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8-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一、有效的提问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
  二、提问方式的转变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三、提问对象单一的转变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信条,是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结合学生的提问,它可以是:师问生答,生生问答,教师引导。例如:我在讲解“体积的换算“时,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知识,这时一位女生问:为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紧接着我没有马上告诉她准确答案,而是让同伴回答她的问题,我实时点拨。这样这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对难点的理解很轻松。
  四、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六年级“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看着立体图的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提问要遵循提问形式的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时刻把握住一个“度”字。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在医学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导中,医学的定义是对人类的生命、健康、疾病进行防治、治疗与保养。其主要的研究与服务对象是人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单单是向学生灌输专业的医学知识,还应当灌输必要的人文教育。医学的人文教育是人文与科学精神的相互结合。为了能够了解医学专业教学中渗入人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文章将从强化、提高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医学专业 人文教育 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院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别,后者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的理论性学习,而前者则主要立足于实践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中职德育课作为辅助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令其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内涵。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在德育课教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教学理念错位。本文以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为切入口,简析其实践性与功能性,以期提高我国中职院校德育课教学的整体水平。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2-01  目前,还有不少语文课堂单一封闭或千变万化,没有一定规则,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这与课标不相符合,也不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想打破这一现状,就必须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下面就如何摆脱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谈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移情体验,
【摘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现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已经引起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地方高校在创建国家级外语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过程中在教学体系、实验课程体系、资源平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 外语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GH14321)。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开放性的改革,并提出创新高职思政教育课堂有效模式的一系列策略。以励志教育为切入点,转变思政教学模式;确立全人教育理念,加强思政教育的文化性;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重新整合教材;采取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等,使思政课堂主阵地有鲜明的时代感
【摘要】随着在外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些远离父母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势必缺少良好的成长环境,笔者借本文进行留守儿童品行教育探究,以供业内同仁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 品行教育 农村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70-01  一、留守儿童来源  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双方在外务工,或者父母单方在外务工而把子女交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