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乡镇中学美术教学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uq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几年了,在课改形势下每一位老师都在积极的探索与思考着。对于乡镇中学的美术教师,要搞好新课程下的教学工作,必定会遇到更多的难题,在农村中学,生活与教学环境都与城市中学有较大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发挥农村优势,本文在美术课教学中从做好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变工作、做好学生对美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工作、以“美”为先导,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技”为手段,增进学生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乡镇中学;美术教育
  Township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in art teaching
  Wei Tangli
  【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for years, every teacher i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positive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For Township Middle School of art teachers, to do well new courses Xia of teaching work, will will encountered more of challenges, in rural middle school, life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re and city middle school has larger of gap, how narrow gap,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guarantee teaching quality, played rural advantage, this in art class teaching in the from do students and the parents of concept changes work, and do students on art interest hobby of training work, and to "beauty" for pilot, strengthening students of thought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o "technical" for means, Improve students ' practical ability "in four areas to explore and try.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Township high school;Fine art education
  新课改的美术教学主要体现了让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增强美育,使学生向往美好生活,使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美育教育为目的。在农村中学,生活与教学环境都与城市中学有较大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发挥农村优势,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学能顺利实施,在美术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做好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变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观念引导着正确的行为,反之亦然。在农村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从学生到家长普遍重视语数外学科,轻视音体美学科,重成绩,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他们认为音乐、美术、体育只不过就是唱一唱、画一画、玩一玩而已,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联系,对他们自身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家长对教学中的一些要求也不支持,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新课标的实施困难重重。因此,要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转变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才能使美术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要转变观念,首先要寻求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结点,让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如在美术教学中,遵循建筑家阿尔柏提出的“美出于实用”的观点,把实用、经济、美观相互结合的原则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成一些学习用品,运用当地的麦秆编织手工艺品,让学生树立美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生活需要人的发现和创造的观念,也让家长从中了解到美术和生活息息相关,它关联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文艺娱乐等方面。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美术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并将知识和发展技能统一起来,同时,这一过程不单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基础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个性发展的过程,通过练习与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美术的能力也由此而得以发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做好学生对美术兴趣爱好的培养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有一些农村学生有对美的特殊感受能力,能够自我地进行绘画,只是缺乏一些构图、色彩及表现力。但大部分学生却认为美术知识枯燥,没有意思。现在,我们应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美术学习中的乐趣,树立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所以,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新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相合”的接治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学生虽有见识较少,知识面窄等局限。但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对家里种的瓜果蔬菜,养的鸡鸭鱼鹅有感情,了解它们的形体动态。所以我给学生分析它们的动态结构再表现它们。其次,创造师生同台绘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初中学生的成人感已开始产生,他们对教师的态度非常敏感。师生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能融洽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演示铅笔淡彩的时候,让学生到上面来画几笔,老师表扬画得好的地方,修改不足之处,收到良好效果。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 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再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多表扬和展示学生作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当他们看到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的作品被老师和同学们赞美时,情绪振奋。并能带动别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三、以“美”为先导,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教育学生常常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美育以情动人,德育以理服人,美育是德育的先导,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郭沫若则认为,美育是德育的起点,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应当是对人的改造,
  如何感染语文课堂艺术范 智
  (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蛮汉镇崞县窑中心校 内蒙古 凉城 013750)
  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与思想的结晶。学生在语文课上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通过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位艺术感染的天使,帮助学生与教材,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与自然,与生活形成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堂四十五分钟,应该也成为一篇精美的文章。学生的心是一池秋水,要想让它激起澎湃的浪花,在语文课堂上,贴近人心的导语是最基本的前提。上课开始,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应注意有收有放,有张有弛,而且最好能一波三折,波澜起伏,甚至高潮迭起。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还应该注意刻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一、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人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花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将音乐、美术、舞蹈、朗诵、摄影、雕刻等艺术形式引入语文课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过:“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共鸣很重要。一首乐曲,一幅图画,一首歌曲,就像是山涧的一泓清泉,抑或是大地上的一声惊雷,它洗涤了学生的课堂睡眠,扫荡了学生那茫然的神情,带给课堂的是默契或兴奋。它能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语文课,要的就是共鸣,要的就是心跳。
  三、营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靠的是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师生所蕴含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获得。这里所说的课程资源,包括课内与课外,而课外的学习资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师应该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另外,课内课外应该营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氛围,从室内布置到课堂常规,从课堂教学到课下的师生交流,都应当凸显出一定的文化和艺术特色。比如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评语,语文教师就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总之,语文课堂就是人的课堂,就是情感的交流所。教学过程中用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能促使学生智力、语文能力和人格的发展。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融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还给他们,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规律。
  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学科,优秀艺术作品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给德育以很大的促进,美好的艺术形象能鼓舞人们奋发向上,自觉接受它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四、以“技”为手段,增进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美术教学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技”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并提供有关的艺术品、图片供学生参考欣赏,还可以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帮助阐明讲解传授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开阔学生眼界,还可以使他们将来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利用这种手段。其次,在课外活动中,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巩固课堂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发挥学生的特长,以社会实践填补课堂中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鲜主题,走进新课程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作为基层老师,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面临课改改革的新形势,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应该认真把握课改精神,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断努力,在教学中认真实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其他文献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部分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这些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学习时没有得到来自家长的较严格督促和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也基本得不到有效帮助,在面对挫折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疏导和鼓励,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还常常处于“教材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有时我们把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割裂开来,鲜活的数学异化成了纯粹的符号系统,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另一抽象的世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之一,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它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将来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上岗工作都是极为有益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
期刊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初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时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基础差别很大,这就决定了我们只用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课堂教学实践更能证明这一点。老师水平很高,但如果课堂不能被激活,一部分学生恹恹欲睡,或思想开了小差,其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因此,研究课堂上激活的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激活语文课堂”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一、重视导语  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导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新奇情景,小学生所学的英语材料一般比较简短、形式单一。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这些语言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
期刊
21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的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这是促使语文教育发生变革的重要原因。人教社编制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应“注重语文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者在近年的中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学生的创新人格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塑造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带动和影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创造出某些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产品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
期刊
我认为,小学阶段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新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作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叫法,第一阶段叫写话(1—2年级),第二阶段叫习作(3—4年级),第三阶段叫写作(5—6年级)。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训练和修改呢?  第一阶段:写话。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自己想说的话,学
期刊
【摘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如何在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对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陈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等缺陷,在分析了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与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多维实践平台  Based on the cultivat
期刊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对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才能树立体育意识,也才会将体育运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回顾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再加上教学方法的不当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学生厌上体育课,或上课涣散、消极,甚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