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下的课例研究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旋转问题的教学中,着眼于概念课教学,以概念形成过程的介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用适当的问题引领学生共同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于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并及时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旋转 概念教学 动手操作 问题引领
  近日,笔者执教了一节九年级校际公开课——沪科版《24.1旋转》第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概念课教学,以概念形成过程的介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用适当的问题引领学生共同思考,圆满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实践谈谈“问题引领”的概念教学。
  一、教学简录
  1.问题情境,引入旋转
  问题1:“假如世界没有了转动,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众生指出日常生活中存在转动:水龙头、电风扇、汽车轮子、雨刮器、钟表、汽车方向盘。
  学生:如果没有旋转,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多不便。
  教学分析:利用学生日常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其求知欲,让学生经历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观察交流,归纳旋转
  问题2:几何画板展示了两组图形的变换,观察两次作图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有一个定点:第一个图A点,第二个图O点;都有特定方向:第一个图逆时针,第二个图顺时针;角度不一样:第一个图转角度小点,第二个图转动角度大点。
  旋转三要素(板书):定点→旋转中心,方向→旋转方向,角度→旋转角度。
  问题3:你能根据刚才的观察交流归纳出旋转的定义吗?
  生1:“一个图形围绕定点,转动一个角度得到一个图形叫旋转。”
  生2:“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一定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得到一个图形叫旋转。”
  问题4:大家都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刚才老师的图形变换是在黑板平面演示的,所以定义要加上在“平面内”。
  定义板书: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照一定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换叫旋转。
  问题5:图(1)中的三角形谁是旋转角?
  ∠BAD,∠CAE,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出角度。
  问题6:图(2)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多少度?哪个是旋转角?
  ∠AOA′,∠BOB′,∠COC′,可以用量角器测量出角度。
  (几何画板展示)正方形ABCD边长为3,且DE=1;△ABF是△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连接EF,△AEF是什么三角形?
  问题7:图(2)中有几个旋转角?怎么找到的?
  “三个,找到对应点后与旋转中心连接所成的角。”
  问题8:图(2)中能找到几个对应点?
  学生议论纷纷,有说三个,有说很多……
  三角形在转动中每个点都在转动,也都有对应点,所以有无数对应点,那他们与旋转中心所成的角会是多少呢?我们用几何画板验证一下,得出结论:这些角度也等于旋转角。
  教学分析:通过学生直观判断和同学交流,归纳、概括和深刻理解旋转角概念,通过老师富有深意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点燃,其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活动经验被充分唤醒。
  3.分析类比,认识旋转
  几何画板演示△ABC绕点O转动,观察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9:从形的角度看;从线段的角度看;从角的角度看。
  学生根据问题,纷纷交流,充分讨论,顺利完成旋转性质的归納。
  (学生合作交流展示)
  “旋转前后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成线段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成的角度相等;都是等于旋转角”……
  教师演示:已知点A,O,画出点A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
  “问题引领”下的课例研究
  问题10:老师刚才如何画出这个点的旋转?
  众生:连线,画角,截取。
  问题11:线段的旋转怎么画?三角形的旋转怎么画?
  (学生交流)
  学生:转为点的旋转,因为线段可以由两个特征点确定,三角形可以由三个特征点确定形状。
  教学分析: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学生充分交流思考,数学思维被充分调动。在线段、三角形的转化活动中明确特征点的旋转,通过老师的示范、问题的引领、同学思想交流的碰撞,大部分同学能够在问题中用概念作出判断,用概念解决问题,实现概念的巩固应用。学生在不断分析、思考中经历新知内化的过程,逐步加深对旋转概念的认识,渐次发展其转化、分析问题等重要数学核心素养与能力。
  4.拓展延伸,运用旋转
  已知Rt△ABC,∠BCA=90°,∠ABC=30°,AC=2,P为三角形内一点,
  (1)请作出△APB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60°后的图形△AP′B′;
  (2)请根据你的作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案上巩固作图,并根据图形积极提出问题)
  “连接BB’,求四边形ACBB’的面积。”
  “求证ΔABB′为等边三角形。”
  “连接PP’,求证ΔAPP′为等边三角形。”
  ……
  问题12:当P为三角形内任一点,求PA+PB+PC最小值。
  (学生议论纷纷)
  5.课堂小结,展望旋转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明天会学什么?回头看这节课,你经历了什么?
