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同事保持距离, 这些方法让我开了眼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表妹在网红餐厅聚餐,等位时碰到了她的同事,表妹全程“冷面”和对方打招呼、交谈,对方呢,也是同样的“面瘫”表情和“寡言”。同事走后我问她:你们公司新来的同事?
  表妹说:没有啊,和我同一期入职的,工位就在我旁边。我被震惊了!和一起工作了三年、同期入职、座位距离不到半米的同事,私下见面打招呼居然是如此画风。
  “那你俩是有过冲突喽?两人脸色都不太好看呢。”
  “完全没有啊。大家对彼此‘冷’一些也是保持距离的一种方法吧。和同事没必要走那么亲近吧,自己又不是没朋友。”表妹说。
  关于不要和同事做朋友的职场金科玉律我听过很多,但我没想到,新一代的职场人居然会刻意跟同事制造疏离感,且方法手段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采访了身边四位新一代的职场人,他们对制造疏离感这件事提供了独门秘籍。
  与前辈们的职场观念里“把同事变成朋友亲人”不同,新一代的职场人,他们没有在明面儿上拒绝与同事相处,但浑身就是散发出一种“请勿靠近”的气场。为什么新一代的职场人愿意和同事保持距离? 除了众所周知的“会有利益冲突”这个原因外,大家还告诉了我一些之前没想到的原因。

1、不想被打扰。


  呼贝说,她惯常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七,10个小时要面对同事也就算了,7点下班后见同事的场所从办公室挪到了朋友圈、微信群——一样的一群人、不一样的只是空间,碰上社交工具蓬勃发展,局怎么换,同事倒是稳如泰山的不变。
  以前,同事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现在,同事是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我才要争分夺秒地保持距离能不见就不见。

2、这届职场人更有“专业”精神。


  过去大家愿意把同事变成朋友,有个很大的私心是希望关系好一些能给自己的工作提供便捷和“后门”。
  而我们这代人真的挺铁(专)石(业)心(化)肠的,买卖和人情不想搅合在一起谈。
  朵朵说,当年带她的上司和一位同事(同性)关系特好,一杯奶茶两个人不介意分着喝,一个加班另一个不介意放弃休息一起陪着。后来,两人为了抢同一个职位闹得不可开交,昔日情分、无坚不摧的友谊被践踏得一点渣都不剩。成了公司榜上有名的打脸笑话。
  因为见证过这一幕,所以朵朵下决心一定要在公事之外远离同事。

3、跳槽如此频繁,投入感情交朋友不划算。


  有调研机构调查的数据显示:这届职场人平均18个月就会跳槽一次,既然换岗如此频繁,干嘛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把同事“改造”成朋友?
  成为交情不错的朋友是有步骤的,要相知、相熟、磨合、妥协,还要共同经历一些破事。现在职场上,谁还有这个闲心?KPI都保不过来呢。

