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加强了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本文概述了商业银行控制利率风险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并围绕利率风险度量的最新方法--VAR模型,在总结前人看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较多的久期缺口分析与VaR方法共同使用,以更好的防范利率风险。最后用VaR参数法简单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利率风险;VaR模型;参数法;风险因子
一、引言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化金融关键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6月8日起,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是我国银行业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首次可以上浮,也是8年来我国银行业贷款基准利率下浮幅度首度扩大。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变动频繁会导致较敏感的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上升快,导致资产负债重新定价有时间差异,短期负债利率已调整与之相对应的长期贷款利率还没调整,加大了期限错配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二、利率风险度量实用方法
当前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主要为理论探讨和模型推导,包括利率期限结构、久期、凸度、缺口、隐含期权等方法,对单一利率风险的定量研究较少。目前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三种利率风险度量方法,从一开始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法到久期缺口模型再到后来普遍使用的VaR方法。我国目前还没有商业银行应用VaR方法来度量利率风险。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Flannery and James(1984)和Meyer Selhausen(1987)建立了早期基于缺口的利率风险分析模型,并估计和探讨了利率基差风险,以及基于风险缺口的目标规划模型。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的具体应用方法是指银行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规模来应对利率的变动。其中,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指在市场利率变化时,其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都会发生变化的资产负债。当银行预测利率会上升,那么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为"正缺口"。
刘申燕(2005)以利率敏感性缺口方法为例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她认为,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很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张乐、姚兵(2008)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存在较大的负缺口,他们认为,应当在预测利率变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敏感性资产之间的转换,来降低由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久期)由FR.Macaulay在1938年提出,最初是为了计量债券的实际到期时间,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演变为衡量利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银行在使用久期方法防范利率风险时,要构造久期零缺口,使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相加最小。上世纪80年代,久期缺口模型曾是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最前沿。
Hicks(1939)通过研究发现,债券的持续期与由利率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成正比。Samuelson(1945)认为,令商业银行资产久期等于负债久期,可以有效避免利率风险。Fisher and Weil(1971)认为,经过久期匹配的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要远远低于经过成熟期匹配的资产组合。李琪(2003)从分析传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陷入手,引入了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久期技术,分析了久期缺口和凸度理论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杜金岷,刘湘云(2007)认为传统的久期模型仅适用于利率变化较小和利率期限结构平移条件下的线性近似估计,否则就需要运用凸度进行调整。他们通过计算实例发现,利率风险较大时凸度缺口模型实用性更强。
(三)VaR方法
VaR(Value at Risk)即"在险价值",是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内,整个风险资产或组合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值。VaR方法能够以单一的数值综合变现商业银行的整体利率风险水平, 对商业银行市值因利率波动而受到的影响作出了度量, 该方法已经成为了国外很多金融机构最常使用的风险利率度量工具。
VaR模型则是对利率风险的全方位的监测,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模型得出的结果都是简单直观的,但二者都忽视了利率变化带来的期权性风险,并且在分析过程中都假定未来利率变化浮动是相同的,实际上二者不等。这会影响到期权度量的准确性,而VaR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前两个模型在此问题的不足, 也更好地模拟出我国现阶段利率风险的真实情况。
计算 VaR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置信水平€%Z 的大小、持有期 △t的长短、未来资产组合价值的特征分布。前两个参数的选择要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来定,参数最后计算结果也不同。为了计算某一投资组合的VaR,除了前两个参数,还必须分析给定头寸或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率的分布特征。现实中,收益率一般不会准确的服从某一特定的参数分布,但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收益率会体现出正态分布的特性。
三、对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探讨
(一)三種利率风险度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商业银行最早用来度量利率风险的方法,其缺点为:首先,其缺口的计算存在障碍,实践中若采用的时间跨度不同,其缺口值结果不同,若缩短时间区间,我国银行目前的电脑软件系统还达不到这种能力。其次,它的假设与实际不符,其假设未来现金流稳定,这就忽略了隐含期权的情况。最后,其得出的结果不好利用。要对缺口进行调整会受到客户的需求和意愿的制约。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银行只能在一个时期而不是每个时点都保持缺口为零,银行不能完全的通过市场操作进行缺口调整。
