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转化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qcd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发展的起点和动力。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加,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淡薄,也长期被忽视,其思维开发和学习自主性无法展开。在如何促进学生提问这一步骤上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教师运用自己的灵感转化学生的灵感,对学生课堂提问的灵感进行捕捉和迅速转化,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灵动。不同的思想碰撞,不同问题的融合,能有效地促成动态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转化
  问题是人类认知和发展的起点和动力。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如果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则在更高境界阐述了这一观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国内学者宋振韶早在2003年就提出,学生课堂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卷入。最根本的是,学生课堂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
  关于研究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之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者越来越多,发表文章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研究的顶峰,发表文章达203篇。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提问方面的可操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在教学实践中,尽管教师意识到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学生提问仍然存在诸多的障碍。教师基于对课堂的可控性、活跃性、可操作性方面的考量,尤其是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考虑,对学生的课堂提问难以留出应有的空间。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宋振韶先生在《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中提出的:在如何促进学生提问这一步骤上仍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却不能设计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火花集中体现在课堂提问中,由于受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局限,学生的问题往往不明晰,表述缺乏准确性,需要教师透过学生的问题挖掘其深意,把思维火花这块璞玉雕琢成美玉,将学生的问题稍做转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服务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提问、参与提问和解决问题。
  笔者执教《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时,使用三幅图片配合文字演示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有学生发问:古人怎么不直接写出来呢?我稍做停顿,这个问题是因为学生觉得雕版印刷术使用起来工序复杂,不如直接书写方便快捷。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把它进行问题置换转化成:古人可以选择手写,但雕版印刷术具有手写不能代替的优势。顺水推舟,发动学生思考解答、置换问题。
  学生饶有兴趣,纷纷讨论发言: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批量印刷,可以开印刷厂,可以做商业用途的印刷……学生的回答已经突出了雕版印刷术的优势,借此引导学生总结:雕版印刷术的优势有哪些?学生水到渠成地总结出雕版印刷术的优势。教师继续趁热打铁抛出问题:雕版印刷术有缺点吗?缺点在哪里?提示学生:比如,木雕版刻成了之后,发现有错字、漏字,如何补救?久置的木刻版遇到虫蛀、开裂,想象雕刻一本千页的长篇小说要多少刻版,多久完成,如何保存刻版?
  在课堂实践中,关注学生提问,抓住学生的灵动思维,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尝试,如何通过这样的鼓励方式继续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笔者在今后课堂实践中继续探索的方向。
  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是缺乏灵魂的。正如Postman 和Weing artner 所说:“一旦你学会了问……相关的、适当的和实质的问题,你就学会了如何学习,并且没有人能阻止你想学和需要学习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与问题意识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1999,23(1).
  [2]王坤.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J].学科教育,1998(7):14-16.
  [3]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上)[J].学科教育,2003(01).
  [4]宋振韶.课堂提问基本模式以及学生提问的研究现状(下)[J].学科教育,2003(02).
  [5]刘文娟.问题教学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54.
  [6]吴德芳,吴苏春.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提问[J].江西教育科研,200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已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习效率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究,从而掌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笔者结合自己运用探究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究。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学习兴趣来维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师素质高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先决条件。一名优秀的、受学生爱戴的、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教师,更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关键因素。作为教师,要关注
2009年12月23日,我们综合组进行了第二次理论学习,学习了王崧舟老师、丁漪老师、宁鸿彬老师的导入新课。通过这次学习,我有很深的心得体会,具体的学习心得如下:  王崧舟老师讲《万里长城》时,(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登——(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前总
什么是生本教育?在没读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之前,我不知道。经过学习,我才发现,生本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如今,我们正在尝试探索高效课堂,学杜郎口、学洋思……这些学校的教育都是生本教育。我想,千变万变,他们的核心都只有一个: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在郭思乐先生的生本教育
很多老师都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能够理解学生的好老师,我们天天喊民主、尊重的口号,深谙“一切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原则,目标是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但是,对学生的很多行为,我们仍然会充满暴风骤雨式的斥责。如对学生的早恋问题。  我遇到过很多有早恋苗头的学生,说心里话,我在内心是极力排斥眠从学生入学时我就直接声明自己对早恋持否定的态度。但有的学生会理直气壮地发短信给我,“老
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届”的开设,对于学校以及学生来讲,都是充满憧憬的。至此,就目前广州市的中职学校而言,几乎都开设有相关的专业课程,只是,其中涉及建筑专业层面的内容在慢慢减少,更多的是往艺术装饰方面发展。  走过20多年的教学路程,建筑装饰专业成就了许多新生代的设计人才,带给建筑装饰行业许多新鲜血液,丰富了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层次结构,目前市场上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人才需求还有
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目前情况看,中学的教学活动大部分仍旧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就说明我们对教学过程复杂形态认识不足,所以把“传递—接受”式误以为是教学的唯一形式,因而导致了实践教学活动形态单一化的局面。  教学过程的构成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因素。教是主导,是学的外因和条件,学是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是内因;教材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理解、消化和应
近代著名教育家夏正丏尊说:“教育,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爱”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在日常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用爱的主题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教版第一册《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在阅读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总结出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积极情感因素的方法。  一、课堂教育: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力丰富活跃。  1.创设交际情境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把握三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因此,教师是主导,
摘要: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体验为依据,系统讨论了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提出“教师角色、教学幽默、学会倾听和课堂合作”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术教师;教学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综合能力。  一、学会做导演  新课改强调将综合探究性的学习实施于课堂活动中。教师没有必要将课上成按部就班、秩序井然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