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sdvc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源泉,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又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识特点。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深化实验改革,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呢?下面就初中化学教学谈几点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引导
  
  以前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灌输。新课程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进行探究实验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好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引导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可以提出一农村中学没有足够的器材,只有大试管和小试管,要求收集一大试管氢气,可以引导学生把锌片和酸加在小试管,然后再把大试管倒扣上方收集。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试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努力探索化学奥秘的强烈求知欲望。如在复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反应时,可事先准备相关的器材和药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上讲台演示。结果有许多学生想出了对比实验:用同学们喝水的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子,都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倒入等体积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在比较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现象非常明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又使学生巩固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相关知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加强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
  
  做教师要继承传统实验的优点,并且要不断对个别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在化学新教材中,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以多种形式编入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包括活动探究、教师演示、家庭小实验等。如何利用这些实验,做好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用于探究完成家庭小实验,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实验,实验教师要考虑其现象是否明确,是否能体现地方特点,这些实验的普遍适应性如何,成功探究性如何。实验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教材上没有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对实验装置、实验方案、实验原理进行改进与创新。加强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要求初中化学实验教师自身要发扬科学创新的精神,要有创新实验具备的知识和勇气、能力,要发扬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探究的信心。
  
  四、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新的化学课程理念是要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因为学生首先生活在生活世界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科学问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所以我们可以在除书本上的体现这方面的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实验,如“工业上的水的净化”、“酸雨危害的模拟”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更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谈一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更新实验理念,重构全新的实验方式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实验理念。化学实验
进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建设,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能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学习背景,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并能打破常规教学,增大教学内容的容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新课程的实施带给我们全新的数学理念和教改精神,它从以社会为本、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教材观.即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力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行为,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