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宝应话蒲翁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an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这位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著述丰富,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盛誉中外,并有诗作千首、词作百余首、文章四百多篇,还有戏三出、俚曲十数种、杂著五种等,更被当代人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应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的作品。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在由花妖狐魅变幻而来的女性形象上,寄托着作者苦苦追求的理想。作者用四十多年的时间进行创作,倾其大半生精力,用手中的笔,冲破现实的束缚,敢于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聊斋志异》跨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以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荧屏上播放了电视系列剧《聊斋》,在全国广大观众中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该剧是中国内地的一部大型古装电视系列剧,由福建电视台编剧李栋于提出设想,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组织拍摄,实行边拍边播的方式。该电视系列片主要以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题材,荟萃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50个左右生动故事,最终播出47部共72集,分为上下两集的有27部共54集,只有一集的有16部共16集,两部组成一集的有4部共2集。让我没想到的是,剧中台词竟然多次有“宝应”地名的出现,这是因为蒲松龄与宝应的渊源。
  那时,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便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系列片《聊斋》,而每每看到电视剧台词中出现“宝应”二字时,心里就会生发出一种自豪感,每次向外地作家介绍宝应时,都会提到《聊斋》电视剧中多次出现“宝应”二字。
  宝应是蒲松龄的第二故乡。清康熙九年(1670),三十一岁的蒲松龄应同乡好友、宝应知县孙蕙之邀,从山东淄川蒲家庄老家来到宝应县衙做幕宾,这是他七十六年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去乡远游,时间一年。他情系百姓,力佐孙蕙兴利除弊,多施爱民惠政。
  在宝应县衙做幕宾期间,蒲松龄主要是代写文告、书启,协理政务,留下了《南游诗草》和《鹤轩笔札》80篇书启、文告。
  在政务之余,他还十分喜欢收集奇闻趣事及当地传说的民间故事,常常深入民间,听取宝应百姓讲述民间故事。蒲松龄在宝应这些经历,为他日后返里创作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小说素材,《席方平》《酆都御史》《伍秋月》等一篇篇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脍炙人口的小说就有宝应的影子。特别是在《秦桧》《席方平》《聂小倩》等30多篇小说内容中,均带有相当一部分当时宝应社会背景的烙印和当地黎民百姓生活的痕迹,也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增色不少。
  蒲松龄既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又是“中国微型小说鼻祖”。为了更好地传承蒲松龄的创作风格,打造宝应的文学创作特色,在“微”字上做文章,宝应县文联、县作协于本世纪初决定创建“中国微型小说之乡”。
  在全国微型小说这座繁茂的百花园中,宝应微型小说创作应该说是可圈可点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宝应就有多名文学作者涉猎微型小说创作。三十多年来,宝应作者的微型小说作品陆续见诸于《人民文学》《青春阅读》《微型小说选刊》《短小说》《金山》等数十种报刊杂志。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宝应县文联在全国县级文联率先编辑出版了《宝应微型小说作者群作品选》,收录了30多位作者的50多篇作品,之后又于2002年4月推出了《宝应微型小说作家群作品选》,收录了50多位作者的90多篇作品,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微型小说界誉称为“首创”、全国县级文联组织出版微型小说作家群体专集第一家;之后,宝应微型小说作者陆续出版了十多本微型小说作品专集。
  进入2007年12月,宝应在全市县级文联率先成立了“宝应县微型小说学会”,为全市县级第一家;2008年4月,扬州市文联在宝应举行了“扬州市微型小说之乡”命名仪式;与扬州市文联联手领衔主编《扬州微型小说22家》,填补了全国市级城市无微型小说群体作品集的空白;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扬州市文联、宝应县文联于2008年7月23日在宝应天元大酒店举行了《扬州微型小说22家》首发式,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向宝应县文联授予了“中国微型小说之乡”这一全国首个品牌。
  宝应县社科联还于2016年成立了“宝应县蒲松龄学会”,吸纳了以宝应蒲学文化学者、宝应县蒲松龄学会副理事长徐少奎为代表的32位会员,专事研究“蒲松龄与宝应”的文章。其中,徐少奎已在《蒲松龄研究》《寶应文学》等报刊上发表研究蒲松龄文章十多篇。
  进入本世纪后,我和徐少奎等县政协文新组的相关委员曾在县“两会”上多次提出建立“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公园”的政协提案,得到了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到了2014年底,“蒲松龄游幕宝应纪念馆”终于建成。
  (责任编辑:朱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八钢265m2烧结机工程在设计和投产运行中实施的一些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实践状况。这些技术措施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烧结生产。采用的节能降耗技术措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代偿期38例,失代偿期15例)入院后1、24、72、120h的PLT计数、MPV,
为提高中间包使用寿命,八钢第一炼钢厂采用连铸中间包快速更换定径水口技术。文章介绍了连铸中间包快速更换定径水口技术的改造及应用情况,中包平均使用寿命由原来8小时提高到
摘要:蒲松龄的《日用俗字》成文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时间的跨度、地域的差异、行业的生疏、习俗的变迁造成了人们阅读的困难,即使专家学者对其内容的理解也往往不能尽善尽美。笔者作为蒲氏后裔,一直生活在蒲松龄的故乡,并且有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遂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对何茂活《〈日用俗字〉庄农章解疏》一文中存在的疏漏之外提出粗浅的补正意见。  关键词:日用俗字·庄农章;疏解;补正  中图分类号:H312
摘要:不少人认为,现代汉语中并列连词连接非名词性词语是欧化语法现象,其实,近代汉语中有不少并列连词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聊斋俚曲集》也有,既有连词“和”,更有连词“合”。并列连词连接非名词性词语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而非欧化语法现象。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非名词性词语;欧化语法现象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一  不少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并列连词“和”等连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