4、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比如办公室骚扰、关系户。


  思齐的姓氏很少见,偏巧和大老板同姓。从思齐进公司起就有同事把他当成是大老板的关系户,表面上对他客气,实则在私底下他听见过不少难听的话。
  有一次他第一个到办公室,忙着去打印室打印工作资料,来了两位同事不知道打印室有人,在工位上就开始聊天。说到评选出来的“季度最佳员工”,思齐真的是靠自己本事拿的奖,但大家私下都认为他是靠老板的裙带关系上位。
  姓氏问题借着某次团建被思齐严肃澄清后,同事们又开始“演戏”:我们就知道你不是大老板的亲戚,因为从来没见过你和他有什么交集呢。
  思齐想,得亏他从没拍过老板马屁、就连单独相处的时候都没有,否则他这个“亲戚”不定被同事说成什么样呢。
  世上没有绝对亲密的关系,和同事更不必如此。那么,和同事相处的最佳距离是多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Edward Hall)曾提出过人际交往的4种空间距离:
  Public distance
  公众距离 可以达到360cm之远
  Social distance
  社交距离 大概由120cm到360cm
  Pers onal distance
  个人距离 是由45cm到120cm。(可以伸手碰到对方,虽然认识却没有特别关系)
  Intimate distance
  亲密距离 由45cm到零距离。(通常是亲人、很熟的朋友、情侣或是夫妻)
  其中同事关系属于社会距离,适宜保持在1.2-2米的距离,这种距离在同事关系中相处会让彼此觉得舒服,且通过距离体现出正式感。让人觉得“恰当”总有一些通用的原则:
  第一,最妥帖就是不必刻意亲近。
  几年前,我给一位刚工作不久的人做职业咨询,她说,上班的每一天都很累,倒不是工作有多辛苦,而是因为想要融入“集體”所以总是和所有同事套近乎的那种做法让她很累。
  我告诉她,也许对方也会觉得很累,你的同事们也许为了维持和你“其乐融融”的氛围,可能也在装。
  刻意而为的事情痕迹还是挺明显的。亲近、融入、和谐这些微妙、复杂又缓慢的事,还是交给时间,让它自然而然地去验证吧。
  第二,比起“计算距离”——无论是想要亲近还是刻意疏离——更重要的是专注打造自己的“隐形技能”。
  “隐形技能”(Deep smarts)是哈佛商学院Dorothy Leonard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它是会让别人发出“要是没有他,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的一种技能。
  拥有“隐形技能”的人“因多年积累的经验、习得对公司运营的重要性,能在战略或战术上迅速做出英明决策”。“他们可能是优秀的销售人员、技术专家、风险管理者等等,无论岗位是什么,总之他们无疑是组织内某个知识领域的权威。”(Develop Deep Knowledge in Your Organization — and Keep I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 29, 2016)
  无论你多高冷,只要拥有这样的本事,同事也会因为你的不可或缺而觉得你离他们很近、很近。

@呼贝 25岁 工作两年


  除了开会和必须的沟通,上班的八小时内我基本会一直戴着耳机。一开始戴耳机是因为隔壁公司有段时间在装修,很吵;后来发现戴上耳机不仅能隔离办公区的噪音(比如打印机、同事聊天的声音),还能减少别人找我闲聊的时间,工作效率倒是有一定提升。

@思齐 28岁 工作4年


  我们公司是做移动端页面设计和技术支持的,技术宅偏多,所以在仪容仪表方面非常随意。除非见客户,否则男生、女生基本都是休闲装、格子衫之类的搭配。而在这样一家女性是稀有物种的公司里,作为“珍禽异类”的我带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得体的职业装在这里工作了近4年。每天进、出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把墨镜摘掉或戴上。
  着装能体现我的与众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在人人都不看重仪容仪表的地方,你却尤为在乎,大家就明白了你们不是一路人,断了想要加深革命情谊的念头。

