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化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辅助。本文紧扣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标要求,探讨了初中化学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就如何开展第二课堂做了深入探讨,为广大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新课标;素质教育;求知欲
为了培养适应“三个面向”的新型人才,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引起重视。第二课堂是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发展第一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教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渠道。在学校教育中,课内外两个渠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是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的。第二课堂教学是在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条件和学生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科技活动[1]。
一、化学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在素质教育中,化学第二课堂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化学第二课堂是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检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经常亲历工农业生产和科技人员的科研过程,没有实践,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感到很乏味,久而久之就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化学科的学习。化学第二课堂,使学生感到学了知识有用武之地,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自主学习的行为。
化学第二课堂,实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历一段时期,不管是教师或者学生都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所以在思想认识上化学第二课堂已表现出可行性。在物质条件上,自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学校已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多媒体室、学校校园网,而且有些地方的条件比较好,条件不好的学校,老师也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寻找代用品,其实学生在寻找代用品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活动,所以物质条件上为化学第二课堂提供了可行性。
二、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开展化学课外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找资料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并且能与其它学科相联系,运用于实际当中。
2、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豐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获得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领域远远超过课堂上的学习,使学生在集体、社会、科技多种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激发求知欲,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奋发,充满自信、陶冶情感,磨炼意志,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把自己设计方案付之实践,亲自感知方案由设计、准备、实践以及结果处理的全过程。这样动脑动手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动手,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有多种形式,如:化学史教育、制作仪器,标本,模型和图表、课外阅读、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展览会、家庭小实验、组织听讲“化学与社会”的专题报告、写化学小论文、校外参观访问等。下面我只从某些方面谈谈我的做法,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三、如何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
(一)制定好辅导计划
一般是学期初为宣传发动阶段,学期中为研究阶段,学期的后期为撰写小论文阶段。研究期间,每周最好是保持一个课题,不要太多,多了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当然,如果有些小组在后阶段科研活动能力较强的,通过老师审查,可以增加一个课题。要求各研究小组长在班上汇报本小组研究的进展情况,让参与活动的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没有参加研究的其他小组同学也有收获,撰写活动报告,将活动推向高潮,达到获得的目的。
(二)组织宣传发动,帮扶促进,均衡发展
首先,以讲授的形式举办专题讲座,播放相关视频,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感受和体会科学家研究过程,利用学生本身的积极因素,吸引他们参与活动。然后成立研究小组,根据学生的几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分,进行优、良、中、差相组合组成课题研究兴趣小组,一个班一般分十个小组,各小组的平均分一般不超过0.5分,这样各小组中都有优秀的同学帮扶差的同学,在科研活动中,为了使到每个同学都能很好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平时,好的同学对差的同学经常自觉主动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这样使得差的同学逐步提高,好的同学的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在各组间知识基础和能力差距也不大,形成了公平竞争,进而激发了各个小组提高的欲望。研究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资料记录员和组员,相互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三)确定课题,进行探究活动
要求并鼓励各小组正副小组长组织成员观察生活、了解生产,结合已有知识,然后交流研究确定本组研究课题,交给老师审查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老师同意后,该小组就可着手查找资料,研究制定方案,方案确定后,再交由老师审阅,必要时老师加具意见或补充说明,老师审阅后学生可进行实验。实验时,老师要在场辅导,不能放任自流,辅导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只是点拨,该出手的才出手,不该出手的,绝对不能够干涉学生,要让学生有了绝对的自主权。不管是制定方案的研究过程还是进行实验时,小组成员间都要认真分工、合作完成,要做到人人有任务,有责任,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各成员的实际水平进行研究,分配各人完成的小课题或某个环节。
进行活动探究前,要求做到先确定课题,交老师审查其可行性,再着手制定方案的好处是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因为有些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应用的知识可能学生还没有学到,有些可能比较深奥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或者是某些实验环节需要应用的仪器缺乏,所以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本校现有条件来开展活动。否则,不管因那种情况而出现中途中断活动都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
(四)撰写小论文,提升理论水平
在学期的后阶段,学生通过对前阶段实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撰写小论文。撰写小论文时,可以使小组成员间合作完成,但要有具体分工,如那个成员要负责那个部分内容,要明确责任;也可以是小组各成员每人独立完成一份小论文。论文完成后要求多次反复修改和阅读,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自感满意后,交由老师审阅、批改和指导。
总之,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符合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进行化学第二课堂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亦即要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形成什么样的品格行为,只有这样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才不流于形式,也不是给学生课后玩玩而已的行为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读写算2011年第33期思品教育研究思品教育研究2011年第33期读写算