久期缺口分析理论目前在我国已较成熟,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缺陷:它对利率风险的度量精度不高,主要是没有考虑隐含期权、利率期限结构的非平行移动、利率变化和价格变化不是直线关系等。凸度模型解决了久期模型因利率变化对价格变化影响而导致利率风险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但是依旧没有考虑隐含期权以及利率期限结构的非平行移动问题。 用VaR方法来度量利率风险时通常要选择股价、汇价为风险因子来模拟这类价格受到利率变化而遭受的波动。该方法在对国债等市场化交易品种进行度量时,价格可以通过市场直接观察到,但是对存贷款这些传统业务来看,目前是没有公开的市场定价体系来加以观测的,因此VaR方法在对存贷款资产进行利率风险度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使用的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运行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将久期缺口分析与VaR方法相结合来控制利率风险。理由是久期缺口分析结果的运用与VaR方法结果的运用可以互补。
VaR方法的结果是以单一的数值综合体现商业银行因利率波动对其资产市值的影响,适合银行与外界沟通其风险状况,还可以看做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所必须持有的经济或产权资本,为金融监管机构监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供标准。VaR方法既能够克服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在期限结构上的缺点,也不需要像持续期模型需要对未来各期的现金流加以确定。但是VaR方法对于度量存贷款这些目前还没有公开市场定价的传统业务的利率风险,它还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它在度量利率风险的时候要选择一个风险因子来模拟这类价格(存贷款)受到利率风险变化而遭受的波动,没有公开市场定价就不能模拟其波动。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用久期凸度模型来分析。另外,VaR方法只是得出一个结论,并没有告诉银行具体应该怎样调整资产和负债才能降低其利率风险水平。这一点通过久期凸度缺口分析可以做到。依据持续期缺口,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缺口值的计算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 从而保持缺口平衡,这样就可以降低利率风险。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久期凸度模型和VaR方法相结合的利率风险控制体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率风险。
四、利率风险的简单度量
鉴于VaR模型是目前最新的商业银行度量利率风险的方法,本文利用VaR模型的参数计量法,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浮动利率票据目前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测量。
(一)方法简介
参数法是较常用的VaR方法,它以标准正态分布为假设前提,设R为发生最低资产价值时的收益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最低资产价值可以表示为 P*等于期初资产价值P0 乘以1加R,为期初资产价值,VAR就等于资产价值P 减去最低资产价值 P*,就等于期初资产价值 P0 乘上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l 再乘以置信水平c所对应的分位数值€%Z 。在这里我们假定利率风险因子服从正态分布。
(二)利率风险因子测度
在计算利率风险VaR 值时,波动率 €%l的估计是关键。由利率风险测度的VAR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商业银行已知了利率风险与因子波动率,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求出其在险价值(资产价值为已知,置信度可以自己定量)。因此利率风险的波动率对于利率风险的度量极为重要。在此我们测度一下2013年1月至5月的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
本文分别选取了Shibor3M5日均值和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汇率做为风险因子,选取了2013-1-1至2013-6-1日中有报价的117日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获得。
将两列时间序列数据引入Eviews6.0,令Y为汇率,X为SHIBOR,分别看其数值特征。
Eviews软件求得结果如下:
由上结果可以看出,若单用外汇作为利率风险因子,那么波动率为0.046312 ,若商业银行有1,000,000元的债券,则其在99%的置信度下的在险价值为107,712.712元(分位数为2.326)。若单用SHIBOR作为利率风险因子,那么波动率为0.329277,此时商业银行1,000,000元资产99%置信度下的在险价值为765,898.302元。比较来看,这两种风险因子计算出的VAR差别很大,SHIBOR计算值是汇率的7倍多。这主要是因为外汇市场是全球性市场,其比较健全,因此稳定,而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还不是很完善。
本文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个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的计算和比较,在实际应用中银行面临的大都是资产组合,风险因子的选取要多样化,如将汇率、同业拆借率甚至是股票的波动率等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风险因子。并且风险因子的波动很可能并不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便分布是正确的,VaR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还要进行检验才可。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地方。
五、总结
中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率市场化,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要管理好利率风险。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利率波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利率风险管理对中国商业银行将越来越重要,应该把利率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来把握。本文提出了将久期凸度模型和VaR模型相结合来防范利率风险,对加强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章清.巴塞尔新资本框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及对我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7).
[2]朱霞,刘松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
[3]贺国生,栗红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
[4]李丽.基于VaR 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5]邓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2).
