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僧界佛教会改革试论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僧界有识之士对佛教会的会员、会务及组织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会员的改革以纯洁佛教会,改变其为少数人所把持、操纵的局面;通过对会务的改革以改变佛教会以护持教产为己任,而忽略内部之整顿与建设的局面;通过组织形式的改革使佛教会处在统一的佛教行政系统之下,以改变佛教会行政系统混乱的局面。尽管此次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但仍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也为以后佛教会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1918年8月11日,毛泽东给罗学瓒写了封明信片,此信不仅是一幅书法艺术佳作,更是研究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早年思想、活动的一份珍档。毛泽东缘何要写这封信?此信背后到底尘封了一段怎
通识教育起源于旨在"使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得到和谐发展"的自由教育。本文试图通过将通识教育放到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来进行,以使大学通识教育更加成熟有效,而进行通识教育的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中国栽植的桉树都是人工选育的品系,生长异常迅速,是上好的造纸和胶合板的原料,有些地方也用于园林绿化。桉树被引进中国已110多年,目前主要的种植地为华南
妻子对丈夫不忠,并要求奸夫杀死亲夫,奸夫激于义愤,却将情妇杀死,此类故事自唐中期产生以后,即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到了明代,又异变为奸夫看见亲夫疼爱妻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