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嘉诚打断母亲的话:“不是说好誰收获的谷子多,就选谁当接班人么?”庄碧琴笑了笑,说“是的”。
“一寂听了,不服气地说:‘分明我收获了一担谷子,二寂颗粒无收,怎么能够让他担任住持啊!’元寂微微一笑,高声地对众人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显然,二寂是诚实的,理应由他来当住持。于是,众人悦服。” 庄碧琴忽然话锋一转,“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听罢母亲的话,李嘉诚深有感悟。
不久,李嘉诚的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因之好转,危机成就了商机,李嘉诚从此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柳传志:我的演讲能力受母亲影响
柳传志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其母的教导。早年读书习惯的培养和演讲能力的养成,均源于母亲的引导。
柳传志上初中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母亲在贸促会图书馆时,开始有意识地为柳传志挑书。除了看一些如《青春之歌》那样一类提倡看的书外,还看一些历史书和文学名著,如《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恩仇记》等,还有杰克·伦敦、大仲马的书。
其母说,“就知道老大要看书,吃不上,就满足他看书吧!”后来在母亲管图书馆时,一拿回来就是30来本。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柳传志却对阅读如饥似渴,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则让柳传志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也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柳传志的演讲能力也深受其母影响。
“现在一般人愿意请我讲些事情,认为我讲演逻辑性强,也挺生动,那是受妈妈的影响。记得1952年前后,没有谁重视讲演,讲演那时叫讲话,但是我妈妈重视。她鼓励我在课堂上举手,让我觉得讲话没有什么可害臊的。也许是因为她在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了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她对我说,你应该有讲演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她平常是很好静的人,但1949年我们刚从上海搬到北京时,我大概5岁左右,所在贤宁小学要开一个庆祝会,竟然邀请她作为家长讲话,她还就答应了。开会时,看到妈妈走上主席台,把我吓一跳。后来想,她那是要给我做样子。”
李开复:母亲把选择权交给了我
李开复的母亲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但是只要和李开复的成长、未来相关,母亲就会特别重视,也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她总是要求,“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这方面,没有通融的余地。”
因此,李开复在同龄人中,学东西很快,当其他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父母怀抱里时,他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这主要得益于母亲的教诲。
对于李开复而言,母亲在其人生的一些关键阶段扮演着超越母亲的角色,“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早在40年前,我母亲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小时候,我一直渴望长大。而幼儿园的生活却是从新鲜,慢慢变得重复无聊,我跟母亲申请跳级、直接上小学。我跑回家,跟家里人说‘我不上幼儿园了,我要上小学。’
母亲起先不赞成,我说‘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这句话真管用,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她笑着说‘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后来,我以第一的成绩如愿进入小学,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不会忘记。从母亲的表情中我才知道,自己一丁点的小成功可以让母亲那么的骄傲。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感谢母亲给了我机会,去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和跨越。”
俞敏洪:被妈妈逼着三战高考,终于走进北大
如果说俞敏洪最得意的成就是新东方,那么俞敏洪母亲的得意之作就是自己的儿子。她坚信自己的儿子会有一番作为,默默地为他扫除一切障碍,为俞敏洪铺路。俞敏洪说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是被母亲“逼”出来,这也证实了那句话,“磨砺你的让你更坚强、更优秀”。
“有一年冬天下了雪,家里没有了草喂猪喂羊,我妈让我拎着篮子在野地里,把雪拨开,把雪底下的青草一颗颗割起来,割了整整一天。这一天成了我童年里最艰苦也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几乎没有打过我。她根本不需要打我,只要看我两眼,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加倍努力,否则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的勤奋很大程度上是被我妈逼出来的。
我第一次高考,英语才考了33分。后来回到农村种地,但我妈不死心,听说家乡的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说我高考考的就是英语,英语水平很好,硬是把我给塞进学校去当了代课老师。那一年我十六岁,英语勉强能够背完二十六个字母。
在我高考三战时,妈妈为了让我上英语补习班,想尽一切办法求到了城里的班主任家门口。她从城里回来那天晚上,刚好下着大暴雨,摔在沟里好几次。看到狼狈的妈妈,我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次只有一条路了。在一年玩命般的学习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王石:13岁时让我远行,一点不担心我登珠峰
王石的母亲的家庭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成绩优秀只是衡量综合素质优良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锻造培养才是根本。这也成为王石后来当兵、读大学、开公司、登珠峰的关键,而这源于她在王石13岁时,敢于放手让孩子远行。
王石回忆,自己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过,“母亲以她一贯的坚强告诉我,人只要不被困难打倒,就一定能打倒困难”。
后来王石登珠峰,家里人都很担心,唯独其母亲表现得非同一般。当时央视的记者采访她,问她是否担心王石的安危,老太太泰然回答:“不担心,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我母亲是辽宁义县人,锡伯族人。锡伯族是一个著名的铁血民族,身為8个子女的母亲,她对儿女的管教向来很有气魄。
我读小学时,就被母亲委派带着弟弟、妹妹,千里迢迢从郑州到东北去看姥姥。我至今印象深刻:在郑州火车站,父母把我们三个送上火车,拜托一下列车员,告诉他们这些孩子在哪儿下,转身就走了。我当时也就13岁,带着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摇摇晃晃就踏上去姥姥家的旅途。
等我们一路晃到锦州小站,两天时间过去了,距离姥姥家还有十几公里的野路,我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仅仅凭着上一次来过的记忆,还要赶时间,因为如果天黑了就麻烦了。当时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本来应该下午三四点就到姥姥家的,结果三个孩子一直走到深夜12点。
我姥姥在家急得不行,唯恐村外的豺狼把外孙们给劫了去。这次行程实在要命,一到姥姥家,我就困了,一口气睡了两整天。这次以后,母亲每个暑假还是放心地让我们自己回姥姥家,每次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
结语
德国“幼教之父”、著名教育家德里奇·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由此可见母亲角色之重要。
对于企业家而言,母亲用毕生的经历来培养他们,没有母亲的牺牲,就没有他们今日之成功。母亲的爱是世界上最智慧、最深沉的爱,在母亲用爱打造的世界里,每一位企业家都是爱的优秀杰作。
与此同时,每一位企业家们无不感恩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比尔·盖茨曾在采访中说自己在母亲那里获得了虔诚和善良,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扎卡伯格说,“能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就是满满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