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营林造林技术在当前的林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林技术的应用该改善了以上问题,增加了森林的覆盖面积,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林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不同种类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种植目标,合理控制树木的密度,可以让林木更好的生长。
关键词:营造林密度;林木生长质量;影响
一、合理控制造林密度的重要性
林木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树种其的应用价值也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林木种植的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种植目的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进行经济林的建设时,要保证肥料的正常供应,确保林木可以健康的生长,这对该种类型林区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又如,进行防护林的建设时,需要将精力放在林木的水土保持作用上,将林木的防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虽然不同种类的树木种植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进行林区的建设时,为了给林木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都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置林木的种植密度。在一些生长环境比较特殊的地区,要个根据树种的生长需求来选择造林的密度。合理控制造林密度可以将土地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树木可以正常生长,这样才能提高林木的应用效率。
二、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
1、对林木胸径产生的影响
一般营造林的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的胸径自然就越小。密度大的林分,由于其中包含的林木数量较多,很容易造成阳光和土壤营养、水分的不足,对于林木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林木的胸径相对来说比较小。相反,如果营造林的林分密度较小,则会促进林木胸径的增加,促进林木生长。
2、对林木生长高度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不同种类林木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林木的高生长影响。树木的品种不同,生长的进度也存在差异,速生树种生长的过程中,其适合在密度较大的环境下生长,速生树种的高生长情况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比例关系,而对于杨树来说,造林密度的大小对其高生长情况没有太大的影响。
3、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树木的根系生长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樹木密度的增加,树木的根系就会相对减少。造林密度越大,树木的根部就会盘根交错,相互纠缠,这就在一定情况下影响树木的生长情况,对树木今后的生长有着抑制作用。
4、对树种的影响
对于用材林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出材率。因此,如果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林木过于密集,会导致单株林木的材积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少,同时树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树种质量会有所下降。
5、对抚育效果的影响
造林密度不同,会对于幼林抚育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幼林的生长也会产生影响。造林密度比较大的林分,幼林的郁闭时间比较早,后期的抚育期就变得相对较短,能够有效节省造林经费。但是,如果幼林的郁闭较快,幼林的分化和自然稀疏开始时间早,这就需要多次进行抚育管理,因而会增加抚育费用。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好造林密度,会对林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6、对树木品质的影响
林木的材质与造林密度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密度过小,则不利于树木的根部生长,而且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也会相互遮挡,这就妨碍了树木的光照程度,使树木出现生长矮小的情况。如果密度过大,则会限制树木的生长,同时也会使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树木种植的成本,影响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对树木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保证树木的生长质量,使其健康的生长。在这种生长环境下,树木的枝干粗壮,整体的饱满度增加,树木的生长品质也更加优良。
三、营造林密度选择原则
1、据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选择
林木的种类千姿百态,不同种类的林木需要有不同的生长条件。因此,在营造林过程中,要详细了解需要栽种林木的生长特点,合理把握营造林的种植密度。比如,银杏树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于水分的供给要求却较高,而随着银杏树的不断生长,对于光照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根据该特点合理控制其种植密度。
2、结合树木的生长环境进行选择
林木最根本的生存条件是土地,如果土地环境质量不佳,则会增加营造林工作的难度。在林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地环境的不同来分析营造林的种植密度。例如,江苏省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壤大多数为长江淤泥土,肥力比较高,土层比较厚,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很少是沙壤土。根据江苏省的土地质量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林木种类,然后根据环境和林木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3、树木的直径大小
相对来说,经济林对于造林密度要求较高,营造林对于造林密度则要求稍低,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营造林对于种植密度的要求。一般营造林的种植密度可以通过木材的直径大小来判断和选择。如果林木成熟期直径比较大,那么种植密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如果林木成熟期直径比较小,则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小些。此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林木的种类来合理选择造林密度。具体来看,营造林种植密度的确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营造林密度的合理确定方法
想要合理地确定造林密度,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考虑林木经营目的对于造林密度的直接要求。一般防护林的行间距控制在2m×3m为宜。如果营造林的种类是用材林,并且林木直径比较小,行间距控制在1m×2m为宜。如果营造林的种类是经济林木,如枣树和杏树等,为了能够收获果实提升经济效益,营造林密度应相对小些,这样能够有效加大光照强度和通风量。同时,造林密度与造林树种有一定的关系。有些林木对于光照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选择稍小的造林密度;有些属于阴性树种,对于光照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则可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区,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小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林木直径较大的树种可以种植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区域。
综上所述,在林木生长过程中,造林密度对其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营林之前,需要加强对于造林密度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数据层面,还要走到种植区域去详细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了解林木的生长需求,以提升成活率和种植质量为目的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参考文献:
[1]宋淑会.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5).
