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财务特性有本质的区别,它更多体现在耗费上,所以财务分析的内容与企业单位不同。文章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进而对工作当中发现的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事业单位 财务分析 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对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成果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后得到的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近年来,事业单位为了弥补国家下拨经费的不足,极力拓宽业务渠道,向多元化层面发展。但是体制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为决策提供服务的财务分析亟待加强。
一 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财务分析着眼于事业单位的远景目标,为事业单位内部、上级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也是来年财务收支编制的前提资料。它的目的是通过综合的财务评价分析找出事业单位业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找出问题所在为长远发展作科学预测。一份精准、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①财务分析涉及到单位的经营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资产负债、资金预算等,同时它还会将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和多视角分析,是决策层最全面的基础资料。②财务分析是会计核算工作继承和深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体系,它的结果不受决策层等主客因素的影响。③做好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保证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观念不强,惯用基数递增的预算操作,虽然在改革中认识不断增强,但预算编制和执行在大部分单位仍然表现粗放。理财意识在事业单位的相对匮乏,造成财务管理基础建设不足。另外,许多财务管理制度老套、陈旧、笼统、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工作人员执行困难,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在清理往来款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财务职能分工将越来越细,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2.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财务人员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认为事业单位就是定心丸,国家是其坚实的后盾,养成了裹足不前的惰性心理,所作财务分析报告更是应付了事,准确性和科学性均没有保证。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财务数据整理的机械性工作较多,而参与管理工作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被动地进行财务收支的判断,难以找准问题的要害,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使得财务分析报告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地削弱。
3.财务分析指标不完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没有与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项目:经费自给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结构的指标。就事业单位而言,以上几个指标应将重点放在事业支出结构、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合理性等方面,而实际运行当中根本没有体现。
三 改进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的建议
1.改变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应认清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分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论,并认清财务会计分析不仅对企业单位重要,对事业单位同等重要。观念的转变在于人,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及相关财务人员应借鉴一些先进企业单位的经验,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借鉴,切不可行拿来主义。另外还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财务会计分析報告的编写要求。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通则》仅给出人员的支出与公用支出各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等经济指标,而对其他重要的质量财务分析指标如资产使用情况、投资分析、融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趋势分析及发展能力分析等说明不详。以上这些指标的建设不利,使财务分析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全面、彻底的开展。因此,财务分析指标的健全,不仅涉及到经济指标,还涉及单位职能、社会责任等非常经济指标。
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做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财务会计人员。具体做法为: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培训班。动员全体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管理理念和财务分析相关知识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适当为单位注入新鲜血液。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保守招聘形式,使许多人才望而却步,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还大大妨碍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因此,应适当引进外来有经验、业务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为单位增添人力资本。
总之,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同样重要。事业单位只有改变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才能得到高质的财务分析报告,才能服务于决策层和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
[关键字]事业单位 财务分析 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是对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成果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后得到的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近年来,事业单位为了弥补国家下拨经费的不足,极力拓宽业务渠道,向多元化层面发展。但是体制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为决策提供服务的财务分析亟待加强。
一 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
财务分析着眼于事业单位的远景目标,为事业单位内部、上级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也是来年财务收支编制的前提资料。它的目的是通过综合的财务评价分析找出事业单位业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找出问题所在为长远发展作科学预测。一份精准、科学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财务分析具有以下特点:①财务分析涉及到单位的经营情况、资金收入与支出、资产负债、资金预算等,同时它还会将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和多视角分析,是决策层最全面的基础资料。②财务分析是会计核算工作继承和深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分析体系,它的结果不受决策层等主客因素的影响。③做好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财务制度建设,保证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观念不强,惯用基数递增的预算操作,虽然在改革中认识不断增强,但预算编制和执行在大部分单位仍然表现粗放。理财意识在事业单位的相对匮乏,造成财务管理基础建设不足。另外,许多财务管理制度老套、陈旧、笼统、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工作人员执行困难,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在清理往来款时,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财务职能分工将越来越细,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2.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财务人员没有将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认为事业单位就是定心丸,国家是其坚实的后盾,养成了裹足不前的惰性心理,所作财务分析报告更是应付了事,准确性和科学性均没有保证。另外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财务数据整理的机械性工作较多,而参与管理工作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被动地进行财务收支的判断,难以找准问题的要害,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依据,使得财务分析报告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功能被大大地削弱。
3.财务分析指标不完备。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没有与财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以下项目:经费自给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程度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的指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结构的指标。就事业单位而言,以上几个指标应将重点放在事业支出结构、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合理性等方面,而实际运行当中根本没有体现。
三 改进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的建议
1.改变观念,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应认清财务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分析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论,并认清财务会计分析不仅对企业单位重要,对事业单位同等重要。观念的转变在于人,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及相关财务人员应借鉴一些先进企业单位的经验,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借鉴,切不可行拿来主义。另外还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分析的重要内容,财务会计分析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财务会计分析的具体方法,财务会计分析報告的编写要求。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通则》仅给出人员的支出与公用支出各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经费自给率、资产负债率等经济指标,而对其他重要的质量财务分析指标如资产使用情况、投资分析、融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趋势分析及发展能力分析等说明不详。以上这些指标的建设不利,使财务分析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全面、彻底的开展。因此,财务分析指标的健全,不仅涉及到经济指标,还涉及单位职能、社会责任等非常经济指标。
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做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财务会计人员。具体做法为: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培训班。动员全体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管理理念和财务分析相关知识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二是适当为单位注入新鲜血液。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保守招聘形式,使许多人才望而却步,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还大大妨碍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因此,应适当引进外来有经验、业务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为单位增添人力资本。
总之,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同样重要。事业单位只有改变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才能得到高质的财务分析报告,才能服务于决策层和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