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夫妇:执手相携,共闻花香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冬天的广州仍旧细雨缠绵,小学老师关山月正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一篇日记让他顿生怜惜:“父亲病倒了,没钱请医生,也许我要被迫退学……”关山月翻到封面一看,学生姓名是:李小平。
  这个16岁姑娘是关山月班上年龄最大、成绩最好的学生,曾经同样穷困的关山月顿时对她起了恻隐之心。为了帮助李小平,他出钱为她父親看病,为她申请到免费的三餐,可命运还是不可逆转,不久,李小平的父亲去世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小平之前为了给父亲治病,借了不少钱,此时债主找上门来,逼迫她“没钱就拿人抵债”!走投无路之下,李小平奔向珠江边准备一死了之,幸好被学校的一名杂工相救。从此,她住在学校里,靠兼做杂工维持生计。那时,身为教师的关山月带着弟弟也住在学校,李小平便常常帮他洗衣扫地,时间一长,彼此印象颇好,渐渐有了爱意。第二年秋天,在其他老师的撮合下,24岁的关山月和17岁的李小平结婚了。
  婚后,李小平承担了所有家务,帮丈夫照顾起年幼的弟弟,时间充裕后,关山月终于有机会拾起了自己最爱的画笔。
  但关山月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三个人,日子捉襟见肘。为了让家人吃好,李小平悄悄勒紧了自己的裤腰带。一个傍晚,关山月看完画展回到家里,见桌上放了三碗米饭,他端起一碗便吃,不料刚扒拉了两口就呆住了—浅浅的一层米饭下赫然反扣着一个小碟子。关山月再一看,这是妻子常坐的位置,难怪她吃饭时经常装作干活,一个人躲到厨房去吃。
  关山月的心被浸湿了,此后更加疼爱妻子,努力作画,以补贴家用。关山月的绘画风格一天天成熟起来,并被岭南画派领袖收为入室弟子,原名关泽霈也改名为关山月。
  眼看着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转,1938年,广州不幸沦陷。炮火硝烟中,关山月与妻子失散,无奈之下,只好追随老师栖身澳门普济寺。因身无长物,关山月每餐只能买一个面包充饥,寺里的和尚劝他:“不如出家吧,好歹有口饭吃。”想到国内战火连天,妻子和弟弟生死不明,关山月叹息着说:“我妻子早早失去父母,无依无靠,跟着我这几年,也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现在我们虽然失散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她。”
  關山月一边在澳门满怀悲愤地作画,一边连连给李小平写信,可是,寻妻信如石沉大海。几经周折,关山月才终于打听到妻子的住处,立马写信前去问候情况。突然接到丈夫的来信,李小平双泪长流。
  有感于身世飘零、国家动荡,关山月用满腔悲情绘就了《从城市撤退》《中山难民》等宣传抗日的作品。其间,“抗日画展”在澳门、香港展出后,引起了文化界高度重视,媒体称其为“岭南画界升起的一颗新星”。
  一举成名天下知,关山月告别恩师回到内地,分别三年后,在广东韶关,关山月终于和妻子、弟弟团聚。当天晚上,关山月刻了一枚印章作为纪念,上面写着“关山无恙明月重圆。”
  患难夫妻情更坚。之后,关山月执着于名山大川,李小平便伴随他走遍大江南北。他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边写生,边创作,并沿途举办个人画展,以卖画维持生活。遇到卖画收入不佳时,李小平便瞒着丈夫,悄悄变卖衣物、首饰来筹生活费。但即使这样,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画完桂林山水,又到贵州花溪,再沿岷江入川,漫漫旅途中,他们执手相携,共闻花香。
  缓慢的爱更易长久,时间已经让他们成为对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画下黄果树瀑布的全貌,关山月不顾危险,坚持爬上危岩,李小平随后也一步一步爬上去,悄悄站在他的身后,生怕他摔下去。他画完了,她松一口气,这才发现,因为紧张和害怕,自己的全身已经湿透了。入川后,李小平得了肺水肿,关山月衣不解带,全心全意照顾她。看着病床上的妻子,他忍不住感慨:“你对我那么好,现在该我对你好了。”一段时间后,李小平的病情有了极大好转,二人再次踏上了写生的路。
