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应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国民众科学素养严重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且民众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有限。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关系到国家以后发展的持续竞争力,所以我国科普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提高学校学生和尽可能多数大众的科学素养。我认为在中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一、充分贯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实验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自主权,在课程编制方面,教师要有充分的发言权,创造条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枯燥的传授知识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格外重要。《现代课程论》认为:学力不是知识的积蓄和量的累积。它是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主体的内部所形成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科学课老师要特别注重实验和课堂讨论,走进科学课教室,要有像来到了一个实验室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边讲边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实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
  二、大力推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推动这一教学模式需要通过这样几个步骤。
  1.选择有价值的主题。如何选择科学素养教育的主题?我认为可以围绕这样三点来展开,即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使学生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只针对实证科学,不做社会科学,这样我们才能给学生一个最核心的科学概念;科学素养教育主题要适合教学。
  2.提出相关问题。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研究,才能获得知识。没有问题、没有目的、完全盲目的研究,是不可能有成效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中要把研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善于提出学生们感兴趣的、有益于发现某种关系的问题。
  3.鼓励猜想和假设。学生们有自己的假设,这是他们主动构建知识的前提。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预先应不给假设,而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让他们根据自己认为能找到的东西设计实验,并提出对实验的想法和做法。
  4.实验验证。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在实验操作中不断观察到新的现象和事实,当结果与猜想一致时,新的现象和事实会强化孩子们的原有认识;当结果与猜想部分一致时,新的现象和丰富事实会扩展孩子们的原有认识;当结果与猜想完全不一致时,新的现象与事实又会调整孩子们的原有认识。由此可见,实验是科学素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5.记录。记录是“做中学”科学素养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整个科学素养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培养孩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促进孩子自我构建科学知识和经验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素养教育活动中,到底该记录什么,什么时候记录,怎样记录呢?科学活动的关键环节需要记录,记录的形式和方式要形象化、多样化。
  6.结果与讨论。知识是在学生的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让每个学生都表达观点,无论其观点对与错。在经过探究和有了亲身经历之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准确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们概括和提升自己的经验,掌握与具体经验相适宜的语言,逐渐理解相关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三、围绕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索。
  改革传统课程授课方式的弊端,激励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特别是那些顽皮的学生往往更富有冒险精神,恰当地诱导他们有可能使这种精神转化为探索科学的动力。那么中学科学实验课程改革是怎么起步和进行呢?首先是因陋就简,创造引进高技术实验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教师设计出既适合学生能力水平、密切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又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过程,体验到探索的成功,看到自己认真刻苦带来的成果,理解这些成果与社会的关系,这些体验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们理解人生的价值,帮助他们踏上真正的人生道路。
  总之,以理性为根基的中学科学素养教育衍生出人类发展所需的许多美德,如求真与诚实,批判与创新,公平与宽容,自由与独立,谦逊与进取,等等,而这些正是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中学科学素养教育活动以理性为基础,以怀疑为起点,以批判为武器,以求真为指向,以创造为目标,在宽容的氛围中自由地探索,在公平的制度里独立地思考,从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学生养成求真的意识、质疑的态度、宽容的心态与独立人格。在中学科学素养教育的探索活动中,这种对人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以求真来消解虚伪,以创造来克服守成,以自由来抑制专制,以宽容来替代独尊,以独立来摆脱依附,以质疑来取代盲从,以公平来化解等级,以理性来制衡非理性,以科学知识来消除愚昧无知,这不仅是时代发展对科学素养教育提出的要求,而且是人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著.何钦译.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美]巴格莱著.袁桂林译.教育与新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彦.科学价值系统论——对科学家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 要: 爱是一种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为人师表,对学生正面教育,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循循善诱,才能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 教育教学 为人师表 爱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在的青少年呈现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逆反心重、多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由于他们阅历少,经验不足,加之家长又施压,一些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失去自由,失去欢乐,由此导致他们对学习没兴
摘 要: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升格本科仅有短短的十几年历史,作为高教体系下的一个新兴专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新课程改革更是对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围绕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对本科小学教育的专业建设作出全新思考。具体来说,包括更新培养理念,做到“以人为本”;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并对其进行层级分析;重新架构课程体系,并创新设计教学方案,等等。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专业建设     我
摘 要: 大学生欠费已经成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对江西部分高校大学生拖欠学费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对解决高校中的欠费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 江西高校学生 拖欠学费 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显示,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欠费金额高达2亿多元,严重影响了部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发展。如,自1998年以来,上饶某大学毕业生欠交学费总额达220多
摘 要: 非智力型后进生多数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转化非智力型后进生,要克服偏见,“偏爱”非智力型后进生;积极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教师要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人格;用行为的魅力完善学生的人格;用情感的魅力感染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 非智力型后进生 形成原因 转化    后进生,在教育学上称为问题学生,可分为智力型后进生和非智力型后进生,非智力型后进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
新学期开始,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同学涌入同一个班级。家庭、学校、地区不同导致高一新生很难管理,纪律差、卫生差、学习参差不齐,班主任很是头痛。怎么办呢?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狠抓班级纪律  1.采用勤跟紧盯的办法。勤到学生当中去,自习课、上课时间都可以在教室外面观察学生有什么情况。抓学生课堂纪律,教师应先行垂范。老师要注重用事实说话,投入情感。对学生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中心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行不同手术方式后的愈合情况。方法收集多中心自2007年7月至2019年9月应用手术治疗的CPT患儿429例。其中,男277例,女152例;CPT Crawford Ⅳ型408例,Crawford Ⅲ型21例;左侧209例,右侧214例,双侧6例;294例患儿伴神经纤维瘤病
摘 要: 每个班级里都有几个学困生,对学困生我们应该付出更多,文章认为,一要安抚新生的波动情绪;二要摆正心态,乐观地对待学困生,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表扬;三要用心关爱学生;四要尊重学困生,给予改正的机会。学困生的转化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同时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职业中专学校 学困生 转化方法    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而又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
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观察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与单纯针刺治疗的疗效对比,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判定两组间的差别,总结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