@志刚 26岁 工作2年


  有个词叫“手机重度患者”,我应该算是伪“手机重度患者”。在同事的眼里,电梯间、洗手间、排队等微波炉热饭和冲胶囊咖啡时的我一直在埋头刷手机,肯定是个“手机瘾君子”。而事实是,我并没有多想刷手机,也不爱看抖音小姐姐,我只是用手机筑起一道无形的围墙,告诉大家“不想交谈,请勿打扰”。
  我无意中瞄到过,公司里忙着乱刷手机用来避免接触的同事可不止我一人。
其他文献
8月18日,科勒广州设计体验中心正式开业,将为更多广州家庭带来科勒集智能与设计美学于一体的家居体验,并为广州的家居市场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广州作为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消费理念的升级和智能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家居生活的期待回归品质和审美,家居逐渐成为人们表达理想生活的符号。位于天河区黄埔大道中195号的科勒广州设计体验中心,面积逾2000平方米。展
深圳2013年出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将无人机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经过数年努力,深圳已成为全球无人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无人机企业中,消费类无人机占全球8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国内60%的市场份额,每年交易规模近500亿元,涌现出大疆等多家在全国乃至全球占重要地位的企业。凭借在民用无人机行业的领先优势和全球影响力,深圳如今已被誉为无人机之都。650家  深圳现
在2月初闭幕的第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电影《回南天》被称为继《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南方车站的聚会》之后的又一部“南方新浪潮”力作。同时,鹿特丹又将2019年的戛纳系的《春江水暖》和《南方车站的聚会》,一股脑都放进了展映单元。再加上拿下老虎奖的中国电影《她房间里的云》,这一届鹿特丹电影节,算是对这两年中国电影的“南方新浪潮”作品的一次重点回顾了。  这个“南方新浪潮”的说法,可能很多人还不是很熟
北京时间2月17日,中国传统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50000美元關口,刷新历史高点。此后,比特币震荡走高,一度上涨至5.6万美元/枚,接着就被美国新任财长耶伦严厉批评,价格剧烈波动。  在进入2021年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比特币已经三度突破万元级别的价格关口:先是在1月2日,比特币突破3万美元关口;紧接着,5天后,比特币又站上4万美元的关口;而一个多月后,比特币表现出了即将突破6万
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家族,从百年前开始,一个驱散的阴影就一直笼罩着这个家族,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都生活在“迷雾”甚至黑暗当中。先天性白内障像“幽灵”一样在五代人中延续。  2002年,世界著名科学杂志《自然遗传学》上刊登的我国科学家的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世界,因为论文的作者发现了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HSF4(热休克转入因子4)。“成就”此惊世之作就是洛阳西部山区的
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对新闻界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建议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暂予缓建;同时环保总局立即将对厦门市全区域进行规划环评。潘岳同时表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暂于缓建的决议以及国内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引发的环境争议说明,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刻不容缓。  那么,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北京市为什么要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的居民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国家环保
读者读欧词,并不视为偷情证据,偏偏读李清照时,却认为都是写实,甚至用它来反向推导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李清照的词作被收入中学课本中,相关“知识点”属必考内容,这让人们很少追问:这些“知识点”是否准确?  其实,对于李清照生平、创作等,学界长期存有争议,比如《李清照全集》收入了她的90篇诗词,但其中许多是明清时才出现的,目前只能确认其中22首出自李清照之手。此外,李清照是否再婚过,她和赵明诚关系如何
贾根柱,天脊晋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自担任主要领导以来,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致力环保报答社会  1990年至2000年间,山西天脊晋城化工公司累计投入环保资金1096万元,实施了两水闭路循环、三气回收、氨氮综合治理、锅炉除尘改造等一系列环保工程。  1998年又完成了联供城市煤气工程,年可节约居民用煤8万吨,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排放1345
光绪,是短命皇帝,却力争作为;  光绪,一生起落,却喜静心读书。  他最后时光的阅读书目有:《日本宪法说明书》《日本宪政略论》《日本预备立宪》《宪法论》《孟德斯鸠法意》《法学通论》《比较国法学》《国法学》《民法原论》《行政法泛论》《政治泛论》……  当今的党委委员、政府官员、马列教授、法院首席……在这方面,有谁能够比得上光绪?  是的。今人应当学学光绪。  学习光绪,要学习他认知并顺应历史发展规律
一百多年前日本夫妻的相处模式,放到今天来看,女权主义者只怕要拍案而起,评论里也不乏吼出:“这不是贱是什么?”“这根本就是个渣男!”  夏目漱石逝世一百周年之际,NHK制作播出四集日剧《夏目漱石之妻》以示纪念。此剧改编自夏目妻子镜子与女婿松冈让合写的《漱石的回忆》,展现近代夫妻生活,题材并不多见。    作为国民级文豪,日本学生基本都读过夏目漱石《我是猫》等名作。众所周知,文豪的婚姻生活大多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