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在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作用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下肢牵引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闭合复位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国南方7家医院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02例(333髋)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40例,女262例;单侧271例,双侧31例。平均年龄(16.5±5.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8.0±18.0)个月。牵引组227例,非牵引组75例。比较两组患儿Tonnis分度、再脱位发生率、股骨头坏死(AVN)、末次随访髋臼指数(AI)、中心边缘角(CE角)和Severin影像学分级。

结果

非牵引组平均住院时间(5.1±2.6) d,显著短于牵引组(16.2±7.5)d(P<0.001)。术前牵引组的平均Tonnis分度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1)。333髋中有23髋(6.9%)出现再脱位,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8.7%,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为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在Tonnis II度的患儿中,牵引组和非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onnis Ⅲ~Ⅳ度的患儿中,牵引组的再脱位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牵引组(P=0.027)。牵引组AVN发生率为17.4%,非牵引组AVN发生率为2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同样,根据Tonnis分型分别比较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VN发生率,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牵引和非牵引组之间AVN的分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76)。牵引组和非牵引组之间的AI值和CE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Severin影像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

结论

牵引不能降低DDH闭合复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率,不能减少AVN的发生率,也不能改善DDH闭合复位的最终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
期刊
@@
我校药学院赵应征教授、肖健教授带领的“材料制剂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连续发表鼻腔给药新制剂相关研究论文之后,又在脑靶向递送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期刊
目的探讨"三线一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X线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其组间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间我院收治的69例DDH患儿(90髋)。其中,男17例,女52例,平均年龄21个月(5~75个月)。将双侧病例分别计算,共有左侧46髋,右侧44髋。调取所有病例的术前骨盆正位片,随机从我科选取3名医生,分别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一期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的联合手术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的随访结果,探讨2~3岁行一期联合手术是否会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风险。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一期行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股骨截骨术的联合手术,年龄在2~6岁之间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31例(45髋),进行临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