作者简介:陈尚如(1989-),女,山东烟台人,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2008级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系统分析研究。
关键词:利率风险;VaR模型;参数法;风险因子
一、引言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深化金融关键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2年6月8日起,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是我国银行业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首次可以上浮,也是8年来我国银行业贷款基准利率下浮幅度首度扩大。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变动频繁会导致较敏感的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上升快,导致资产负债重新定价有时间差异,短期负债利率已调整与之相对应的长期贷款利率还没调整,加大了期限错配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二、利率风险度量实用方法
当前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主要为理论探讨和模型推导,包括利率期限结构、久期、凸度、缺口、隐含期权等方法,对单一利率风险的定量研究较少。目前为止,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三种利率风险度量方法,从一开始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法到久期缺口模型再到后来普遍使用的VaR方法。我国目前还没有商业银行应用VaR方法来度量利率风险。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Flannery and James(1984)和Meyer Selhausen(1987)建立了早期基于缺口的利率风险分析模型,并估计和探讨了利率基差风险,以及基于风险缺口的目标规划模型。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的具体应用方法是指银行调整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规模来应对利率的变动。其中,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指在市场利率变化时,其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都会发生变化的资产负债。当银行预测利率会上升,那么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为"正缺口"。
刘申燕(2005)以利率敏感性缺口方法为例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她认为,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很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张乐、姚兵(2008)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存在较大的负缺口,他们认为,应当在预测利率变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敏感性资产之间的转换,来降低由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久期)由FR.Macaulay在1938年提出,最初是为了计量债券的实际到期时间,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演变为衡量利率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银行在使用久期方法防范利率风险时,要构造久期零缺口,使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相加最小。上世纪80年代,久期缺口模型曾是利率风险管理研究的最前沿。
Hicks(1939)通过研究发现,债券的持续期与由利率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成正比。Samuelson(1945)认为,令商业银行资产久期等于负债久期,可以有效避免利率风险。Fisher and Weil(1971)认为,经过久期匹配的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要远远低于经过成熟期匹配的资产组合。李琪(2003)从分析传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方法的缺陷入手,引入了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采用的久期技术,分析了久期缺口和凸度理论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杜金岷,刘湘云(2007)认为传统的久期模型仅适用于利率变化较小和利率期限结构平移条件下的线性近似估计,否则就需要运用凸度进行调整。他们通过计算实例发现,利率风险较大时凸度缺口模型实用性更强。
(三)VaR方法
VaR(Value at Risk)即"在险价值",是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内,整个风险资产或组合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值。VaR方法能够以单一的数值综合变现商业银行的整体利率风险水平, 对商业银行市值因利率波动而受到的影响作出了度量, 该方法已经成为了国外很多金融机构最常使用的风险利率度量工具。
VaR模型则是对利率风险的全方位的监测,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模型得出的结果都是简单直观的,但二者都忽视了利率变化带来的期权性风险,并且在分析过程中都假定未来利率变化浮动是相同的,实际上二者不等。这会影响到期权度量的准确性,而VaR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前两个模型在此问题的不足, 也更好地模拟出我国现阶段利率风险的真实情况。
计算 VaR需要考虑三个因素:置信水平€%Z 的大小、持有期 △t的长短、未来资产组合价值的特征分布。前两个参数的选择要结合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来定,参数最后计算结果也不同。为了计算某一投资组合的VaR,除了前两个参数,还必须分析给定头寸或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率的分布特征。现实中,收益率一般不会准确的服从某一特定的参数分布,但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收益率会体现出正态分布的特性。
三、对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度量方法的探讨
(一)三種利率风险度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商业银行最早用来度量利率风险的方法,其缺点为:首先,其缺口的计算存在障碍,实践中若采用的时间跨度不同,其缺口值结果不同,若缩短时间区间,我国银行目前的电脑软件系统还达不到这种能力。其次,它的假设与实际不符,其假设未来现金流稳定,这就忽略了隐含期权的情况。最后,其得出的结果不好利用。要对缺口进行调整会受到客户的需求和意愿的制约。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银行只能在一个时期而不是每个时点都保持缺口为零,银行不能完全的通过市场操作进行缺口调整。
