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不都是“满面红光”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有高血压的人由于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肌收缩力增加,会引起头面部血管扩张充血,导致脸色发红。所以,高血压患者多数都经常“满面红光”。但有些高血压患者却经常脸色苍白,临床上称为“白色高血压”。
  高血压 贫血=“白色高血压”

  贫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常肤色苍白。因此,有许多人认为,只要皮肤苍白就是贫血。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从检测指标上说,贫血通常是指成年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而人的皮肤颜色深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肤色不仅和血液里血红蛋白数量有关,而且与皮肤厚度、皮肤色素含量等也有密切关系。此外,环境因素也对肤色有很大影响,比如,一个人如果长期不晒太阳,肤色也会比平时白一些。
  “白色高血压”也是皮肤苍白的一个原因。所谓“白色高血压”,其实就是指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贫血,简而言之,高血压 贫血=“白色高血压”。而高血压伴有贫血时可致面色苍白,这也是相对于“脸红高血压”(多数高血压患者面色潮红)而言的。
  对此,可能有人会质疑:贫血意味着体内血少、血容量不足,而高血压则是血多导致的血压太高,那样说来,得了贫血就不会得高血压,只会得得低血压。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高血压和贫血的确是两种不完全相同的疾病。高血压是由于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增高造成的,而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血球和血色素减少,为了代偿性维持血氧的携带,患者的血容量是增加的,血容量增加也会使血压升高一些。所以,高血压患者会患贫血,贫血的人也可能患高血压,但是却不一定会患低血压。
  高血压与肾病常常“狼狈为奸”
  “白色高血压”也是肾血管性和肾性高血压的常见特征。所谓“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闭塞所造成的高血压;而“肾性高血压”则是指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引起的高血压。
  这两种疾病各有不同之处,但均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引起肾源性贫血。由于肾脏是人体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必然会导致贫血。
  无论肾血管性高血压还是肾性高血压,其实都是肾病和高血压病“狼狈为奸”的结果。
  人体内有一个大的血循环系统,其中肾脏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脏器,是全身血管状况的一个典型“缩影”。长期高血压作为一个大环境,可以导致肾脏这个小环境的缓慢改变。如引起肾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等,改变的程度又与高血压病程的长短及严重程度有关。甚至,一些急骤突然发展的高血压还可以引起肾脏弥漫性病变,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危及生命。目前,临床相关研究已经发现,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肾脏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小球硬化亦加重。
  肾脏损伤初期,仅会有轻度蛋白尿,但随着病程进一步演进,肾小球纤维化会加剧,继而肾功能逐渐下降,肾性高血压就出现了。如果病情发展再迅速恶化,患者就会出现头痛的突出症状,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以及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还有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和神经系统异常等。实验室检查也会显示,患者的尿检会出现尿蛋白量增多,并有红细胞、白细胞,少数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对于这些患者而言,要挽救肾脏,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控制血压。
  因此,高血压与肾病常常互为因果,如果不加以控制,则会相互作用、恶性循环。高血压防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控制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强调降压与靶器官保护并举,二者兼顾,缺一不可。所以,从肾脏保护角度来讲,更应严格控制血压。
  临床上,我们一般要求单纯高血压患者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而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最好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左右。目前一些抗高血压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都能在降压的同时起到保护肾脏作用。高血压患者在临床医生细心的指导下,服用有效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就能很好地控制血压,从而防控肾脏病的发生。
  尿少的高血压患者需警惕
  如果患者本身就有高血压的慢性病史,平时又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或者是小便减少、水肿、恶心呕吐等问题,就属于高危人群,应高度警惕“白色高血压”。
  临床上,“白色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通常为面色苍白,眼睑和指甲也常常是苍白无光泽的。疾病通常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轻者症状多不明显,有的人偶尔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食欲减退,严重者则会表现出浮肿、毛发干枯等症状,一般较易发现,但关键是对此病要有足够的警惕。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既有高血压,又有贫血征象时,除应仔细检查血色素和红细胞计数外,还应查一下血肌酐和尿素氮。若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加上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提示肾性高血压;若上述检查均无异常,还应作肾动脉的B超检查,如发现肾动脉狭窄,则属于肾血管性高血压。
