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育旧观念 探索教改新思路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分析我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如何解释我国至今还没有造就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不认识到这一点,我国教育还将与发达国家拉开更大距离。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的实践能力,应培养学生从想说、想问、想做,发展到敢说、敢问、敢做,最后达到会说、会问、会做。这个过程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此,才能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老师树立“发挥潜能,全面育人”思想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教师应树立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都得以发展的观念。过去很多一段时间,教师和家长往往只凭语、数、外、理、化、成绩给孩子排队,搞得学生压力很大,也使他们在培养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样就束缚了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表明,人有巨大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这些潜能若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就可达到比现在高得多的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可表现自我的环境,挖掘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潜能优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教学气氛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和学生不同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涵。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因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教师关爱学生,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个学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关键,特别是对传统教育中被称作“后进生”的学生,教师更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竭力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表扬。“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会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也才能踊跃思考,勇于争辩,勤于动手。
  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培养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飞速发展和个人领会吸收之间存在矛盾,学校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一辈子够用。因此,终身教育才是未来教育的基本思想。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自学中“自我完善,造就自我”,只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狠下工夫,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定能够培养和提高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闫家峪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水平,既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  合作学习是当代先进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教师必须构建崭新的课改新理念。只有理念新了,落实了,才能真正开展合作学习。比如,什么是“好教师”?传统的看法,是课“讲得好”,而新课改的观念不只要教师“讲得好”,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
《语文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与运用汉语言,并在不断的语言积累过程中拓展语文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感,以提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同年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拜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为师,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位总监”学位,同年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国。陶行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培养起来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如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颇有成效。  一、语言激趣  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
在学校里,班级是个小集体,而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担负着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繁琐、很容易让人疲惫的工作,但同时它也是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它能提高人的管理水平和处理生活的能力,能够突显人生的价值和提升人生的品位。班主任是小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出台
1.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背诵。小学阶段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默读,要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
在教学中,对课文内容大胆取舍,从小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师点其“要害”,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进入“腹地”,这便是教学上所用的突破法。它可使课堂结构紧凑,训练扎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突破方法:  一、题目突破  题目内涵极为丰富,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题目有突出时间、地点、人物或中心等几种形式。教
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个理念提出得很及时。这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价值: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二是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课,郭丽老师讲的《大变革的时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有一段是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她说:“……由于好奇,我们回到了那个时期,成了一个奴
新课改的中心之一是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构。这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