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在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永远不能丢。文章分析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并根据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提出新时期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四个方面:常怀亲民之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常保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常行务实作风,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常修清廉形象,做道德修养的模范。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永远不能丢。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领导干部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领导干部只有带头坚持群众路线,做亲民爱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表率,才能形成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进作风的正能量。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坚持群众路线是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鲜明特征、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在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我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倡导,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之后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总是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拥护与否,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得失成败和变与不变的根本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可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确立、坚持、发扬群众路线的历史。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及时回归和继承弘扬,就是要求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2.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坚强保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群众筑成摧不垮、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平建设年代,党依靠群众焕发出的前所未有的首创精神,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这些不争的历史事实有力地印证了一句话:坚持群众路线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党面临着诸多阻力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非但未降低,反而大大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性非但未减弱,反而大大增强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惟一能依靠的力量、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群众。
3.坚持群众路线是及时纠正党内不良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
作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性政治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党中央都狠抓作风建设,而每一次作风的大改进都及时纠正了党内不良作风,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发展。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也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温床。长此以往,必将动摇执政基础,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党要化解“四种危险”,消灭“四风”毒害,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内发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及时排查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纠正不良作风、克服不良现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常修亲民为民务实清廉之德是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为此,新时期领导干部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1.常怀亲民之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发展史。毛泽东同志强调:“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主动亲近群众,贴近人民的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要自觉尊重群众。树立群众至上,百姓第一的思想,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先生般尊重,始终保持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为民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始终保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奔放激情。只有在感情上与百姓融为一体,思想上才会与群众产生共鸣,工作中就会全力以赴。二要心里装着群众。“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没有了群众,就是数典忘祖,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当作家人,把群众的来信视作家书,把群众的事情看作家事,把群众工作视作家业,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抓在手中。只有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三要主动接近群众。领导干部应走出“听汇报、看文件”的形式,从办公室和会场里解放出来,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基层群众,主动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与百姓拉家常,掏心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当群众的知心人、明白人,从感情上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常保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7页)。领导干部一要为民掌好权。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这决定了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始终坚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谋求人民福祉上来。二要以民利为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官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总理寥寥数语,点明了共产党为官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坚持从为民办小事做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减少乃至杜绝群体性事件的最有效措施。三要以民心为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决策与工作的衡量标尺。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凡是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严肃查处,努力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3.常行务实作风,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江泽民同志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求真务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和态度,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一个共产党员,真干还是假干,实干还是虚干,为党和人民还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其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作为领导干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短期利益轻长远福祉的片面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要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干是良好作风的具体体现,空谈是虚假浮夸的现实反映。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力戒空谈、崇尚实干,以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实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联系实际,重实情而不瞒上欺下,鼓实劲而不唱高调,干实事而不做表面文章,求实效而不图虚名。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坚持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务实,多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多做“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4.常修清廉形象,做道德修养的模范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立一个“官员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的社会。清廉是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力量,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是领导工作的“生命线”。一要加强党性修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信念,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确保政治上不迷航。二要注重廉洁自律。习近平同志强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领导干部大都受党教育十几年、几十年,之所以明知故犯、知错犯错,重要原因是经不起种种诱惑,缺乏一种内在的“定力”。党员干部应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权力看作是考验自己的薄冰。任何时候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时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做道德修养的表率。三要强化群众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变质,失去监督的干部容易越轨。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他还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八项规定”之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成效,除了制度的强制作用,群众普遍参与监督是一个很重要原因。可见,群众监督是不良风气的杀毒剂,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只有把监督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政府才不会松懈,才不会政怠宦成,人亡政息。”
作者简介:乔丛(1974-3),女,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党建、哲学、经济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永远不能丢。领导干部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领导干部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领导干部只有带头坚持群众路线,做亲民爱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表率,才能形成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进作风的正能量。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永恒主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它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坚持群众路线是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鲜明特征、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在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我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倡导,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出发。”之后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总是把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人民群众拥护与否,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得失成败和变与不变的根本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谆谆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可见,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确立、坚持、发扬群众路线的历史。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及时回归和继承弘扬,就是要求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2.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坚强保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群众筑成摧不垮、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平建设年代,党依靠群众焕发出的前所未有的首创精神,开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这些不争的历史事实有力地印证了一句话:坚持群众路线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和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肩负着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党面临着诸多阻力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非但未降低,反而大大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性非但未减弱,反而大大增强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惟一能依靠的力量、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就是人民群众。
3.坚持群众路线是及时纠正党内不良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
作风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性政治问题。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党中央都狠抓作风建设,而每一次作风的大改进都及时纠正了党内不良作风,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发展。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也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温床。长此以往,必将动摇执政基础,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党要化解“四种危险”,消灭“四风”毒害,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内发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动员令”。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及时排查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纠正不良作风、克服不良现象,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常修亲民为民务实清廉之德是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为此,新时期领导干部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四个方面:
1.常怀亲民之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发展史。毛泽东同志强调:“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主动亲近群众,贴近人民的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要自觉尊重群众。树立群众至上,百姓第一的思想,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先生般尊重,始终保持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为民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始终保持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奔放激情。只有在感情上与百姓融为一体,思想上才会与群众产生共鸣,工作中就会全力以赴。二要心里装着群众。“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没有了群众,就是数典忘祖,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把人民群众当作家人,把群众的来信视作家书,把群众的事情看作家事,把群众工作视作家业,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抓在手中。只有始终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三要主动接近群众。领导干部应走出“听汇报、看文件”的形式,从办公室和会场里解放出来,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基层群众,主动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与百姓拉家常,掏心窝,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当群众的知心人、明白人,从感情上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常保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7页)。领导干部一要为民掌好权。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党的各级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这决定了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必然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始终坚持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谋求人民福祉上来。二要以民利为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官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总理寥寥数语,点明了共产党为官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坚持从为民办小事做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减少乃至杜绝群体性事件的最有效措施。三要以民心为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决策与工作的衡量标尺。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凡是无益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坚决不做,凡是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严肃查处,努力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3.常行务实作风,不折不扣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江泽民同志强调,“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求真务实不仅是一种工作作风和态度,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一个共产党员,真干还是假干,实干还是虚干,为党和人民还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其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作为领导干部,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短期利益轻长远福祉的片面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要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实干是良好作风的具体体现,空谈是虚假浮夸的现实反映。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力戒空谈、崇尚实干,以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实惠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联系实际,重实情而不瞒上欺下,鼓实劲而不唱高调,干实事而不做表面文章,求实效而不图虚名。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坚持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务实,多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多做“顺气、解结、纳言、化怨”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4.常修清廉形象,做道德修养的模范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立一个“官员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的社会。清廉是一种思想作风,也是一种人格力量,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是领导工作的“生命线”。一要加强党性修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信念,坚持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自觉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确保政治上不迷航。二要注重廉洁自律。习近平同志强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领导干部大都受党教育十几年、几十年,之所以明知故犯、知错犯错,重要原因是经不起种种诱惑,缺乏一种内在的“定力”。党员干部应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把权力看作是考验自己的薄冰。任何时候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时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做道德修养的表率。三要强化群众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变质,失去监督的干部容易越轨。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他还指出:“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八项规定”之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成效,除了制度的强制作用,群众普遍参与监督是一个很重要原因。可见,群众监督是不良风气的杀毒剂,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只有把监督政府和党员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政府才不会松懈,才不会政怠宦成,人亡政息。”
作者简介:乔丛(1974-3),女,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党建、哲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