[2]王丽娜.浅谈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29-129.
关键词:营造林密度;林木生长质量;影响
一、合理控制造林密度的重要性
林木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树种其的应用价值也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林木种植的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种植目的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进行经济林的建设时,要保证肥料的正常供应,确保林木可以健康的生长,这对该种类型林区的经济效益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又如,进行防护林的建设时,需要将精力放在林木的水土保持作用上,将林木的防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虽然不同种类的树木种植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在进行林区的建设时,为了给林木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都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置林木的种植密度。在一些生长环境比较特殊的地区,要个根据树种的生长需求来选择造林的密度。合理控制造林密度可以将土地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树木可以正常生长,这样才能提高林木的应用效率。
二、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
1、对林木胸径产生的影响
一般营造林的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的胸径自然就越小。密度大的林分,由于其中包含的林木数量较多,很容易造成阳光和土壤营养、水分的不足,对于林木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林木的胸径相对来说比较小。相反,如果营造林的林分密度较小,则会促进林木胸径的增加,促进林木生长。
2、对林木生长高度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不同种类林木的影响效果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林木的高生长影响。树木的品种不同,生长的进度也存在差异,速生树种生长的过程中,其适合在密度较大的环境下生长,速生树种的高生长情况与造林密度大小成正比例关系,而对于杨树来说,造林密度的大小对其高生长情况没有太大的影响。
3、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树木的根系生长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樹木密度的增加,树木的根系就会相对减少。造林密度越大,树木的根部就会盘根交错,相互纠缠,这就在一定情况下影响树木的生长情况,对树木今后的生长有着抑制作用。
4、对树种的影响
对于用材林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出材率。因此,如果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林木过于密集,会导致单株林木的材积随着密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少,同时树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树种质量会有所下降。
5、对抚育效果的影响
造林密度不同,会对于幼林抚育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幼林的生长也会产生影响。造林密度比较大的林分,幼林的郁闭时间比较早,后期的抚育期就变得相对较短,能够有效节省造林经费。但是,如果幼林的郁闭较快,幼林的分化和自然稀疏开始时间早,这就需要多次进行抚育管理,因而会增加抚育费用。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好造林密度,会对林木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林分的产量和质量。
6、对树木品质的影响
林木的材质与造林密度的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如果密度过小,则不利于树木的根部生长,而且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也会相互遮挡,这就妨碍了树木的光照程度,使树木出现生长矮小的情况。如果密度过大,则会限制树木的生长,同时也会使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树木种植的成本,影响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对树木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保证树木的生长质量,使其健康的生长。在这种生长环境下,树木的枝干粗壮,整体的饱满度增加,树木的生长品质也更加优良。
三、营造林密度选择原则
1、据林木的生长特点进行选择
林木的种类千姿百态,不同种类的林木需要有不同的生长条件。因此,在营造林过程中,要详细了解需要栽种林木的生长特点,合理把握营造林的种植密度。比如,银杏树对于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对于水分的供给要求却较高,而随着银杏树的不断生长,对于光照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根据该特点合理控制其种植密度。
2、结合树木的生长环境进行选择
林木最根本的生存条件是土地,如果土地环境质量不佳,则会增加营造林工作的难度。在林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地环境的不同来分析营造林的种植密度。例如,江苏省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壤大多数为长江淤泥土,肥力比较高,土层比较厚,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很少是沙壤土。根据江苏省的土地质量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林木种类,然后根据环境和林木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
3、树木的直径大小
相对来说,经济林对于造林密度要求较高,营造林对于造林密度则要求稍低,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营造林对于种植密度的要求。一般营造林的种植密度可以通过木材的直径大小来判断和选择。如果林木成熟期直径比较大,那么种植密度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如果林木成熟期直径比较小,则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小些。此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林木的种类来合理选择造林密度。具体来看,营造林种植密度的确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营造林密度的合理确定方法
想要合理地确定造林密度,需综合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考虑林木经营目的对于造林密度的直接要求。一般防护林的行间距控制在2m×3m为宜。如果营造林的种类是用材林,并且林木直径比较小,行间距控制在1m×2m为宜。如果营造林的种类是经济林木,如枣树和杏树等,为了能够收获果实提升经济效益,营造林密度应相对小些,这样能够有效加大光照强度和通风量。同时,造林密度与造林树种有一定的关系。有些林木对于光照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选择稍小的造林密度;有些属于阴性树种,对于光照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则可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区,造林密度可以适当小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林木直径较大的树种可以种植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区域。
综上所述,在林木生长过程中,造林密度对其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营林之前,需要加强对于造林密度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数据层面,还要走到种植区域去详细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了解林木的生长需求,以提升成活率和种植质量为目的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参考文献:
[1]宋淑会.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5).
[2]王丽娜.浅谈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