  爱,是彼此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尽管多年苦行僧一样四处漂泊,但她从未抱怨过,反而受他的影响,也爱上了画画。
  1943年,关山月决定进军敦煌。在敦煌石窟,他着魔一样地临摹佛像,有时爬在佛龛里,有时半跪在供桌上,他临摹到哪里,她就举着蜡烛跟到哪里,除了递上纸笔颜料,还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他头顶上有蜘蛛网,她就悄悄替他拨开;他一舔嘴唇,她赶紧递上水壶,可是,自己的嘴唇干裂,她却丝毫没有察觉。在他的影响下,她也迷上了那些菩萨、飞天,二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极大地鼓舞了关山月,他临摹的速度也加快了。他笔下的80幅壁画,每一幅都是在她高举的烛光下完成的。
  从敦煌归来,关山月举办了《西北纪游画展》,各界为之轰动。郭沫若称他是“中国国画的曙光”,朱光潜参观后称赞:“先生之画法,备中西之长,兼具雄奇幽美之胜,竿头日进,必能独树一帜……”甚至有人出重金要全部收购,均被关山月断然拒绝。
  敦煌壁画是他和她爱情的结晶。此后,她取“煌”的谐音,改名李秋璜,以此来纪念那段在敦煌的难忘时光。
  八年抗战结束后,关山月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广州。1948年1月,关山月在广州市艺专担任教授兼国画课主任。1959年,关山月和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受邀到北京,为人民大会堂画《江山如此多娇》。这一艺术成就使得关山月蜚声中外。
  他好不容易迎来了人生最顺遂的时光,却于1966年再次被关了起来。因为眉心有痣容易被认出,关山月经常遭到对方的拳打脚踢。李秋璜被吓得胆战心惊,她用胶布把关山月的痣盖住,给他做了厚厚的棉背心以防被打伤内脏,后来,全家都被赶到猪圈居住。有人劝李秋璜离婚,她面色凛然:“我们早就是一个人了,要死也要死在一块儿。”
  十年后,噩梦般的日子终于烟消云散,关山月重新拿起了画笔,此时,李秋璜也有了一定的国画造诣,她陪他到西沙群岛、到尼亚加拉大瀑布观光写生,去美国讲学,到日本开画展,夫妇情深似海。
  关山月的名片上始终印着两个人的名字:关山月、李秋璜。是深沉的爱让他们彼此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1993年,李秋璜因脑溢血去世,关山月忆起妻子在敦煌为他秉烛照亮壁画的往事,心潮起伏,含泪作挽幅:“敦煌烛光长明。”斯人虽已去,她对他的爱却如烛光长明,照亮世界。接下来的日子,关山月带着妻子的爱度过了几个春秋,于2000年夏天与世长辞。他和妻子终于又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互相依偎、陪伴了。
  编 辑/夏 涵
其他文献
《水浒传》中有个情节:“玉臂匠”金大坚为营救宋江而伪造太师蔡京的官印及文书,但最后不幸被识破。其实类似桥段在史上并不罕见,或为义、或为利、或为名,人总是喜欢折腾的。  清廷主导的建筑工程,如修造道路桥梁、殿堂门墙、庙宇碑亭、帝妃陵寝等,都由工部包揽,户部则负责掏钱。有时内务府会把建筑工程外包出去,省力省心。嘉庆十四年(1809年),有个常接宫廷修缮工程的包工頭叫王国栋,他到内务府结算工程款,因与管
五代时期,成都郊外有户王姓农家,由于连年战乱、缺衣少食,便将13岁的儿子王昭远送到附近的寺里。住持看他生得聪明伶俐,便让他做了侍奉起居的童子。幼年的饥饿经历使他很怕被送回家,便用心讨好住持,久而久之练就了阿谀奉承的本领。  公元925年,唐庄宗令太原尹孟知祥讨伐前蜀政权,大军压境之际蜀军望风而逃。随后孟知祥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接管境内兵马钱粮。  一天,孟知祥入庙献香,无意问看到王昭远。他眉清