  预防“白色高血压”要多钾少钠
  “白色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包括饮食疗法、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感染、透析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同时需辅以降压药。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中的肾素依赖型高血压,用琉甲丙脯酸、心得安、长压定的效果较好。肾性高血压中的容量依赖型高血压,除用适当的利尿剂,还需及时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因为输血往往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输入的红细胞常因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的影响被很快破坏,所以一般轻中度肾性贫血不予输血治疗,除非重度贫血伴有胸闷、气促、心衰等。
  预防“白色高血压”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1.控制原发病,做好降压治疗;
  2.戒烟及减肥,女性体重较轻者应该限制每天的饮酒量;
  3.多钾少钠,减少钠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每天多食含钾食品(建议钾的摄入量每天为3.5克,约食3支香蕉,喝橙汁3杯);
  4.多食水果和蔬菜,饮食中要有足够的钙(每天应该摄入大约1300毫克的钙);
  5.限制饱和脂肪(如奶油、黄油)及胆固醇的摄入;
  6.增加锻炼(每天散步和其他活动30~40分钟)。
其他文献
武汉郊区的陈某今年66岁。6月中旬的一天,陈某在外农耕回家后,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地发热,浑身没有力气,一点饭都吃不下去。陈某以为自己是感冒了,于是在家里吃吃药休息了几天,但是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左侧大腿根部还出现拳头大小的肿块,色泽发黑,摸上去硬邦邦的,非常痛。陈某赶紧到当地医院检查,查了血常规,结果惊人,血液里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值都快没了。医生马上给陈某输液、抗感染,但是病情依然在急剧恶化,就赶紧将
基于钢铁行业目前严峻形势,为降本增效,我们针对武钢集团鄂钢公司烧结厂所使用的配矿原料印尼细粉所存在的缺陷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了其利用率,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较
肛裂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因便秘引起,以排便时肛门疼痛、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常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肛裂就是肛管皮肤的纵行裂损,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机械性损伤所致,如大便干结难排,排便时用力过大而致肛裂。肛管局部有慢性炎症也是造成肛裂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包绕肛管的肌群在肛门的前后位力量薄弱,这两个部位就最易被干硬的粪便撕伤,所以肛裂好发于肛门的前中位和后正中位,尤以后中位多见。若
赣州杨先生:3年前我被检查出患有前列腺肥大疾病,当时没有引起重视,造成疾病加重,出现严重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排尿的时候有时尿不干净。与医生沟通后我做了手术,可是术后尿频症状
结合某超长隧道掘进的现场实际情况,对该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通风方式进行了有关通风参数的计算和现场实测,并对有关通风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和优选,确定了最有利于解决该超长隧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血液循环减少,再加上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功能退化,很容易引起手脚麻木,感觉迟钝,即使足部受损也不易察觉。若受到细菌感染,便会溃烂,造成糖尿病足,严重时需要接受局部或下肢截肢手术。  因此,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始于“足”下,进行良好的足部护理。  每日检查足部,促进血液循环  每日至少观察与检查足部1次,以早期发现感染及足部皮肤改变,包括趾甲、趾间及足底部位
紧张症是一种精神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原因主要与现代生活紧张、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大有关;其次与功能性精神障碍(如情绪反应过度)、中毒、药物和乙醇作用(如长期在室内二氧化碳轻微中毒、滥用药物、饮酒)、脑器质性病变(如发作性睡病)、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等有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酒类过量饮用和药物滥用等原因,进一步引发脑和躯体疾病,紧张症的发病率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应该引起重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该从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卧床休息,适度活动如果出现大量蛋白尿和明显的水肿,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辅以适度的床旁活动。老年体弱者也可以躺在床上由家属给以被动运动
我最近因尿频、尿急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长有子宫肌瘤,请问我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重庆 刘女士  刘女士: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本质上是良性的,恶变的可能性很小(约0.47%),因此医生对没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通常采取观察。事实上,很多女性的子宫肌瘤都没有被诊断出来,与瘤共存而不影响健康。  对于没有月经过多、疼痛、排尿困难、贫血等症状,肌瘤小(如超声检查发现的直径2~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