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向家长敞开心扉呢?
观点一 尊重,才能使孩子同家长心心相印
一位14岁女孩的母亲:我女儿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就是经常和我们顶嘴。其实,孩子慢慢长大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感到老把女儿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于是,我主动同她讲些单位、社区里的事情,还有家里的一些事情,能和她商量的都征求她的意见。我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从那以后,女儿明显感到我们对她的重视,从她的脸上看得出来,她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不知不觉中,女儿渐渐把学校的事情告诉我们了。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她心中的小秘密:有几位男生给她写约会信。要在以前,她是绝对不会告诉我这些的。我真的很高兴,女儿同我们的心贴近了。
观点二 和蔼的态度是亲子沟通的先决条件
一位13岁男孩的父亲:儿子长成小大人了,但我对他说话仍免不了家长气十足。儿子以为自己长大了,经常不服我,两代人时常发生争执。儿子常对他妈妈说我从不考虑他的感受。说的话很伤他的自尊。后来,我在学校上家长课时受到启发,我想我在和成年人交往时,往往能控制自己,那么,为什么不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呢?说来也奇怪,当我平心静气地再和儿子谈话时。儿子明显感到我像变了一个人,他很感动。后来我们从未发生过争执。我俩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观点三 包容孩子的缺点。让爱心感化孩子
一位15岁男孩的父亲:我儿子正处于“叛逆”的年龄。刚开始,我总以为这种所谓的“叛逆”言行是专门冲着我们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后一言不发,只把门一摔。我很不高兴,数落他脾气怎么这般暴躁,他立马同我冲撞起来。后来我了解到,他在学校受到大同学欺负。我感到内疚,看来我们平时真是太不关心儿子的内心感受了,他在外边受到委屈,只有回到家里宣泄,也只有我们家长才能让孩子“肆无忌惮”地发泄。这件事提醒了我,应该适时地为孩子提供缓解压力或紧张的办法,以免孩子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不良心理的出现。我们觉得,对待孩子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不要过多地计较他们的怨气、牢骚,因为他们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针对家长的,很可能只是青春期躁动。
观点四 好方法,才能产生好效果 一位14岁女孩的父亲:我女儿上初中后越来越任性、孤僻。我发现,这既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通病”,也是溺爱造成的后果。但当我们采取措施补救时,碰到的问题还真不少。一天晚上,女儿说要去同学家给她过生日,同学家很远,我劝她不要去,明天补上生日礼物也一样,但是女儿仍偷偷地去了。第二天,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希望她能够理解家长的种种苦衷和担心,也在信中对女儿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安全地成长。后来,女儿也没有提过这封信的事,只是性格变得活泼、外向多了,偶尔也会用写信的方式讲讲她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意见等。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们和女儿的心理距离消失了。
点评: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虽然不少家长仍是他们最先想到并可求助的成熟者,但家长切莫忘记。孩子最需要、最重视的仍是相互尊重、理解和沟通!
(摘自《八小时以外》)
观点一 尊重,才能使孩子同家长心心相印
一位14岁女孩的母亲:我女儿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就是经常和我们顶嘴。其实,孩子慢慢长大了,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感到老把女儿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于是,我主动同她讲些单位、社区里的事情,还有家里的一些事情,能和她商量的都征求她的意见。我把她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从那以后,女儿明显感到我们对她的重视,从她的脸上看得出来,她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不知不觉中,女儿渐渐把学校的事情告诉我们了。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她心中的小秘密:有几位男生给她写约会信。要在以前,她是绝对不会告诉我这些的。我真的很高兴,女儿同我们的心贴近了。
观点二 和蔼的态度是亲子沟通的先决条件
一位13岁男孩的父亲:儿子长成小大人了,但我对他说话仍免不了家长气十足。儿子以为自己长大了,经常不服我,两代人时常发生争执。儿子常对他妈妈说我从不考虑他的感受。说的话很伤他的自尊。后来,我在学校上家长课时受到启发,我想我在和成年人交往时,往往能控制自己,那么,为什么不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呢?说来也奇怪,当我平心静气地再和儿子谈话时。儿子明显感到我像变了一个人,他很感动。后来我们从未发生过争执。我俩几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观点三 包容孩子的缺点。让爱心感化孩子
一位15岁男孩的父亲:我儿子正处于“叛逆”的年龄。刚开始,我总以为这种所谓的“叛逆”言行是专门冲着我们的。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后一言不发,只把门一摔。我很不高兴,数落他脾气怎么这般暴躁,他立马同我冲撞起来。后来我了解到,他在学校受到大同学欺负。我感到内疚,看来我们平时真是太不关心儿子的内心感受了,他在外边受到委屈,只有回到家里宣泄,也只有我们家长才能让孩子“肆无忌惮”地发泄。这件事提醒了我,应该适时地为孩子提供缓解压力或紧张的办法,以免孩子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不良心理的出现。我们觉得,对待孩子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不要过多地计较他们的怨气、牢骚,因为他们很多时候真的不是针对家长的,很可能只是青春期躁动。
观点四 好方法,才能产生好效果 一位14岁女孩的父亲:我女儿上初中后越来越任性、孤僻。我发现,这既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通病”,也是溺爱造成的后果。但当我们采取措施补救时,碰到的问题还真不少。一天晚上,女儿说要去同学家给她过生日,同学家很远,我劝她不要去,明天补上生日礼物也一样,但是女儿仍偷偷地去了。第二天,我给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希望她能够理解家长的种种苦衷和担心,也在信中对女儿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她能健康而安全地成长。后来,女儿也没有提过这封信的事,只是性格变得活泼、外向多了,偶尔也会用写信的方式讲讲她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意见等。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们和女儿的心理距离消失了。
点评: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虽然不少家长仍是他们最先想到并可求助的成熟者,但家长切莫忘记。孩子最需要、最重视的仍是相互尊重、理解和沟通!
(摘自《八小时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