。在这一时代的作曲家之中,贺绿汀作品的旋律具有
1、喜剧性的内在模式    柏格森认为“喜剧性”是“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凡是将行动和事件安排得使我们产生一个幻象,认为那是生活,同时又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机械结构时,这样的安排就是滑稽的。”可见他已认识到“喜剧性”之所以发生有某种内在模式,但并没有明确揭示出这种内在模式,本文认为:喜剧性都是由“判断力消解”的内在模式决定的。  我们看这个例子:甲乙两人闹矛盾,甲忍不住驾乙:“我
5月的一天,我收到了佩斯画廊发出的邮件简报,标题是:罗伯特·隆戈(Robert Longo)加入佩斯画廊。两个月前,豪瑟沃斯画廊也宣布了他们将代理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的消息。  随着这两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陆续落脚新画廊,一个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在当代艺术史上狠狠踩过一个脚印的、曾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图像一代”,其世界的核心关系就此瓦解了。  但我们知道,
【摘要】《建国大业》作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华诞的献礼片,应该表现出中国现代诗中的最为宏伟的史诗,但可惜的是该片并末达到其所预期的目的:一、史诗拍成幻灯片,二、明星阵容消解历史沉重感,三、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建国大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红色电影,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献礼片固然吸引观众的眼球,但从它发展成形之日起身上就带着抹不掉的娱乐烙印。  【关键词】《建国大业》 主旋律 史诗 明星簇拥 商业化
[摘要]汉江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所到之处都有令人神往的风土人情和古老悠长的历史传说,但截至目前,还基本没有一部有关汉江的完整视频。鉴于有关汉江的发源地存在争议,通过拍摄汉源,来澄清这一问题。对汉江源头进行拍摄,画面加解说式的叙事方式能够详略得当的展现真实情景,线形结构是纪录片常用的结构方式,综合利用风景片与纪录片的拍摄技巧。  [关键词汉江源 叙事技巧 结构方式 拍摄技巧    引言    众所
[摘要]《画皮》讲述了人妖之间、人伦之间、妖魔之间情感纠葛、情欲与道德、背叛与忠贞、诱惑与挣扎、陷害与抗争的轮番上演,无所谓好坏对错,有的只是对欲望的解读以及人性的拷问。  [关键词]《画皮》 爱情 人性    2008年9月26日零点《画皮》正式在内地全面公映。该影片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  秦汉年问,都尉王生率王家军在西域与沙匪激战中救回一绝色女子小唯,并带回江都王府。不料,小唯
晨光麦浪 王金宏 摄选自第三届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展祁连站冰清玉洁 向金次 摄选自2017杨家界杯“生态武陵源”全国摄影大展三峡晨韵 郑坤 摄选自2015第二届“中国园林”摄影大展巍峨 赵安炉 摄选自2018“千灯杯”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展黄金水道 章一明 摄选自2018“千灯杯”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大展雪域 蒋大春 摄选自2018长白山·鸭绿江上游山水画廊全国摄影大展醉美霍童溪 俞明寿 摄选自20
[摘要]电影《偷天情缘》和《罗拉快跑》是90年代的两部电影力作。作为同时期的电影,二者在创作手法、叙事表达和思想内涵上却呈现为一种两级对称状态。通过二者时间观、爱情观、叙事现等方面的比较,发掘两片中所蕴含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人生样态的对立,探索电影背后的文化思潮的表达。  [关键词]《偷天情缘》 《罗拉快跑》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电影《偷天情缘》和《罗拉快跑》距离我们已有一段时间,一个
[摘要]将喝过墨水的“小众”们动辄把“后”什么挂在嘴边的“后现代”作为将票房进行到底的大众艺术——电影的篇名,还真的有点令平头百姓敬而远之的“后现代”意味。但看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平易近人的讲述后,真切的感受到了所谓“后现代”的生活。  [关键词]平易 朴实 手法 现代    将喝过洋墨水的“小众”们动辄把“后”什么挂在嘴边的“后现代”作为将票房进行到底的大众艺术——电影的篇名,还真的有点令平头
[摘要]针对现在DV创作的平民化现状,本文拟以任教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三年来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