久期缺口分析理论目前在我国已较成熟,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缺陷:它对利率风险的度量精度不高,主要是没有考虑隐含期权、利率期限结构的非平行移动、利率变化和价格变化不是直线关系等。凸度模型解决了久期模型因利率变化对价格变化影响而导致利率风险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但是依旧没有考虑隐含期权以及利率期限结构的非平行移动问题。 用VaR方法来度量利率风险时通常要选择股价、汇价为风险因子来模拟这类价格受到利率变化而遭受的波动。该方法在对国债等市场化交易品种进行度量时,价格可以通过市场直接观察到,但是对存贷款这些传统业务来看,目前是没有公开的市场定价体系来加以观测的,因此VaR方法在对存贷款资产进行利率风险度量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使用的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运行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将久期缺口分析与VaR方法相结合来控制利率风险。理由是久期缺口分析结果的运用与VaR方法结果的运用可以互补。
VaR方法的结果是以单一的数值综合体现商业银行因利率波动对其资产市值的影响,适合银行与外界沟通其风险状况,还可以看做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所必须持有的经济或产权资本,为金融监管机构监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供标准。VaR方法既能够克服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在期限结构上的缺点,也不需要像持续期模型需要对未来各期的现金流加以确定。但是VaR方法对于度量存贷款这些目前还没有公开市场定价的传统业务的利率风险,它还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它在度量利率风险的时候要选择一个风险因子来模拟这类价格(存贷款)受到利率风险变化而遭受的波动,没有公开市场定价就不能模拟其波动。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用久期凸度模型来分析。另外,VaR方法只是得出一个结论,并没有告诉银行具体应该怎样调整资产和负债才能降低其利率风险水平。这一点通过久期凸度缺口分析可以做到。依据持续期缺口,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缺口值的计算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 从而保持缺口平衡,这样就可以降低利率风险。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久期凸度模型和VaR方法相结合的利率风险控制体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率风险。
四、利率风险的简单度量
鉴于VaR模型是目前最新的商业银行度量利率风险的方法,本文利用VaR模型的参数计量法,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浮动利率票据目前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测量。
(一)方法简介
参数法是较常用的VaR方法,它以标准正态分布为假设前提,设R为发生最低资产价值时的收益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最低资产价值可以表示为 P*等于期初资产价值P0 乘以1加R,为期初资产价值,VAR就等于资产价值P 减去最低资产价值 P*,就等于期初资产价值 P0 乘上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l 再乘以置信水平c所对应的分位数值€%Z 。在这里我们假定利率风险因子服从正态分布。
(二)利率风险因子测度
在计算利率风险VaR 值时,波动率 €%l的估计是关键。由利率风险测度的VAR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商业银行已知了利率风险与因子波动率,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求出其在险价值(资产价值为已知,置信度可以自己定量)。因此利率风险的波动率对于利率风险的度量极为重要。在此我们测度一下2013年1月至5月的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
本文分别选取了Shibor3M5日均值和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汇率做为风险因子,选取了2013-1-1至2013-6-1日中有报价的117日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网站获得。
将两列时间序列数据引入Eviews6.0,令Y为汇率,X为SHIBOR,分别看其数值特征。
Eviews软件求得结果如下:
由上结果可以看出,若单用外汇作为利率风险因子,那么波动率为0.046312 ,若商业银行有1,000,000元的债券,则其在99%的置信度下的在险价值为107,712.712元(分位数为2.326)。若单用SHIBOR作为利率风险因子,那么波动率为0.329277,此时商业银行1,000,000元资产99%置信度下的在险价值为765,898.302元。比较来看,这两种风险因子计算出的VAR差别很大,SHIBOR计算值是汇率的7倍多。这主要是因为外汇市场是全球性市场,其比较健全,因此稳定,而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还不是很完善。
本文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个利率风险因子波动率的计算和比较,在实际应用中银行面临的大都是资产组合,风险因子的选取要多样化,如将汇率、同业拆借率甚至是股票的波动率等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风险因子。并且风险因子的波动很可能并不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便分布是正确的,VaR方法得到的结果也还要进行检验才可。这些都是要注意的地方。
五、总结
中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利率市场化,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要管理好利率风险。随着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利率波动将会越来越频繁,利率风险管理对中国商业银行将越来越重要,应该把利率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来把握。本文提出了将久期凸度模型和VaR模型相结合来防范利率风险,对加强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章清.巴塞尔新资本框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及对我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7).
[2]朱霞,刘松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
[3]贺国生,栗红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历史演变及现实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
[4]李丽.基于VaR 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5]邓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2).
作者简介:陈尚如(1989-),女,山东烟台人,山东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2008级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系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