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望、闻、问、切”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望、闻、问、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望、闻、问、切”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美术 “望、闻、问、切” 审美能力
  “望、闻、问、切”本是医学方面医生对于病人进行诊断时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会促进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美术的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通过“望”感受美术作品的美,鉴赏美术
  美术鉴赏的学习首先是需要学生通过眼睛来看的,这就是“望”。通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望”,学生一定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色彩、形状、结构等方面对美术作品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望”是学生通过视觉了解到的最直观、最具体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会帮助学生通过视觉来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不论欣赏什么美术作品,教师都应该让学生首先通过“望”的形式来感受美,让学生通过“望”来形成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一个初步认识。
  例如在学习《图像与眼睛》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艺术作品来了解图像特征,教师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望”。通过学生对于《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的“望”,学生会了解图像的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通过学生对于《侧椅的人体》的“望”,学生会了解图像的明暗,主要是通过受光部来表现物体的体积;通过对于《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等的“望”,学生会了解图像中的空间感,知道实体空间、虚拟空间……通过学生的欣赏和探究,学生就会了解图像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具象、意象和抽象。在“望”中学生感受到了欣赏的美,体会到了作品的五彩缤纷和艺术的异彩纷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美术鉴赏能力。
  二、利用“闻”了解作品背景内涵,提高认识
  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总是不够深入和全面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的“闻”。这里的“闻”主要指的就是学生的听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鉴赏能力都是不如教师的,在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指导和点拨作用,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给学生讲授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和隐藏在作品中的知识。教师通过介绍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鉴赏,促进学生通过“闻”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战争与和平》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鉴赏《布雷达的投降》,在学生的探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上表现出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分别是谁,带领学生分析国王让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向学生介绍委拉斯贵支是怎么做的?教师的讲解会让学生了解到画家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初值为和平休战的场面,体现了作者对于和平的强烈愿望。教师的引导会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背景以及作者通过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学生的听闻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可以沉醉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中,提高认识,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三、借助“问”质疑解惑突破难点,解决困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会更好地欣赏到美术作品中的美和艺术价值,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和进步。因此,教师要通过“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于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问”是一个多维的、全方面的互动活动,既包括了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也包括了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形成的质疑和困惑,向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包括了学生之间相互探究形成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问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可以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例如在学习《原始人的创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探究: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大玉琮是否说明了原始人类的某种观念和信仰?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像最早有什么作用?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动力,驱动着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可以在思考中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考,学生会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体会到原始人的审美观念,感受到美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勇于“切”大胆表达不断创新,探究本质
  “切”就是通过学生亲自地动手实践进行鉴赏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参与来感受美术作品创作的不易。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会形成一些灵感,受到启发,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和魅力。“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美术创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例如在学习《各异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民间美术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玩具、刺绣染织、服饰、戏具、剪纸、纸扎彩灯等都是民间艺术形式,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这些艺术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艺术作品来让学生进行鉴赏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任选一种艺术形式来进行创造,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鉴赏。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形成一些创新性的认识,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更上一层楼。
  总之,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教师在美术鉴赏课堂上通过“望、闻、问、切”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来感悟和体验艺术作品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蒋敦杰等主编 海南出版社 2004.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7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混凝土作为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的建筑材料,研究混凝土的特点和性能可以更方便的应用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优势。 要让混凝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混凝土科技进步, 为不断探索发展途径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必须掌握混凝土的强度、 工作性、耐强度久性等各方面性能。 目前混凝土技术已进入高科技时代, 品种不断增加,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结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2011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也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来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认识活动创设最佳情况,但不必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认识,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智慧激发引导学生的语文
【摘 要】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是一种适应生物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功能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紧张活泼、和谐生动、有张有弛的理想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不断地增强教学效果,培育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关键词】教学语言 新闻内容 趣闻轶事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难度,也使得学生在
【摘要】教师要深入落实英语教学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英语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彻底改变单纯机械灌输式教学。本文从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改革英语评价,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等方面论述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英语综合能力;评价改革;教学观念  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英语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英语教学
【摘要】现阶段的世界足球已经朝着运动战的速度、节奏高速变化和激烈的身体对抗等方向发展,这也是足球比赛日趋激烈的主要原因。为了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运动员需要在平时就对自身的对抗、技术以及战术领悟力进行相关的训练和学习。而其中的多球训练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方法,曾经被应用于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在现阶段的足球教学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仅是对球员技术能力,尤其是传接球和反应速度的提升,更让
扎实开展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实践去适应,只有摒弃旧的经验,冲破旧的教学模式的禁锢,克服教学中的局限性、片面性,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得到调整和重组,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行为,构建起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语文教学。  一、深入开展教学反思,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执行了课时计
文章介绍了乘用车、商用车车身材料发展,对铝合金材料特性、制造工艺及车身适用型号进行了阐述,分析MIG焊工艺、激光束焊工艺、无铆钉连接工艺、自冲铆接工艺在铝合金车身连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树立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教学 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