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手术室是医院施行手术治疗及抢救重危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整个大外科的核心。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它在与临床各科室有着密切关联的同时,各方面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比较多,在任何环节上的疏忽和错误,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为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防止工作中的错误,才能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的出现轻者延误病人的治疗,浪费手术物品,增加病人的痛苦,重者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为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分析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原因分析
1.1 管理方面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或有管理制度,但执行力不严,制度流于形式,奖惩不力,激励不强,手术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如排班考虑不周全,工作交班,护理管理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差错。
1.2 护理知识和技术方面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手术不断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生护理差错的可能。护理人员不及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业务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即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
1.3 护理责任方面 常由对病人身份的查对、手术部位的查对、用药、输液、输血、器械、敷料的查对不严和违反制度,不坚守岗位引起,如接错患者,摆错手术部位。术中输液、输血、用药查对不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太轻率,导致用药错误。器械清点不清,添加物品未及时记录,发现器械、物品少时存在侥幸心理而致纱布或器械遗留患者体内。延误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工作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薄弱,执行制度和手术室护理规程不严是引起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 手术室工作人员无菌观念淡薄,不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消毒隔离制度,使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5 手术护理记录方面 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6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 手术体位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患者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
1.7 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常致病人皮肤灼伤。
1.8 送检标本遗失 标本是手术进一步确诊病情的重要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抢救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有时传达不准确。
2 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2.1 建立完善系统的手术室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协调运行、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并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做到人手一册护理工作指南,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个护士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成立科内质控小组,使护理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业务学习,进行缺陷控制 护理持续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通过缺陷控制使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每月应组织业务学习、业务考试,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护士规范化培训及“三基”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考核,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建立晨会提问制,鼓励护士参加大专、本科的继续教育,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深造,以适应新业务技术开展,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保证手术护理安全,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
2.3 强化安全质量,责任教育,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责任心是护士减少漏洞发生的保证。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让护士懂得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有了安全和风险意识,才能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在每月护理质控讨论中,查找工作中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制订整改措施,重新学习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注意术中医护之间语言交流技巧,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议论病人病情,术中用眼神或手势代替可能引起清醒手术病人心理压力的语言。
2.4 制定合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按照操作常规工作也是护士保护自己的有力依据,是解决纠纷的准则。因此,护士必须遵循各种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并注意强化消毒隔离意识和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意识。
2.5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应全面、及时、真实地填写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术后皮肤情况、手术体位、巡回和器械护士的签名、术中输血、输液、尿量、标本处理情况等,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勿用缩写、简写。明确手术记录单的内容,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
2.6 手术中患者的体位 手术体位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
2.7 防止电灼伤 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宜放在肌肉丰富处。随时检查,经常观察皮肤情况。
2.8 加强标本管理 病理标本对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都非常重要,护士要妥善保管好标本。标本取出后,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标签上写明患者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字,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病理科检查,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要标注清楚,并和医生认真核对,不可混放。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
2.9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手术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应熟知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如心电监护仪、活动式X线机、各种内镜、高频电刀、特殊手术器械等。做好仪器的保养、定期维修,经常保持仪器的最佳工作状态。用前再一次检查所用仪器的安全性及功能是否良好。
3 小结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差错能够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认真、仔细,不能够掉以轻心。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外在与内涵的水平、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提高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微群,唐跃琼.护士差错归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06-208.
[2] 护理工作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49-52.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差错;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的出现轻者延误病人的治疗,浪费手术物品,增加病人的痛苦,重者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为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分析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原因分析
1.1 管理方面 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或有管理制度,但执行力不严,制度流于形式,奖惩不力,激励不强,手术人员数量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如排班考虑不周全,工作交班,护理管理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差错。
1.2 护理知识和技术方面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手术不断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发生护理差错的可能。护理人员不及时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对业务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即有可能发生护理差错。
1.3 护理责任方面 常由对病人身份的查对、手术部位的查对、用药、输液、输血、器械、敷料的查对不严和违反制度,不坚守岗位引起,如接错患者,摆错手术部位。术中输液、输血、用药查对不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太轻率,导致用药错误。器械清点不清,添加物品未及时记录,发现器械、物品少时存在侥幸心理而致纱布或器械遗留患者体内。延误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工作责任心不强,医疗安全意识薄弱,执行制度和手术室护理规程不严是引起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医院感染管理方面 手术室工作人员无菌观念淡薄,不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消毒隔离制度,使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5 手术护理记录方面 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6 手术体位安置不当 手术体位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患者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
1.7 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常致病人皮肤灼伤。
1.8 送检标本遗失 标本是手术进一步确诊病情的重要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延误或失去诊断抢救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有时传达不准确。
2 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
2.1 建立完善系统的手术室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协调运行、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根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并组织学习,严格执行。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做到人手一册护理工作指南,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个护士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成立科内质控小组,使护理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加强业务学习,进行缺陷控制 护理持续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缺陷控制,通过缺陷控制使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每月应组织业务学习、业务考试,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护士规范化培训及“三基”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考核,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建立晨会提问制,鼓励护士参加大专、本科的继续教育,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深造,以适应新业务技术开展,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树立“质量就是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保证手术护理安全,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
2.3 强化安全质量,责任教育,提高护理风险意识 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责任心是护士减少漏洞发生的保证。要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让护士懂得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有了安全和风险意识,才能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在每月护理质控讨论中,查找工作中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制订整改措施,重新学习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注意术中医护之间语言交流技巧,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议论病人病情,术中用眼神或手势代替可能引起清醒手术病人心理压力的语言。
2.4 制定合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按照操作常规工作也是护士保护自己的有力依据,是解决纠纷的准则。因此,护士必须遵循各种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并注意强化消毒隔离意识和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意识。
2.5 提高护理书写质量 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应全面、及时、真实地填写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前、术后皮肤情况、手术体位、巡回和器械护士的签名、术中输血、输液、尿量、标本处理情况等,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勿用缩写、简写。明确手术记录单的内容,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
2.6 手术中患者的体位 手术体位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
2.7 防止电灼伤 使用电刀时,电刀负极板与患者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宜放在肌肉丰富处。随时检查,经常观察皮肤情况。
2.8 加强标本管理 病理标本对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治疗都非常重要,护士要妥善保管好标本。标本取出后,器械护士将标本交给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在标本袋上标签上写明患者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字,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病理科检查,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要标注清楚,并和医生认真核对,不可混放。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
2.9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手术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应熟知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熟练掌握各种医疗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如心电监护仪、活动式X线机、各种内镜、高频电刀、特殊手术器械等。做好仪器的保养、定期维修,经常保持仪器的最佳工作状态。用前再一次检查所用仪器的安全性及功能是否良好。
3 小结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差错能够对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该认真、仔细,不能够掉以轻心。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和一线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外在与内涵的水平、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尊重法律与医学发展的要求形成工作常规,完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提高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微群,唐跃琼.护士差错归因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06-208.
[2] 护理工作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