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的着力点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教学设计中要选择好合适的切入口,从构建生活桥梁,寻觅语言诗意,追寻情感共鸣,探究文本内涵等方面着手,融合师生个性,兼顾教学实际,就能生成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
关键词:生活镜头;诗画韵致;情感旋律;智慧火花
正如好的影视剧需要好的编剧,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巧妙的设计。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教学主线,教者完全可以根据独有思考,选择最佳路径。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教学着力点。
一、淡妆浓抹总相宜—— 捕捉生活镜头,享受七彩阳光
新课标着力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语文的活水源头。从“生活”这一着力点出发,我们可帮助学生建构起沟通桥梁,引导他们在温习生活中加深知识记忆,在文字品味中感悟生活真谛。
例如,教学《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时,可将“生活”搬至整节课中。无论是课前的话题交流,还是课上的情景再现;无论是教材的文本整合,还是课外的实践延伸,处处皆搭建起通向生活的桥梁。“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里畅游一番吧!”热切的呼唤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朗读中。理解品味诗歌是教学重点,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心灵悟等,配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加以渲染,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这句话点燃了学生倾诉的愿望,他们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情景:“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鲜花的绚丽,小草的碧绿。”……这一系列精彩话语正是学生多彩生活的反馈呀!学生亦在聆听中沉醉,蓦然回首,语文就在七彩生活中!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寻觅诗画韵致,感悟经典魅力
语文处处皆诗情,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到课堂的悠悠诗意。它蕴含在老师精妙的言语里,跳跃在学生动情的表白里,更流淌在精彩的教学设计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送别诗,讲述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的情形,本身就蕴藏着无穷的诗意。教学中可以结合语言文字,营造出离别的愁绪,酝酿出惜别的深情,吟诵出饯别的豁达,迸发出送别的珍重,尤其注重景物的点缀。自古多情伤别离,烟雾迷蒙的长江宛如离人的泪,岸边依依的杨柳啊,那是不舍的挥手啊!在特有的意境中,再加上音乐渲染,教师用亲切柔美的语调,富有古典诗韵的佳句妙词串起珍珠,帶动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一幅幅画卷,更读活一首诗。
三、万水千山总关情——拨动情感旋律,叩响心灵之门
语文是情感的乐章。谁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课堂亦可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纵观教材,爱国情、师生情、亲情、友情等俯拾皆是。教学可以在“情”字上大作文章,或借用音乐来煽情,或调动生活体验来悟情,或通过表演来抒情。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直接将情感作为课堂的主线,有机进行教材整合。例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就能以“爱国情”作为主线,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段话分别展开文本潜读——“这句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时候说的?从中你触摸到一颗什么样的心灵?”学生有目的地去研读文本,并能从钱学森面对祖国落后的状况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遇条件,面对美国的百般阻挠,坚持要求回国效力的壮举中,感受到他那颗炽热跳动的赤子之心。在不断地朗读品味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到深处自成歌,此时要求学生完成“钱学森,我想对您说……”学生真情自然流露,将对钱老的尊敬、爱戴、怀念、赞扬,更将自己的一腔爱国情诉诸于笔端,以情唤情,以文育德,水到渠成。
四、二月春风似剪刀——擦亮智慧火花,探究人生真谛
生成的课堂最美丽!整节课是师生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所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在设计中只要抓住课文的一个点,即一条主线,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就足以串起整节课的精彩,也可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至今我们还津津乐道于特级教师全柳芳老师所上的《大禹治水》,其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整节课中对于“千( )万( )”一词的理解和拓展,随文而生成,顺其自然出词。二年级的小朋友,要想了解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是多么深奥呀!但全老师教学中就用“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秋万代”等一组成语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到大禹治水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又以课文这一例子。挖掘延伸了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夯实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令人深受启发。
赤橙黄绿青蓝紫,手持彩练当空舞。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只要能找准适当的突破口,我们就能铺就一条条宽阔的语文之路;只要精妙地去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就能呈现出一份份精美的文化大餐。让我们掌稳舵,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尽情欣赏语文一路的好风景!
