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0.1 Hz超低频(n=21)、5 Hz高频(n=21)r TMS分别治疗VPS患者,设立假刺激组作为对照组(n=18)。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 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期间患者继续口服抗帕金森病药物。结果:超低频与高频组治疗后患者的UPDRS总分及I、II和II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随访3个月仍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PDRS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0.05)。超低频与高频组治疗后第3个月时PDQ降低(P<0.05)。结论:超低频与高频r TMS均可以改善VP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生身体及心健康状况的调查,掌握河北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在校大学生1 4
<正>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是化学分析中对一组数据内离群值的检验准则,用以检验、判断离群值是否为异常值,为其取舍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真实.当我们在进行化学
从既判力目的论出发,两大法系国家对于"终局判决"的理解是不同的,大陆法系国家强调作为既判力之先决要件的终局判决需以判决生效为前提,而英美法系国家则无此要求。通过比较
从声屏障的降噪理论基础惠更斯理论入手,引入插入损失的概念,并讨论点声源和线声源的衰减及插入损失的计算方法,根据计算方法引出不同结构的声屏障对于插入损失的大小具有一
人体内细胞因子的含量极少,但其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效应贯穿于人的生长、发育全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与人体骨骼、神经、皮肤细胞的生长分化、分裂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10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3组,40例行内镜套扎
<正>高凝状态在冠心病的病因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许多疾病相关,如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改善机体的高凝状态,对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及预防具有重要的意
目的:探讨ABC超家族转运体蛋白在CD133+胶质瘤干细胞多药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标本中的CD133+胶质瘤干细胞(悬浮细胞)和CD13
肥大细胞是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中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肥大细胞除参与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外,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该细胞不仅参与固有免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