【关键词】第二课堂;新课标;素质教育;求知欲
为了培养适应“三个面向”的新型人才,开辟第二课堂教学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引起重视。第二课堂是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发展第一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教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渠道。在学校教育中,课内外两个渠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互为基础,是会收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的。第二课堂教学是在国家统一的教学计划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条件和学生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科技活动[1]。
一、化学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在素质教育中,化学第二课堂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化学第二课堂是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在实践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检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经常亲历工农业生产和科技人员的科研过程,没有实践,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会感到很乏味,久而久之就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化学科的学习。化学第二课堂,使学生感到学了知识有用武之地,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激励的自主学习的行为。
化学第二课堂,实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历一段时期,不管是教师或者学生都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所以在思想认识上化学第二课堂已表现出可行性。在物质条件上,自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学校已逐步建立了实验室、多媒体室、学校校园网,而且有些地方的条件比较好,条件不好的学校,老师也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寻找代用品,其实学生在寻找代用品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活动,所以物质条件上为化学第二课堂提供了可行性。
二、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的多种多样、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开展化学课外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找资料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并且能与其它学科相联系,运用于实际当中。
2、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豐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获得的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领域远远超过课堂上的学习,使学生在集体、社会、科技多种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激发求知欲,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使学生身心愉快,积极奋发,充满自信、陶冶情感,磨炼意志,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把自己设计方案付之实践,亲自感知方案由设计、准备、实践以及结果处理的全过程。这样动脑动手相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动手,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有多种形式,如:化学史教育、制作仪器,标本,模型和图表、课外阅读、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展览会、家庭小实验、组织听讲“化学与社会”的专题报告、写化学小论文、校外参观访问等。下面我只从某些方面谈谈我的做法,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三、如何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
(一)制定好辅导计划
一般是学期初为宣传发动阶段,学期中为研究阶段,学期的后期为撰写小论文阶段。研究期间,每周最好是保持一个课题,不要太多,多了反而增加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当然,如果有些小组在后阶段科研活动能力较强的,通过老师审查,可以增加一个课题。要求各研究小组长在班上汇报本小组研究的进展情况,让参与活动的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没有参加研究的其他小组同学也有收获,撰写活动报告,将活动推向高潮,达到获得的目的。
(二)组织宣传发动,帮扶促进,均衡发展
首先,以讲授的形式举办专题讲座,播放相关视频,明确活动目的和意义,感受和体会科学家研究过程,利用学生本身的积极因素,吸引他们参与活动。然后成立研究小组,根据学生的几次测试成绩的平均分,进行优、良、中、差相组合组成课题研究兴趣小组,一个班一般分十个小组,各小组的平均分一般不超过0.5分,这样各小组中都有优秀的同学帮扶差的同学,在科研活动中,为了使到每个同学都能很好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平时,好的同学对差的同学经常自觉主动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这样使得差的同学逐步提高,好的同学的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在各组间知识基础和能力差距也不大,形成了公平竞争,进而激发了各个小组提高的欲望。研究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资料记录员和组员,相互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三)确定课题,进行探究活动
要求并鼓励各小组正副小组长组织成员观察生活、了解生产,结合已有知识,然后交流研究确定本组研究课题,交给老师审查课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老师同意后,该小组就可着手查找资料,研究制定方案,方案确定后,再交由老师审阅,必要时老师加具意见或补充说明,老师审阅后学生可进行实验。实验时,老师要在场辅导,不能放任自流,辅导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只是点拨,该出手的才出手,不该出手的,绝对不能够干涉学生,要让学生有了绝对的自主权。不管是制定方案的研究过程还是进行实验时,小组成员间都要认真分工、合作完成,要做到人人有任务,有责任,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各成员的实际水平进行研究,分配各人完成的小课题或某个环节。
进行活动探究前,要求做到先确定课题,交老师审查其可行性,再着手制定方案的好处是为了避免浪费时间,因为有些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应用的知识可能学生还没有学到,有些可能比较深奥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或者是某些实验环节需要应用的仪器缺乏,所以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本校现有条件来开展活动。否则,不管因那种情况而出现中途中断活动都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
(四)撰写小论文,提升理论水平
在学期的后阶段,学生通过对前阶段实验活动的总结和反思,撰写小论文。撰写小论文时,可以使小组成员间合作完成,但要有具体分工,如那个成员要负责那个部分内容,要明确责任;也可以是小组各成员每人独立完成一份小论文。论文完成后要求多次反复修改和阅读,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自感满意后,交由老师审阅、批改和指导。
总之,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符合国家实施的素质教育。进行化学第二课堂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亦即要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形成什么样的品格行为,只有这样化学第二课堂活动才不流于形式,也不是给学生课后玩玩而已的行为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读写算2011年第33期思品教育研究思品教育研究2011年第33期读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