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向大众化发展阶段,其中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也日趋壮大,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与企业寻求不到合适人才成为了一大矛盾。本文阐述了我国现代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状况,讨论了出现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发展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就业问题事关教育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保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它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学校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只有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了就业,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所以,各高职院校都应把指导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改革,但仍处在一个较浅层次服务阶段,未能形成主动局面。
(一)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存在与学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问题
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人才,社会需求信息滞后,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毕业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只管教学不管社会需求,只管学生毕业不管毕业生去向的问题。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过分强调实用性。对高职高转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
(二)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上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等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都由教师决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在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相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的业务培训,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全过程实施模式,即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指导全过程不间断。在高职高转生就业指导中注重把好“三个关”,即新生入学教育关、专业学习关和毕业就业关。另外,要动态追踪学生就业过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时时了解学生动态,掌握他们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
(二)系统开展就业教育,让学生主动关心就业问题
毕业生必须自觉地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就业观念,并清醒地认识到,走出校门将面临就业或失业的两条道路;强调就业政策教育,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报到、毕业生改派、劳动法及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教育培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就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
(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到人员配备到位,抓好专兼职两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状况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非常关键。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就必须建设一支“理论 实践”模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狠抓就业工作落实。做到就业管理信息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生源统计、信息需求统计与就业方案核准等各环节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及时了解毕业生动向,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在学院学报开设就业指导专栏,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规范和完善就业咨询、信息收发、用人单位招聘、签约管理、毕业生跟踪管理等工作制度。定期公布各系各专业的就业率。把握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表。
三、结束语
培养适用于当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只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系统开展学生就业教育,狠抓毕业生素质,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切实做好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立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2]李志娴.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3]叶许可.浅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科技信息,2010 (35)?.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发展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就业问题事关教育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只有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保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它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学校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只有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了就业,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所以,各高职院校都应把指导学生就业当作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我国的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改革,但仍处在一个较浅层次服务阶段,未能形成主动局面。
(一)在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存在与学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问题
缺乏科学的职业观念教育人才,社会需求信息滞后,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毕业生的职业定向脱节,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只管教学不管社会需求,只管学生毕业不管毕业生去向的问题。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与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过分强调实用性。对高职高转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
(二)在就业指导的方法与手段上范围窄、手段旧、途径少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等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如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上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讲什么、以什么方式讲都由教师决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在就业指导的队伍建设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相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很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的业务培训,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工作应有的效果。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全过程实施模式,即对学生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指导全过程不间断。在高职高转生就业指导中注重把好“三个关”,即新生入学教育关、专业学习关和毕业就业关。另外,要动态追踪学生就业过程。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时时了解学生动态,掌握他们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
(二)系统开展就业教育,让学生主动关心就业问题
毕业生必须自觉地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就业观念,并清醒地认识到,走出校门将面临就业或失业的两条道路;强调就业政策教育,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报到、毕业生改派、劳动法及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教育培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就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
(三)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到人员配备到位,抓好专兼职两支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状况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非常关键。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就必须建设一支“理论 实践”模式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狠抓就业工作落实。做到就业管理信息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生源统计、信息需求统计与就业方案核准等各环节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及时了解毕业生动向,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在学院学报开设就业指导专栏,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规范和完善就业咨询、信息收发、用人单位招聘、签约管理、毕业生跟踪管理等工作制度。定期公布各系各专业的就业率。把握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表。
三、结束语
培养适用于当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只有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系统开展学生就业教育,狠抓毕业生素质,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切实做好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周立熙.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2]李志娴.浅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
[3]叶许可.浅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科技信息,201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