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图像化传播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是承载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接受、传播信息的媒介.经过编码的图像被赋予了思想观点和价值理念内核,具有潜在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编码图像不仅能传播"是什么"的基本知识,而且传递着"为什么""要怎样"的价值导向.图像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包括象征、隐喻、叙事和形塑等.当前,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媒体凭借科技优势向中国实施意识形态图像化渗透,图像信息传播乱象频发.从系统论视角探寻主流意识形态图像化传播,将围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图像传播能力、挖掘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图像资源、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图像传播大众化、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图像传播国际化等方面展开.
其他文献
以往学界向有争议的居延汉简214.33号文书残件,涉及汉代财政调度和大司农属官等重要信息,其中"调物钱谷"当作"调均钱谷","农都尉官二"之"二"宜看作重文符号,校补后的释文当读作"守大司农光禄大夫臣调昧死言:守受簿丞庆前以请诏使护军屯食,守部丞武……以东至西河郡十一农都尉官,官调均钱谷、漕转米翟,为民困乏储调有余给(不足)……".简牍资料显示,除了文献中记载的丞、中丞、部丞之外,大司农属官还有受簿丞、五官丞、部掾、卒史、掾、史、属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能够得以凝聚,并在新时代以来得以进一步确认和发展,成为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意识遵循,正是源于党团结带领
产业振兴位居乡村振兴首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订单农业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一种关系型衔接形态.订单农业中的核心模式、中间模式以及演进模式代表不同的衔接和获益机制.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核心模式中小农户通过生产订单提升其土地和劳动力价值;中间模式中小农户通过组织化方式获得除基本收益外的增值溢价份额;演进模式中产品创新和成员资格是小农户额外的收益来源.因此,从小农户获益方式角度看,盘活扩充小农户的要素资源及其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小农户的组织程度并稳定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以及提供更多针对市场的公共服务
民国时期,《申报》读者通信作者的特点以及编者的回复,是观察民意表达与舆论引导的独特切入点."九一八"事变后,《申报》"读者来信"栏目谈论的内容,从个人问题转为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其时,抗日救国呼声日益高涨,编者直接引导读者如何投身抗日运动,同时呼吁民众在抵制日货运动中不应有丧失理智的主张与行动,另还引导读者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政治架构跟不上形势发展等其时紧迫感十足的政治话题大胆提出批评,进而要求停止内战,改变国民党垄断政治权力的情况,这在当时的思想界和舆论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相关讨论十分引人瞩目.
无论是消费人群、在线活跃人数、消费时长,还是产业规模,短视频都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语境中的重要内容载体,而个性化的推荐算法是短视频产业的主要驱动力,也是人与在线内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