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神经康复是当前医学技术发展下康复诊疗的重要应用手段,通过对神经疾病所致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进行系统性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是当前临床最为常见病症类型,为了能够推动临床工作进一步发展,向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本文针对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展开深入分析,继而总结经验,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前言
  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特别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脑卒中成为了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进一步加重了临床治疗难度。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促使其能够生活自理成为临床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所以,对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在丰富理论研究内容还是指导实践工作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 脑卒中西药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有鉴于脑卒中发病几率、致残与致死几率均相对较高,患者即使经过对症治疗,仍然会遗留下一系列不良后遗症,如:肢体偏瘫、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因而,对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机制展开研究能够为临床之中神经康复治疗方案的应用积累经验。而针对此方面的研究,付蓓蓓[1]等(2013)则是围绕着西药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机制做出了深入研究。其文指出,西酞普兰在神经康复治疗中具有以下两种作用:首先,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负责机体运动、感知、平衡、反射功能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因脑部之中梗死面积过大、动脉血样饱和度降低,在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氧供给之下出现坏死和凋亡,导致脑卒中患者经治疗之后仍然会留下后遗症。而西酞普兰服用之后能够实现增加突触间隙之中的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含量,促使其受体大幅上调,抑制了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并且进一步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系统所受到的损伤。其次,促进生长因素的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神经系统之中广泛分布,并且属于一种碱性蛋白质分子,可以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之中被检测到。该生长因子能够起到营养、滋润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的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在人体之中主要发挥着促进神经组织中内皮细胞的游走、平滑肌细胞大量增殖并阻止平滑肌细胞游走的作用。此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客观存在还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与发展,对已经受损的内皮细胞起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2 脑卒中针刺结合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病症往往伴有肢体偏瘫、吞咽功能障碍情形,并且在病症得到有效治疗后仍然不会被彻底治愈。因而需要对其实施神经康复治疗,从而降低上述情形给患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当前临床研究而言,针刺结合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一步丰富了医学界关于肢体偏瘫的认知内容。在传统医学认知中,将肢体偏瘫分为了中枢性瘫痪(硬瘫)以及周围性瘫痪(软瘫)两种。关于其各自的致病机理尚未得到有效研究,所以造成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患者各种偏瘫症状未能够得到根本性改善。通过针刺结合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则证实,脑卒中后之所以发生偏瘫情形,主要是由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丧失了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支配能力,但是神经系统并未完全坏死,因而此时低位中枢神经系统取代了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来发挥支配作用,继而导致患者处于异常运动模式之中。而针刺结合的神经康复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则可以收到以下效果:(1)改善脑组织中局部血液循环。采用电针针刺脑卒中病灶部位的神经组织后,大脑动脉血液流动得到了显著改善,脑血流量明显增加,继而缓解了对于健侧脑组织的压力。(2)提高脑组织代谢状态。通过选取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一侧的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持续施加电针与手法运针治疗,血清之中的谷氨酸含量大幅提高,促使大脑代谢功能维持在一个正常运转状态,阻断了神经细胞的凋亡。(3)改善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状态。肌肉痉挛是偏瘫的重要表征,特别是脑卒中病症发生之后,由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出支配作用,导致肌肉组织萎缩、痉挛。而针刺结合的神经康复治疗可以刺激神经细胞,促使其兴奋度大幅提升。此时患者过度兴奋的肌张力能够得到缓解,而消失的肌张力则会重新被诱发出来,促使肢体得到了有效的调节,后遗症发生几率得到有效控制[2]。
  陈启波[3]等(2013)同样在其研究之中指出,辨证取穴针刺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促使其生活能够自理。选取的虚位主要有风池、翳风、廉泉、外金精玉液等穴位,同时还可以根据脑卒中患者病症类型实施辨证取穴,如:肝阳上亢者可以增加临泣、太冲等穴位;气虚血瘀则可去三里、血海、关元等穴位;阴虚风动选取三阴交、太溪;痰热腑实可加丰隆、支沟。上述穴位针刺治疗可以促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再次兴奋,复活可以被逆转的神经细胞亦或是激活被抑制的神经细胞元,使得已经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恢复。此外,通过强化脑卒中患者大脑皮层代偿机制还可以实现吞咽反射弧的修复或者是重建,均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结论
  综上所述,脑卒中的神经康复治疗研究进展可以分为西药、针刺结合治疗两方面,并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康复技术将会被应用在实际的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中,从而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感知功能障碍的缓解提供帮助。而现有神经康复治疗方案中,针刺结合的神经康复治疗值得临床加以重点关注,继而向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付蓓蓓,刘煜敏.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11(04):251-253.
  [2]秦思,朱天民.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10(03):310-312.
  [3]陈启波,谭毅.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15(08):829-833.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应的也刺激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时刻秉持着科教兴国理念,不断鼓励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不断完善的扩招
预制装配式建筑改变了建筑行业传统生产施工方式,是目前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主要介绍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及优势,对当前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安装施工过程中
【摘 要】 目的 探讨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自愿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给予雌激素和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升高,FSH和LH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阿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
在对合肥环城公园绿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肥环城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有145种,属于64科114属.乔木层树种有62种,木犀科、豆
目前,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均设置了代表联络工委或者明确某些委室负责本级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