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7)19-01-02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向我们提出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师从主角的位置上撤下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主阵地。但是,学生们真的能自己“唱”响这课堂的主旋律嗎?
  一直以来,我都是作为施教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多少,学生的课堂表现怎样,听课的专心程度如何,而对于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其实只是一些大概的了解,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几天,由于实习老师开始进入课堂,我也从主体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或前或后地坐着听课。于是,在聆听实习老师的教学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过程有了一个专门的关注机会,猛然间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像我们想的这么理想化——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参与者,引领教学的不断深入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上课精神饱满,发言积极,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思维也在知识的碰撞中散发出绚丽的火花。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比较张扬,敢于表达,又乐于表达,也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课堂灵动了,气氛活跃了,教师也在他们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这只是属于少数人的课堂。
  二、跟随者,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课堂上更多的是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很认真,也很专心,小眼睛一直追随着老师和发言的同学,但却很少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沉浸在课堂的智慧中,又似乎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
  我在观察这部分孩子的同时,又去查看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发现这些不积极发言的学生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虽然不参与课堂讨论,但是能自我“消化”课堂中生成的新知,把老师或同学的学习所得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成绩也在优秀的行列;另一种是仅仅维持了自己“乖乖女”或“乖乖男”的形象,他们不会扰乱课堂的教学秩序,而对于课堂上生成的新知识却没有留下很多的印象,对语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字、词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很难把别人的新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成绩相对来说也就不是很理想了。
  三、游离者,加剧教学的无效性
  游离者,言下之意就是那些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爱讲悄悄话的学生了。他们或是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管束不住自己,身不由己;或是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或是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等。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也是让人操心的,课堂教学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无效的。
  因此,当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是不是该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呢?只有当所有的学生真正徜徉在课堂知识的海洋中,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自发地“唱”响这课堂的主旋律。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峡江县巴邱小学 331409)
其他文献
一、通过生物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做法:  1.组织学生自主开展生物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生物学教学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分组实验:由学生自主阅读实验流程,各小组分别完成实验,然后教师点评,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改正,鼓励新的实验思路、新的实验方法和尝试。  2.开展生物学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后,生物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安排了系
期刊
语文阅读课堂中会屡屡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教室里看似气氛活跃,师生双方活动热热闹闹,配合默契,课后反馈学生却所学甚少;忙忙碌碌一节课到底重点是什么学生茫然不知,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方面却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教师并没有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应建
期刊
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注重学生数学气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前苏联研究中小学生数学能力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数学气质是一种复杂的个人的心理形成物”。它通常表现为“力求把周围的现象数学化,总是处处注意现象的数学的侧面,注意空间的数量的关系、联结及各种函数的依存关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力求现象数学化,应是这种所谓数学气质的实质所在。它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
期刊
简笔画指的是利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图形组成图画,具有简单、形象易操作的特点,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被幼儿教师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课程之中,启发开展孩子智慧,激发孩子兴趣,成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一、利用简笔画指导识物、识字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他们对物品的认识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对孩子,对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孩子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利用
期刊
有老师说“好老师=好导演”,这个比喻形象的说明了老师的角色.可是,毕竟我们的备课不是“剧本”,课堂也不是一出 导演好的“戏”,台下的学生也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的设计一步一步完成,总有我们老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教学案例:如果方程组3x+5y=k+22x+3y=k 的解x、y恰好互为相反数,求k的值.  在这类含参数问题的处理上我一般 的教学思路是先求方程组的解,再利用x、y恰好互为相反数,得
期刊
编号:G40(2017)19-01-01  平常听不少做父母的讲,自己的孩子从上了初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开始爱顶嘴,不听父母的管教,在家里独来独往,有的孩子甚至玩电脑上瘾,本来一向听话的孩子处处和父母对着干,有的为了表现自己的个性,把头发染成彩色的,甚至穿另类的服装等等。亲爱的朋友,请你不要见怪,这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变化而引发的心理变化,国外将其称为“狂躁期”“困难期”。 
期刊
进入高三以来,多数同学开始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做什么。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以至于多数同学放弃课本而执着于阅读,可越是这样却越觉得没底气了,究其原因,还是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过好单词关成为备考的一大重点。关于单词的积累,结合其他老师的经验以及自己日常教学的一些体会,我总结出以下方法与同学们共享。  一、跳出单词书,在阅读和使用中背单词  在做阅读、完形等题目的过程中,可随手将重要、关键性的生词记
期刊
一、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之前,我们曾对各年级学生做了抽样调查:你认为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90%以上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成绩,而且年级越高这一比重越大。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一年之后,我们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仍占第一位,但拥有体育或文艺特长、诚实守信、组织能力的培养等项目的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参加第二课堂,培养体育或文艺特长”放在第一位的占到总人数的35.6%。这组
期刊
编号:G40(2017)19-02-0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认为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学生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的事。一旦养成了坏的习惯,就会使其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其受益终生。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就实行养成教育的一些经验。  (一)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
期刊
一、期望唤起信心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老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老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他同学进步快,并且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但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