(江苏省泰兴市迎幸实验学校)
关键词:生活镜头;诗画韵致;情感旋律;智慧火花
正如好的影视剧需要好的编剧,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巧妙的设计。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教学主线,教者完全可以根据独有思考,选择最佳路径。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教学着力点。
一、淡妆浓抹总相宜—— 捕捉生活镜头,享受七彩阳光
新课标着力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语文的活水源头。从“生活”这一着力点出发,我们可帮助学生建构起沟通桥梁,引导他们在温习生活中加深知识记忆,在文字品味中感悟生活真谛。
例如,教学《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时,可将“生活”搬至整节课中。无论是课前的话题交流,还是课上的情景再现;无论是教材的文本整合,还是课外的实践延伸,处处皆搭建起通向生活的桥梁。“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里畅游一番吧!”热切的呼唤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朗读中。理解品味诗歌是教学重点,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心灵悟等,配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加以渲染,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这句话点燃了学生倾诉的愿望,他们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所见情景:“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鲜花的绚丽,小草的碧绿。”……这一系列精彩话语正是学生多彩生活的反馈呀!学生亦在聆听中沉醉,蓦然回首,语文就在七彩生活中!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寻觅诗画韵致,感悟经典魅力
语文处处皆诗情,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到课堂的悠悠诗意。它蕴含在老师精妙的言语里,跳跃在学生动情的表白里,更流淌在精彩的教学设计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送别诗,讲述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的情形,本身就蕴藏着无穷的诗意。教学中可以结合语言文字,营造出离别的愁绪,酝酿出惜别的深情,吟诵出饯别的豁达,迸发出送别的珍重,尤其注重景物的点缀。自古多情伤别离,烟雾迷蒙的长江宛如离人的泪,岸边依依的杨柳啊,那是不舍的挥手啊!在特有的意境中,再加上音乐渲染,教师用亲切柔美的语调,富有古典诗韵的佳句妙词串起珍珠,帶动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一幅幅画卷,更读活一首诗。
三、万水千山总关情——拨动情感旋律,叩响心灵之门
语文是情感的乐章。谁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课堂亦可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纵观教材,爱国情、师生情、亲情、友情等俯拾皆是。教学可以在“情”字上大作文章,或借用音乐来煽情,或调动生活体验来悟情,或通过表演来抒情。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直接将情感作为课堂的主线,有机进行教材整合。例如,在教学《钱学森》一文时,就能以“爱国情”作为主线,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段话分别展开文本潜读——“这句话是钱学森在什么时候说的?从中你触摸到一颗什么样的心灵?”学生有目的地去研读文本,并能从钱学森面对祖国落后的状况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遇条件,面对美国的百般阻挠,坚持要求回国效力的壮举中,感受到他那颗炽热跳动的赤子之心。在不断地朗读品味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情到深处自成歌,此时要求学生完成“钱学森,我想对您说……”学生真情自然流露,将对钱老的尊敬、爱戴、怀念、赞扬,更将自己的一腔爱国情诉诸于笔端,以情唤情,以文育德,水到渠成。
四、二月春风似剪刀——擦亮智慧火花,探究人生真谛
生成的课堂最美丽!整节课是师生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所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在设计中只要抓住课文的一个点,即一条主线,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就足以串起整节课的精彩,也可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至今我们还津津乐道于特级教师全柳芳老师所上的《大禹治水》,其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整节课中对于“千( )万( )”一词的理解和拓展,随文而生成,顺其自然出词。二年级的小朋友,要想了解大禹治水这一历史事件是多么深奥呀!但全老师教学中就用“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秋万代”等一组成语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到大禹治水的艰辛与不易,同时又以课文这一例子。挖掘延伸了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夯实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令人深受启发。
赤橙黄绿青蓝紫,手持彩练当空舞。无论什么样的课文,只要能找准适当的突破口,我们就能铺就一条条宽阔的语文之路;只要精妙地去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就能呈现出一份份精美的文化大餐。让我们掌稳舵,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尽情欣赏语文一路的好风景!
(江苏省泰兴市迎幸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