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keVHe离子注入单晶Si引起的损伤效应研究

来源 :核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温下使用40 keV He离子注入单晶Si样品到剂量5×10^16 cm^-2,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解吸谱仪(THDS)、光致发光谱仪(PL)详细地研究了随后热处理过程中He注入空腔的形成、He气体原子的热释放以及注入损伤引起的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He离子注入及随后的高温热处理会在单晶Si中产生宽度约为220 nm的空腔带,同时伴随着He气体原子从注入产生的缺陷中释放出来.He气体原子的热释放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温度阶段,分别对应于He原子从小的空位型缺陷和大的空腔中的热释放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中子-伽玛能谱测井中研究中子-伽玛射线随空间、能量、时间分布的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软件包。在裸眼井、井眼里无下井仪器、油饱和砂岩地层、井眼注淡水等条件下,
利用杠杆平衡原理,设计了一套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钨针尖的制备装置。它可以使针尖瞬间脱离液面,避免针尖继续腐蚀而影响针尖质量。同时它以简单的力学结构替代了传统复杂的控制
采用双相氯胺-T法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PEG-rhIL-6)进行碘化标记,比较了双相氯胺-T法碘化标记PEG-rhIL-6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标记效果。用三氯乙酸沉淀法和γ计数
离子注入是一种成熟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1995年李启隆研究组将其引入分析化学领域,研制了离子注入修饰电极。本文简述离子注入及其应用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简述离子注入
利用大流量气溶胶采样器和HPGeγ谱仪系统对西安大气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7Be、^212Pb和^214Pb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采样监测。得到各核素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68×10^-3Bq&#183
中子诱发核材料所产生的裂变产物在3MeV以上能区的缓发γ射线带有特定的信息,利弗莫尔实验室利用该能区缓发γ射线来表征特定的核材料。本项工作基于3-5MeV能区缓发γ射线定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端羟基液体丁腈(HTBN)增韧环氧树脂(EP)体系的自由体积特性,证实了HTBN橡胶相与EP基体相界面过渡区域自由体积尺寸的大小和浓度与增韧效果相关。当HTB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