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旬邑县着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五个一体化”工程,实现了产业统筹、交通同网、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科教同兴,促进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城乡规划一体化
坚持“产业区域板块化,人口城镇集居化,生产要素规模化”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先后聘请中央、省、市专家,实地调研论证,评估制定了县城区建设规划、各乡镇政府驻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等总体建设目标及新农村、新住宅规划设计。在镇区建设上,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增加人口居住密度,促进城镇的繁荣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发展。在城关镇、太村镇率先开展取消二元户口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
产业发展一体化
旬邑县提出“一个产业支撑,多种经营共举,五大板块突破,区域特色彰显”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果畜劳务富民、煤炭旅游强县”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果、畜、烟、药、草、旅游、劳务输出等富民强县工程。打破全县各乡镇之间行政区域界限,把全县分为东部烤烟种植及养殖业塬区,中部新型工业园区,西部苹果加工工业园区,南部畜牧养殖业塬区和县城周边的城中村商贸发展经济区五大区域经济板块,突出了区域经济特色。太村工业园区、土桥农产品加工园区,中达工业园区成为旬邑县新型工业与现代农业,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果汁厂、乳品厂、果品贮存库等企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随着旬邑煤炭资源开发的日益加快,煤炭调运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经济产业。开发了马栏红色游、石门绿色游、苹果发展区生态农业观光游和新农村新体验新旅游四大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同线、发展同轨,用工业化的理念逐步影响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并逐步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替代自然经济,转向工业化发展的社会经济产业新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以建设绿色旬邑、卫生旬邑、文化旬邑、文明旬邑为目标,提升县城品位。时代体育广场、汃河堤防护广场等中心广场和翠屏湖、翠屏公园等活动场所,集旅游、休闲、娱乐、体育运动为一体,融历史、文化、风俗、道德教育为一章,还有县文化中心大楼、省级重点高中新校区建设、四星级宾馆建设、县医院住院楼建设等齐步发展,使县城真正凸显出了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的特殊地位,县城居民也由2004年的1.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9万人。在镇村建设中,建成示范新村43个,改造旧村106个,市级绿色家园示范村169个。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12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全县塬区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柏油(水泥)路目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宽带网也进了农家,网上销售农产品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旬邑县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教育公共经费保障改革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初中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9%以上。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力度,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建起了县文化中心、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文化活动阵地网络,成立了农民文工团,建起了农家书屋,组建了农民数字电影放映队。在每个社区、村组都建起了警务室,及时调解纠纷,维护安全稳定。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养老统筹、医疗保险、贫困户及残疾人救助增保扩面,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医疗保险体系,健全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医疗网络,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等政策,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出外治疗有保障。
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
旬邑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激活了村级组织,激发了村干部积极性。23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被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建立了村干部档案,将其工作政绩、体检报告、奖惩情况记录归档。选拔14名大学生任村官。在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业等产业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中建起党支部,真正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成为村级组织的中流砥柱,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作者系中共旬邑县委书记)
城乡规划一体化
坚持“产业区域板块化,人口城镇集居化,生产要素规模化”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先后聘请中央、省、市专家,实地调研论证,评估制定了县城区建设规划、各乡镇政府驻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等总体建设目标及新农村、新住宅规划设计。在镇区建设上,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增加人口居住密度,促进城镇的繁荣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发展。在城关镇、太村镇率先开展取消二元户口登记管理模式,实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
产业发展一体化
旬邑县提出“一个产业支撑,多种经营共举,五大板块突破,区域特色彰显”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果畜劳务富民、煤炭旅游强县”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果、畜、烟、药、草、旅游、劳务输出等富民强县工程。打破全县各乡镇之间行政区域界限,把全县分为东部烤烟种植及养殖业塬区,中部新型工业园区,西部苹果加工工业园区,南部畜牧养殖业塬区和县城周边的城中村商贸发展经济区五大区域经济板块,突出了区域经济特色。太村工业园区、土桥农产品加工园区,中达工业园区成为旬邑县新型工业与现代农业,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为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果汁厂、乳品厂、果品贮存库等企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随着旬邑煤炭资源开发的日益加快,煤炭调运已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经济产业。开发了马栏红色游、石门绿色游、苹果发展区生态农业观光游和新农村新体验新旅游四大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同线、发展同轨,用工业化的理念逐步影响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并逐步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替代自然经济,转向工业化发展的社会经济产业新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以建设绿色旬邑、卫生旬邑、文化旬邑、文明旬邑为目标,提升县城品位。时代体育广场、汃河堤防护广场等中心广场和翠屏湖、翠屏公园等活动场所,集旅游、休闲、娱乐、体育运动为一体,融历史、文化、风俗、道德教育为一章,还有县文化中心大楼、省级重点高中新校区建设、四星级宾馆建设、县医院住院楼建设等齐步发展,使县城真正凸显出了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的特殊地位,县城居民也由2004年的1.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9万人。在镇村建设中,建成示范新村43个,改造旧村106个,市级绿色家园示范村169个。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12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全县塬区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柏油(水泥)路目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宽带网也进了农家,网上销售农产品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旬邑县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教育公共经费保障改革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初中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9%以上。加大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力度,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建起了县文化中心、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的文化活动阵地网络,成立了农民文工团,建起了农家书屋,组建了农民数字电影放映队。在每个社区、村组都建起了警务室,及时调解纠纷,维护安全稳定。健全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养老统筹、医疗保险、贫困户及残疾人救助增保扩面,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医疗保险体系,健全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医疗网络,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等政策,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出外治疗有保障。
城乡基层党建一体化
旬邑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激活了村级组织,激发了村干部积极性。23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被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建立了村干部档案,将其工作政绩、体检报告、奖惩情况记录归档。选拔14名大学生任村官。在果业、畜牧业、劳务输出业等产业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中建起党支部,真正使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成为村级组织的中流砥柱,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作者系中共旬邑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