身份不配易心碎  贝多芬一生未婚,但感情经历丰富。他年轻时多次爱上漂亮姑娘,然后相继失恋。  蒂洪娜丝来波恩小住,贝多芬因此认识并爱上了她,结果没过多久她回到科隆和一位军官恋爱了。韦思特是贝多芬的学生,贝多芬非常喜欢她,结果人家嫁给了一位男爵。科舒也是贝多芬的学生,有了上次的经历,贝多芬决定对科舒展开追求,结果再次失败。  30岁时,贝多芬和16岁的贵族小姐朱丽叶塔相爱,为她写出了著名的《月光奏鸣
1867年,清廷组建了第一支派往欧美的外交使团。美国人蒲安臣被任命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是使团的领导;副手是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法国人;中国官员志刚、孙家谷随行,另有秘书随员二十余人。  此次组建外交使团与即将到来的“修约”之事有关——1868年是清廷与英、法、俄、美四国商议的《天津条约》修订之期。  中国皇帝派一个洋人出访各国,让北京外交界十分震惊。蒲安臣本人也很震惊——在清廷正式任命前,他并
熟悉西方美术史的人都知道,布歇是法国洛可可画派代表人物,一个能把女神、宫廷贵妇画得活色生香的男闺密式画家,堪称“行走的美图秀秀”。不过,他画中的女主并不都是美女。1742年的沙龙展上,他破天荒地展出了八幅中国题材的作品:《宴席》《舞蹈》《庙会》《渔情》《捕猎》《花园》《召见》及《婚礼》。  一个从未去过中国、可能都没见过中国活人的人为啥要画中国组画?因为当时整个欧洲都在流行中国风,布歇这些画当然是
蒋廷黻29岁时赴南开任教,六年内发表的论文在学界反响颇大,实属冉冉升起的明星。当时罗家伦执掌清华,准备打造一支“文科航母”与北大相抗衡。所谓“航母”,无非广揽名师,形成规模优势,而带头人则显得愈发重要。放眼国内,罗家伦认定年仅35岁的蒋廷黻独堪此任,于是亲赴南开挖墙脚。蒋廷黻在南开干得好好的,不想离开天津,无奈罗家伦“赖功”一流,坐着不走,整整熬了一夜。蒋廷黻终究拗不过,答应赴清华任教。  后来,
北宋立国不久,宋太祖就接到一份密奏,内容一目了然:隉州刺史李谦溥手下大将刘进与北汉朝廷暗通款曲,预谋叛乱,并称已截获其私通北汉的蜡丸密书。  对于刘进这个名字,宋太祖一点都不陌生——他勇武过人,多次率军击溃北汉的侵犯。由于得到李谦溥保举,刘进很快从低级小校破格升为大将。宋太祖此时正为收复北汉受阻而恼火,一怒之下将李进索拿进京,打入死牢。  就在刘进性命攸关之际,李谦溥驰奔京师,面见宋太祖后跪伏在地
美国发生过两桩惊天大案,两个刺杀总统的凶手都随身带着《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对其百读不厌。其中一个凶手在狱中发表声明,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读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今后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因为这本非同寻常的书里有很多答案。”从这两个极端案例,可以看出这本书对美国年轻人的影响之深。  而这本书的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也是个传奇人物,虽逝去多年,但对世人而言仍是个谜。  塞林格连中学都没读完
饭店难求回头客  北洋军阀曹锟早年落魄,但常请朋友下馆子,有次他只点了几盘素菜,显得格外寒酸。忽然,伙计端来几盘硬菜,说:“今天掌柜请客。”曹锟走后,伙计问:“今天客人本就不多,您还白搭那桌酒菜,图啥呢?”掌柜说:“曹锟讲义气也好面子,今日占了便宜来日肯定补偿,开饭店要的就是这种回头客。”果然,曹锟没过几天就又来了,给的饭钱绰绰有余。后来曹锟发迹,也很照顾这位掌柜。  假造“祥瑞”好领赏  唐代有
东汉的经学大V郑玄没多少钱,却有满肚子墨水,是当时上流社会的红人,就连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何进也巴巴地请他做官。面对这番“锦鲤运势”,郑玄并未受宠若惊,穿着逢掖(古代君子的标配正装,衣袖宽大)去见何进,越发显出“须眉清俊,姿容伟岸”的颜值优势。何进以隆重的礼节招待他,还亲自给他送上茶几和拐杖。都说“吃人家的嘴短”,郑玄却不改毒舌本色,对何进的各种过失进行无差别吐槽。但不幸的是,何进是个经不起批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