  “认识了旋转,会画旋转。”
  “明天会学什么?用旋转解决最后老师留下的思考题。”
  “从生活实例抽象出旋转定义,研究旋转性质,总结了旋转的作图。我真切地感受到,类比与归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利用旋转解决问题。”
  教学分析:作为本章的起始课,通过生活实例,仿照以前的平移、轴对称的特征,根据已有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相似性”,增强新知识学习的信心。数学思想方法始终渗透学习的每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类比、转化、归纳等,也对后面内容作了展望,通过设置思考题激发欲望,为后续学习打开思路。
  二、教学反思
  1.遵循认知规律,经历概念学习
  波利亚指出:“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大多是严格的系统的描述,他们是直截了当地写出结果,隐去了发现的过程。”本节课教材内容只有不到一頁,所以在安排本节课内容时,让学生跟着问题探究、发现、总结、归纳,形成概念,理解性质,运用知识。
  其实概念既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又是数学思维的结果,所以不应该简单给出定义,应当遵循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暴露思维活动。如:三角形旋转有几个对应点?一开始大都认为是三个对应点,经过讨论、分析,领悟旋转本质,这对后面学习性质以及今后应用都有很大帮助。
  2.从“点全、线联、面融”的视角上好概念课
  (1)点全:溯源设景引概念,水落石出析概念
  概念教学中要找出概念如何产生的。旋转就是从生活中的现象抽象出来的,与前面的学习没有直接关联。定义要点透,即如何下定义,抓住概念本质属性,概念描述的关键点要透彻。
  (2)线联:明析从哪里来,去哪里
  在备课中要了解概念在教材中的作用、地位到底是什么,概念往何处走,产生这个概念要干什么、有什么用,即概念的数学利用价值在哪里。旋转的利用价值首先是为圆做铺垫,其次旋转是一个全等变换,在初中几何学习全等变换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平移,轴对称,折叠,旋转。因为全等变换的重要性,所以其也被称为一种解题方法,我们要在动态图形中识别属于哪一种变换,这样就可以用它们的一些性质来解决问题。所以概念教学的线联就是要产生数学价值。
  (3)面融:悟出本质,融会贯通
  概念教学要把之前学过的内容融汇在一起,即要知道它承前是什么,也要知道启后是什么。把整个知识体系,即教材架构理清楚。在概念学习时可以类比之前的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学了概念后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小结的设问,给学生一个暗示或伏笔,让学生心生向往。本节教学设计的后面设置了开放问题:根据你的作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有助于对学生们概念结构层面有一个承前启后的整体认识,从而引导其掌握概念学习的思想方法,提高“四能”,进而发展“六核”——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本节课以“问题引领”为载体,抓住概念生成,注重概念关键点的理解,围绕概念教学本质设置问题,探究过程中追求从简单到复杂,提炼出数学结果本质现象,圆满达成教学目标。相信只要老师们备课时深研教材,设置合理性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获取思维活动经验,提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让基本思想和核心素养在平时教学中落地生根。
其他文献
摘要:文言文是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的学习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然而文言文较为难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必须讲究策略,以趣为先。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育趣味性  引言  近年来,文言教育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让小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成为新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的要求。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并不统一,一
期刊
摘要:班主任就如同一个家庭的家长,教育孩子不能一直思路清晰地套用教育方式,有时要学会糊涂一些,伪装一下,往往收效会更佳。那么,我是如何醒着教书、“醉”着育人的呢?该醒时要醒,该醉时要醉,千万不能“全班皆醉我独醒”,更不能“全班皆醒我独醉”。  关键词:清醒;伪装;沟通;角色;期待效应  刚上班的时候,我才二十岁,现在四十多岁。这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感觉我始终在奔跑着,追逐着。虽然辛苦劳碌,但收获不
期刊
摘要:思維导图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大脑的思维可视化,有利于锻炼思维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而单元整体教学既强调单元的完整性又强调单元内课时的独立与连接。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逐步形成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导图与单元整体教学相结合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锻炼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思维品质  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思维导图对学生系统掌握单元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一、阅读在小学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新版块,指向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本文以一年级下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联通课内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感受阅读乐趣、获得阅读体验,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此前,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表现在以推荐书目为手段的读书
期刊
摘要:本文以165名高中聋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聋校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进行调查,对突出问题、性别和年级等要素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聋校高中学生在实施途径、异性交往、人际适应等10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凸显,在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发展意向和自我调控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自我认识、异性交往、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兴趣特长、自我调控和学习策略等7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关键词:心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如何引导低学段学生学习中华优秀古诗文?本文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绝句》一课为例,结合本人主持的“生本课堂”省级课题,基于“儿童视角、生活体验、课程资源”三个层面,通过案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探索构建生本课堂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古诗文教学策略  引言  4月19日,名师工作室联盟研讨活动圆满落幕,6节统编教材低学段古诗文教学展示课例
期刊
摘要:《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选修教学中,面对信仰缺失的当代现实,面对学生怀疑拒绝的稚嫩眼神,传记中遭遇重重磨难却仍旧温厚博大的灵魂,如何才能温暖冰冷的现实?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信仰的思索与寻觅,通往崇高信仰的道路就是学生的怀疑,怀疑拉近了学生和英雄的距离,怀疑将学生引向真实的感受与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中外传记选修教学信仰怀疑  电影《造化弄人》中的“水疗”片段震撼人心:达尔文站在高高冲下的水
期刊
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如何培养一支能适应并满足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的教师队伍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命题。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中国职业教育百强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正在实践并探索“七维度培养”加强师资队伍队伍建設模式。七维度是指七个方面培养教师。即:项目引领的教研活动、亦师亦徒教师下企业活动 、一体化教师培养、“合伙人制”下的教师团队打造、名
期刊
摘要: 中学地理是一门围绕地理环境、人地关系而展开的学科,其教学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致性,对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现实案例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中学地理 生态文明 案例教学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生态文明教育旨在转变人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