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是突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瓶颈,破解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难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JSP WEB应用开发》等的教学过程中,在“项目教学法”基础上,稳步推进“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将项目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有利于推动以“创业”促就业,实现高职高专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创业;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8-0001-02
1 研究背景
每年我国有几百万名大学生从各高等院校毕业,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求职就业压力。他们希望能顺利就业或高质量地就业和择业。但在近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足够的能力“自主创业”就成为突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瓶颈,破解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难题的举措之一。在国家出台各项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好背景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广泛为大家所熟悉的“项目教学法”基础上,针对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力求以“创业”推动就业,达到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良好就业的目的。
2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含义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依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JSPWEB应用开发》等,在教学过程中以行业标准推行“创业计划和实施”,从而将“创业”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实现成功创业关键能力(如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选项目、组团队、建项目、谋创业,实现成功创业推动就业。
3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实践
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好的项目、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上述能力结构要素的实施。
3.1 找项目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兴趣爱好、社会需求去找项目。好的项目是找出来的。要根据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但同时学生经验毕竟有限,老师指导是选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3.2 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是团队成功的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成3~4人的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或过少,3~4人组合最佳,既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力结构又比较稳固。教学实施关键点在于促进学生相互配合、能力支撑、集体决策和个人领导才能的培养。
3.3 执行能力
要实现成功创业,单有好的项目以及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为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磨砺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就成为“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
3.4 专业能力
在《JSP WEB应用开发》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为主线进行一体化教学。目的在于引入规范的企业开发流程,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培养相应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企业标准化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在《JSP 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及项目实战阶段,我们以“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为主要阶段,完成项目开发。同时注重“部署”、“配置管理”、“质量保证”、“项目管理”、“文档管理”和“过程管理”等环节。在不同阶段和环节,我们引导学生熟悉相应工作过程,完成相应任务。
3.5 创新能力
发现新问题——分析并解决新问题就是创新。创新在于细节。课堂设计过程要以此为基础,在设计环节上要“留问题”、“甩包袱”给学生,引导他们“发现新问题”,比如表单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遇到了null值和中文乱码的问题,应该把这个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让他们结合教学和自主学习来解答问题。
3.6 管理能力
管理就是沟通。让小组长组织项目、按角色分配任务,在日常文档管理、工作协同中强化沟通能力培养和锻炼。
3.7 自学能力
教学执行环节在设计细节上,应遵从“讲”——看书——针对性提问(针对项目中讲过的问题、同时书上也有的内容,但需要转变角度去分析)——答问——协作答问的良性互动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施“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双主制”原则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制”原则。
4.1 学生主体
学生是创业方案的策划者,是具体学习过程的具体执行者,是学习效果的体验者,是学习成果的拥有者。学生从传统的上课、应试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我要找问题、我要解答问题、我要真知、我要创业”的“求知者”。学生的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科学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内涵。
4.2 教师主导
在“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是项目选定的指导者、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者、是学习效果的督导者。
5 典型案例分析
2006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吕益科同学,毕业后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业街创办“益洁校园服务站”,主营电脑组装维护、手机维修,现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实现成功创业。
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吕春贵同学(在校),结合课程项目,创建了“北海自驾游网(http://www.bhzjy.com/)”,以此为平台创业,目前已实现盈利,同时其访问量和盈利额都在呈现稳步增长。
他们成功创业都包含了这几个关键要素:好的项目、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更进一步验证了“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6 结语
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在高职高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双主制”原则下“因地制宜”地推行“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以创业推动就业,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能够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责编 雷艳]
[关键词] 高职高专;创业;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8-0001-02
1 研究背景
每年我国有几百万名大学生从各高等院校毕业,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求职就业压力。他们希望能顺利就业或高质量地就业和择业。但在近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具备足够的能力“自主创业”就成为突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瓶颈,破解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难题的举措之一。在国家出台各项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大好背景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广泛为大家所熟悉的“项目教学法”基础上,针对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进行了“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力求以“创业”推动就业,达到促进高职高专毕业生良好就业的目的。
2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含义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依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JSPWEB应用开发》等,在教学过程中以行业标准推行“创业计划和实施”,从而将“创业”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实现成功创业关键能力(如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选项目、组团队、建项目、谋创业,实现成功创业推动就业。
3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实践
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好的项目、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上述能力结构要素的实施。
3.1 找项目
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就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特点、兴趣爱好、社会需求去找项目。好的项目是找出来的。要根据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但同时学生经验毕竟有限,老师指导是选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3.2 团队精神及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是团队成功的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成3~4人的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或过少,3~4人组合最佳,既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力结构又比较稳固。教学实施关键点在于促进学生相互配合、能力支撑、集体决策和个人领导才能的培养。
3.3 执行能力
要实现成功创业,单有好的项目以及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作为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磨砺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执行能力就成为“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
3.4 专业能力
在《JSP WEB应用开发》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为主线进行一体化教学。目的在于引入规范的企业开发流程,让学生积累项目经验、培养相应的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企业标准化开发流程如图2所示:
在《JSP WEB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及项目实战阶段,我们以“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为主要阶段,完成项目开发。同时注重“部署”、“配置管理”、“质量保证”、“项目管理”、“文档管理”和“过程管理”等环节。在不同阶段和环节,我们引导学生熟悉相应工作过程,完成相应任务。
3.5 创新能力
发现新问题——分析并解决新问题就是创新。创新在于细节。课堂设计过程要以此为基础,在设计环节上要“留问题”、“甩包袱”给学生,引导他们“发现新问题”,比如表单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遇到了null值和中文乱码的问题,应该把这个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让他们结合教学和自主学习来解答问题。
3.6 管理能力
管理就是沟通。让小组长组织项目、按角色分配任务,在日常文档管理、工作协同中强化沟通能力培养和锻炼。
3.7 自学能力
教学执行环节在设计细节上,应遵从“讲”——看书——针对性提问(针对项目中讲过的问题、同时书上也有的内容,但需要转变角度去分析)——答问——协作答问的良性互动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施“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双主制”原则
以“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制”原则。
4.1 学生主体
学生是创业方案的策划者,是具体学习过程的具体执行者,是学习效果的体验者,是学习成果的拥有者。学生从传统的上课、应试的“受教育者”转变为“我要找问题、我要解答问题、我要真知、我要创业”的“求知者”。学生的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科学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内涵。
4.2 教师主导
在“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是项目选定的指导者、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者、是学习效果的督导者。
5 典型案例分析
2006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吕益科同学,毕业后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业街创办“益洁校园服务站”,主营电脑组装维护、手机维修,现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实现成功创业。
200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吕春贵同学(在校),结合课程项目,创建了“北海自驾游网(http://www.bhzjy.com/)”,以此为平台创业,目前已实现盈利,同时其访问量和盈利额都在呈现稳步增长。
他们成功创业都包含了这几个关键要素:好的项目、团队精神、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从而更进一步验证了“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6 结语
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在高职高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双主制”原则下“因地制宜”地推行“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以创业推动就业,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能够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责编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