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互联网+同步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k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民生大事,教育之重,不必赘述。然而,目前,城乡教育资源还存在不平衡之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终于掀开了教育资源共享的崭新篇章。在“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的带领下,各地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采用校际同步互动教学结对模式,改善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
   一、“互联网+同步课堂”的现状
   1.脱离学情的备课
   同步课堂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差异,其实加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然而,一些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却完全忘了互联网那端的孩子,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环节能不能顺下来,却忽略了我们上课的核心是学生,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才是我们备课的重心。
   2.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
   眼下的“互联网+同步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上课的教师眼里只有现场的学生,很难顾及互联网那端的孩子。那边学生感觉像在看电视,学生这堂课的生成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期?这些,执教老师一概不知。换言之,这样的教学是理想中的优质资源共享吗?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吗?
   二、“互联网+同步课堂”的精准备课
   “同步课堂”要想做到精准备课,需要三方合力。首先,上课班级的老师要进行集体备课,让执教的老师了解真正的学情,设计出有效的预习单。学生依据预习单进行独立预学,并提出自己的预学问题。执教老师在整合预习单的时候,要根据学情再次备课,最好是能进行分层设计。在难点的突破上,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合理的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在哪里呈现更为有效呢?教师要根据需要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导学单。导学单只提供支架,不提供内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字词这一环节,只出示大部分同学认为难读的词语,再进行教学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结束后,就马上让学生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读准了难读的字词,还掌握了字形、字意,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与积累。
   三、“互联网+同步课堂”的双师模式
   为什么上课教师会遗忘掉互联网那端的学生呢?原因是多元的。重点是我们如何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双师模式更为妥当。在两个班、三个班甚至更多班级同步上课的时候,上课班级的教师一定要通力合作。
   在学生根据学习支架提取文本信息的时候,任课教师要巡视,要相机指导。例如谢老师在执教统编教材六上《竹节人》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根据提取出来的信息写“竹节人的说明书”。在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完全可以展示互联网那端学生的作品。让执教老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如果是好的作品,就进行示范式教学;如果是有瑕疵的作品,执教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让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正,让“学”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同步课堂”。
   四、“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内容的敲定
   如何敲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呢?基于延时的弊端,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教师讲解时间相对较少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写字课”“作文课”“阅读导读课”这些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多的是聚焦到学生个体的实践,可能更适合“互联网+同步课堂”。例如:指导整本书的阅读时,你可以激发起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在交流中让学生明白,读书是要有计划的,读书是要做记录的,读书是要交流的,读书是要展示的……也可以截取书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展示教學,激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做阅读书签,并在书签上写下自己当日的阅读收获和感悟。让阅读变得有意思,让学生乐于阅读。在展示交流的时候,两个班的学生可以发生思维的再次碰撞,让记录变得更精彩。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同步课堂”。
   结束语
   科技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让教学变得多元。但如何让“学”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这连科技也没办法独立完成。它需要教师把心沉下来,用心去钻研,用耳去倾听,用眼去发现,了解真正的学情,精心备课,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课堂上,执教老师要与任课老师相互协调,让“互联网+同步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才有可能变得更加高效。
其他文献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涵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良好管理可以帮助授课老师更好开展教学活动。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班级管理方案。为了更好完善自己的管理方案,初中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充分考虑,然后把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配合自己的管理工作,班主任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管理工作
期刊
作者:苗元   年龄:8岁   作品名称:端午赛龙舟   辅导老师:张路   学校名称:新乡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作品介绍: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来历傳说多样,习俗丰富多彩。最深入人心的来历,是与屈原有关的故事。流传最广泛的习俗,主要是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
期刊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许多活动:听红军爷爷讲战争故事、画沙画、做蛋挞……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做蛋挞。   在社区活动中心的烘焙室,我们首先看了制作视频,同学们的眼睛都睁得滴溜圆,认真地学习着。看完视频,我们穿上小围裙,戴上厨帽,分好小组,开始扮演“小厨师”了!   我们小组把放入材料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先拿了一个大盆,然后选了四颗最大的鸡蛋,两袋纯牛奶和一袋亮晶晶的白糖。我依次敲破鸡蛋倒入盆中,并挤
期刊
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过渡的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環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从年龄上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和能力,但是他们在三年的幼儿教育学习中,由于年龄较小,长期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上了小学以后,自理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没有更多的纪律观念,比如上课随意走动、随便玩耍、不听讲、不会按要求写作业、上课哭闹、缺乏集体观念等现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语文学科严重受到其他学科的挤压,以及学生对语文地位的轻视。在谈到高三语文的师生关系这个话题时,我真是感慨万千。如何处理好高三语文课堂的师生关系,是高三语文老师十分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和谐相处;行为规范;尊重理解,民主公正   一、和谐的高三语文课堂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高三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感到时间不够用,特别是学理科的学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考的考查重点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倒逼基础教育的改革,因此诞生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有效方式,这就是“学启思教学”。本文简要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启思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学启思”;初中语文;“136新授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觉得无味无聊。我们应该把学习的步骤做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高考语文考查方向以及课堂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分析《祝福》课堂教学中表演情境教学的应用,指出表演情境教学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激发兴趣、加深理解、产生共鸣等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表演;高中语文;祝福  引言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的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以全校演讲为情境撰写一篇演讲稿,这考验的是学生们进入情境进行写作的能力。这类试题说明,情境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语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和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   一、营造和谐气氛,使学生敢问   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坚
期刊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力,使得学生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自身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社会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但是在当下的教育体制当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应对“高考”的巨大压力,片面注重考试范畴内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略了学生根本能力的提高,迫切需要进行拨乱反正,塑造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识字教学   对
期刊
书籍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途径,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大力弘扬优秀的读书传统,广泛传播读书学习理念,兴起读书学习热潮,我校的德育文化建设特色定位于“书香”校园的打造,大力推广课外阅读,营造优质的阅读环境,让浓浓“书香”浸润孩子的心灵。   一、确立书目,制定主题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的。我校于2020年确定以“书香”校园建设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