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语言丛林 品尝诗文滋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既是小学生所不熟悉的,也是小学生所不容易掌握接受的。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去背诵、探究、想象和演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多种形式背诵
  古诗一般都是平仄和谐,声韵动人,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因此教学古诗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感知诗的意境和内容,尽快融入古诗。教师在教学时因势利导,从教学关键处着手,及时设计朗读背诵环节,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贾岛《寻隐者不遇》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笔者先问孩子们:“唐诗宋词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也因此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诗人,如王维、杜甫、李白、孟浩然、贾岛等,我们已经学了其中的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学生纷纷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古诗一首接一首地背了出来,他们争先恐后,好不热闹。这时教师趁热打铁:“那与我们这节课相关的诗有哪些呢?”一位学生马上补充出了贾岛的《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并说出 “苦吟诗人”称号的来由。另一位接着补充出了《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有的还背出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引出《推敲》的故事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们已品尝到学习古诗的乐趣,并能入情入境,相信此后的学习肯定是水到渠成了。
  二、自由自在探究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朦胧的意境中,在自由的初读中对诗句进行理解,对诗的意境进行整体品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在读中去感悟,真正实现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对古诗的理解,揣摩出古诗的意境。不懂的地方学会同学讨论,合作探究,实在不会的可圈点批注,甚至写下有疑问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最后教师再带着学生披文入境,结合图画,让学生步步进入诗歌的佳境:巍峨壮观的大山,郁郁苍苍的松树,遍地的野花草药,精神矍铄的老者和天真烂漫的童子……
  三、积极动脑想象
  问题是创造的源泉,学生的大脑不是空洞的容器。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捕捉诗歌的意象和境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激活他们的思维,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执教《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诗题是什么意思?“隐者”“不遇”“言师”又该如何理解呢?这时教师不要忙着回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不要包办。
  等学生们自问自答完了,再进一步质疑:“为什么是在‘松下’而不是其他什么树下呢?有谁知道?”没有人举手,学生的学习遇到了阻碍。我没有忙于作答,而是考他们的积累:“那你们有没有背过有关写松树的诗呢?”这下有不少学生背起了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时一个聪明的女同学悟出了松树高洁的品质,我又适时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从这些诗句中,你们能看出松树有些什么特点吗?”有学生说松树不怕寒冷,坚强、勇敢、高洁等。通过议论,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松代表隐者的高洁呀!教师紧抓时机,问:“其实这样借物寓人的写法还有不少,现在通常都把教师比喻成什么呀?”学生说:“红烛、铺路石、春蚕、海洋、大树……” 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课堂简直成了激活孩子们思维的乐园了。
  四、身临其境演绎
  无限的情感都蕴藏在诗里面,所以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诗的内容,师生相互变换着角色,将情感进行剖析演义,从而让课堂變得妙趣横生,生机勃勃。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学生品得饶有兴致的时候,指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表演:“你师傅到哪儿去了?”“我师傅采药去了。” 童子边做着手势边回答。扮演诗人的学生脸色一变,满脸失望地再问:“去哪里采药去了?”童子往山上一指:“他就在这座山上。”扮演诗人的学生脸上又露出了希望,紧接着问:“怎么找到你师傅?”“山上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他在何处呀。”扮演诗人的学生无可奈何地离去,回到了座位。孩子们用体态语言将诗句内容表现了出来,也把诗中隐藏的对话表现了出来。古诗用语之精练,表达情感之深蕴,都让孩子们深深地感悟了出来。同学们都沉浸在这情境里与诗人同希望共失落,效果真是异常得好。这样的小诗竟能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辐射”,可见古诗的意蕴是多么丰富呀!
  诗歌是洋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教师在经典诗文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就会给古诗教学带来一片艳阳天,使古诗教学异彩纷呈。[?]
其他文献
汉字是审美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特定的审美世界。我们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触摸并感悟汉字所蕴藏的审美因素,挖掘并寻觅文字所散发的各种“香味”,培养学生对汉字审美的特有感受力。  一、识字写字教学散发文化味  【案例点击】苏教版第五册《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片段  师:说起“重阳节”,你知道哪些有关它的知识?  先学生自主交流,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有关重阳节的知识:①我国古代把六
为提高“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并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及特征,阐述了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同时,对课程知识点发展历程、课程伦理特征、专业时事新闻
所谓 “愉快教学法”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它要求小学教师用自己的感情和爱心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和学科向往的心理,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探索能力,给予积极的关心和爱护,最终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并获得知识。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形下,学生也能积极完成各种作业和任务,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每个学生能够愉
我国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悄然兴起并得以发展壮大.私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历程,证明它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存在.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混合经济格局的形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用好这些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直接引导作用。本文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插图,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指导学生看插图  对于一幅课文插图,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展开表象、联想和想象等形象思维,又要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断等逻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现代化教育的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从而借以更好地提升教书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战线大势所趋的洪流。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信息技术正逐步走入小学英语课堂,它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从而
电子合同的出现对现有法律环境提出挑战,对电子合同所面临的新问题加以规范并立法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重点阐述了电子合同的成立及效力认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