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选择的迷茫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即将开启,各地在勾画未来5年美好愿景的同时,也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大伤脑筋。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和培育八大支柱产业、打造8个500亿元产业,其中新能源、生物、光电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销售收入分别超千亿元。”这是中部地区一个省辖市“十二五”规划中有关支柱产业选择和发展目标的表述。且不说一个市县能否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单是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千亿产业目标的确定就存在主观臆断之嫌。
  然而。这种谓之“忽悠”的产业规划,在市县一级的“十二五”规划中并不少见。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在各地的“十二五”规划中,产业规划又成为重中之重。一时间,产业选择的站位是否够高、亮点是否突出,再次成为衡量规划能否通过的标准之一。产业选择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特别是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更具导向性,站位高一点,亮点突出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动辄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百亿或千亿级产业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脱离本地实际、一味求新求全的做法,却使一些地方陷入了产业选择的迷茫,甚至步入了产业选择的误区。
  翻开各地行将收官的“十一五”规划,一些地方充满豪情的产业规划中,许多所谓的支柱产业也只是流于“墙上挂挂”。比如。某市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从“八五”起就将农副产品深加工确立为支柱产业,但直到今天,这个产业的年销售收入还不到5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培育或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个点上的突破,进而裂变出产业集群。
  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地方政府通常做法是立足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要素禀赋,来规划本地区重点投资、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这种“就汤下面”或“因地制宜”式的规划是否符合支柱产业选择基准?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是,地方支柱产业选择要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和原有优势产业、产品,但又不能局限于此。那么,在各地的产业规划中,有没有一些支柱产业是“无中生有”的结果,而不是地方政府超前“规划”的结果?答案也是毋庸置疑的。
  先来看一个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迅速崛起的案例。在合肥市“十一五”规划的产业选择中,起初并没有新型平扳显示产业一说,更谈不上列为支柱产业。但2009年引进颇受争议的京东方六代线后,日立等离子显示器、彩虹蓝光LED等龙头项目随之跟进,这不仅使合肥成为全国同时具有液晶、等离子、LED三大显示技术的平板产业显示基地,也使合肥平添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再来看一个苏北欠发达县域演绎软件产业传奇的案例。地处苏北的沭阳县,曾是江苏最贫困的县域之一。可“十一五”以来,这里几乎每天都在演绎大项目落地的传奇。其中软件产业“无中生有”的传奇,令外界刮目相看。自2008年引进华军软件园北京总部后,小聪明、用易等89家国内知名的软件企业纷纷进驻沭阳,一个苏北最大的软件基地跃然而出。
  上述两个案例告诉我们,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偶然性,并非领导拍拍脑门或开个专家座谈会那么简单。只有选择了正确的产业,而不是囿于原有的产业规划,企业才会向该地区聚集,才会形成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在支柱产业的选择上,立足内生型的“因地制宜”亦好,寻求外生型的“无中生有”亦罢,关键是选准一个大项目作为突破口,依托其关联性、带动性强的效应,拉出一条产业链,吸引相关配套企业跟进,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往深里说,先从成本敏感性环节入手构建模块集群,再依托模块集群效应向产业链终端延伸,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模式。
  这也许是一条欠发达地区寻求主导产业突破的生成法则。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石榴籽油抑制骨质疏松症小鼠软骨代谢的效果。方法将36只雌性ddY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石榴籽油低、中和高剂量组以及雌二醇组,分别给予各组小鼠1g/kg/d饲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A19-9、CA724、ERR和CEA的表达水平及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90名正常体检者,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CA1
从采自河北、山东、山西及吉林玉米产区的健康玉米籽粒内分离到350株内生菌。拮抗实验发现有250株菌对黄曲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有10菌株抑菌带宽在8 mm以上;玉米籽粒
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对家乡有着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岁末年初,看到武汉经历如此磨难,关注着新闻中不断变化的数字,听到熟悉的朋友、同学、师长感染的消息,我几度泪如雨下。  好在,大灾面前,几百支医疗队迅速集结,几万名白衣天使转身逆行,在病毒和人民之间搭起一道白色人墙,唱响了一曲保卫武汉之歌。一座城市的英勇和一个民族的坚韧,让我心潮澎湃,含泪写下朗诵诗《我爱你,武汉》:“我看,看你用坚韧有恒的意志,正
吉林省现有各类创业孵化基地200余个,基地孵化功能基本完善,且覆盖大学生、返乡农民、军转人员、留学人员等多类创业群体。但限于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时间尚短、缺少高价值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