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促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促进教育和学习效益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也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教法,其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媒体”:标本、实物、电脑等,这些教学媒体,不仅准确,丰富地“携带”了许多教学信息,而且把这些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声,像相结合的活动“语言”。借助媒体的传送,生物学中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了。学生借助媒体的帮助,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下面,就我个人近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一、恰当地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但在当今视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
实物投影仪的出现,使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只小小的昆虫慢慢在学生面前解剖,如:
在讲述《生物》“节肢动物门”这一节时,抓一只蝗虫,置于实物投影仪的展示板上,对照实物在讲解的时候,就显得那么充实。
然后,你可以亲自将蝗虫的头、胸、腹部指出,并数一数蝗虫有多少对足,甚至可以把每一对足拔下来,比较一下这些足有什么特点,特别能突出一对发达的后足,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蝗虫那么能跳……
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有专家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它才能进行的;注意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动静结合,便于学生轻松理解难点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在一种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易实现的情境下,用计算机模仿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到实际现象而进行学习。例如,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法不能充分体现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果用多媒体的动画来表现,既直观,又形象,且能充分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虽然实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的,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可以开出实验的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而且生物科的许多实践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
就像“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我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我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丰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多媒体教学以独特的魅力正越受到老师们的注意,也越来越为学生所接受,但我们目前还是面临一个教学素材缺乏的问题,很多学校是有设备、无内容运行,或是学校组织老师自己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电脑与网络的发展,更要求集体的智慧,也使得不同地区共同工作变为可能,就象我们学校:一方面购买大量的教学素材,包括已经制作好的教学、复习课件;另一方面,也从网上寻找大量的有用素材,如“中国园丁网”的多媒体课堂提供了各科免费的课件,还有是国内刚刚兴起的老师的个人网站也可收集到一部分的教学素材。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与提高,更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多媒体应该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工具,将多媒体运用与生物学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但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居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我认为应该是一种认知的工具:引导进入教学情境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反馈学习结果的工具;意义建构的工具。只有当教师使用多媒体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学生使用多媒体像使用钢笔一样得心应手,才能够达到多媒体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目的。我相信,将来的多媒体就和挂图、模型、标本一样,成为生物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和学习用具。
参考文献:
[1]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昌曙平
[2]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袁建敏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夭勤
[4]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 吴君民
[5] 《生物学教学》 2006.9
[6] 《生物学教学》 2007.4
[7] 《中学生物教学》 2007.2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教法,其特点是教师和学生中出现了多种“媒体”:标本、实物、电脑等,这些教学媒体,不仅准确,丰富地“携带”了许多教学信息,而且把这些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声,像相结合的活动“语言”。借助媒体的传送,生物学中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了。学生借助媒体的帮助,对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
下面,就我个人近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
一、恰当地运用媒体,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但在当今视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带领他们遨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
实物投影仪的出现,使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只小小的昆虫慢慢在学生面前解剖,如:
在讲述《生物》“节肢动物门”这一节时,抓一只蝗虫,置于实物投影仪的展示板上,对照实物在讲解的时候,就显得那么充实。
然后,你可以亲自将蝗虫的头、胸、腹部指出,并数一数蝗虫有多少对足,甚至可以把每一对足拔下来,比较一下这些足有什么特点,特别能突出一对发达的后足,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蝗虫那么能跳……
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有专家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它才能进行的;注意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动静结合,便于学生轻松理解难点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可以在一种现实情况不允许或者不易实现的情境下,用计算机模仿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屏幕上感受到实际现象而进行学习。例如,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很抽象,用传统的教学手法不能充分体现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果用多媒体的动画来表现,既直观,又形象,且能充分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虽然实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的,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可以开出实验的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而且生物科的许多实践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
就像“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我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还有在“植物的水分代谢”这一节,我也是借助于多媒体电脑,把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演示出来。一边是升高了的液面,一边是半透膜两边水分子的运动状况,看完之后,学生们自己就可以得出:半透膜两边的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单位时间内从高浓度一边向低浓度一边运动的水分子多,所以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丰富多媒体教学素材库
多媒体教学以独特的魅力正越受到老师们的注意,也越来越为学生所接受,但我们目前还是面临一个教学素材缺乏的问题,很多学校是有设备、无内容运行,或是学校组织老师自己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电脑与网络的发展,更要求集体的智慧,也使得不同地区共同工作变为可能,就象我们学校:一方面购买大量的教学素材,包括已经制作好的教学、复习课件;另一方面,也从网上寻找大量的有用素材,如“中国园丁网”的多媒体课堂提供了各科免费的课件,还有是国内刚刚兴起的老师的个人网站也可收集到一部分的教学素材。对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与提高,更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恰当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课堂教学进行的精彩,就会使课堂教学达到愉快、大容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多媒体应该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工具,将多媒体运用与生物学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但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居于一个怎样的地位呢?我认为应该是一种认知的工具:引导进入教学情境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反馈学习结果的工具;意义建构的工具。只有当教师使用多媒体就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学生使用多媒体像使用钢笔一样得心应手,才能够达到多媒体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目的。我相信,将来的多媒体就和挂图、模型、标本一样,成为生物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和学习用具。
参考文献:
[1] 《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昌曙平
[2]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袁建敏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夭勤
[4]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 吴君民
[5] 《生物学教学》 2006.9
[6] 《生物学教学》 2007.4
[7] 《中学生物教学》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