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77287728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患者,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本组资料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者24例中,腹壁切口感染者18例,子宫切口感染导致愈合不良乃至裂开者5例,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者1例。结论:对有感染倾向者术前应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同时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关键词:剖宫产 术后产褥感染 临床表现 防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80-02
  剖宫产术系指妊娠满28周者经腹壁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因其旨在挽救胎儿及孕产妇生命,故一般认为只要对胎儿、产妇有利即为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相对较窄。剖宫产术虽然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分娩方式,且存在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隐患,我们以产后6周产褥期为界限,把并发症划分为近期并发症与远期并发症。在近期可表现为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產褥期感染增加、手术损伤及羊水栓塞等风险,在远期并发症可表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增加、术后盆腔粘连和慢性盆腔疾病后遗症的发病率增加等。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患者,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6±3.2岁,孕周在281/7~426/7周之间,初产妇18例,经产妇6例。
  1.2 方法。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医务人员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操作技巧,尽量避免多次导尿或肛查,术前规范性预防应用抗生素,尤其对于肥胖、伴有基础疾病或感染、经产妇、发生胎膜早破、术前贫血者应引起相当的重视。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者24例中,腹壁切口感染者18例,子宫切口感染导致愈合不良乃至裂开者5例,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者1例。其中1例因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导致子宫出血,经抗感染、促宫缩等对症治疗无效切除子宫。
  3 讨论
  3.1 腹壁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本研究结果显示:腹壁切口感染患者占24例发生产褥感染者的75%。据相关文献报道,肥胖、贫血、糖尿病及切口血肿的产妇发病率为20-25%,同时也与破膜时间、产程时间、羊膜腔感染、手术操作技术、无菌条件、手术时间及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因此为避免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在积极纠正产妇原发病的同时应严格注意手术的操作手法、缩短手术时间,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清创引流,必要时行二次缝合。
  3.2 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患者占24例发生产褥感染者的20.83%。为剖宫产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阴道流血或腹痛多发生在术后2-3周或更晚。出血可为突发,出血量一次可达500-1000ml或更多。少数经抗感染、促宫缩、对症治疗有效,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术。
  当子宫切口周围血肿时,亦影响子宫切口血供,造成子宫切口的感染或不愈合。故应注意以下几种易发生子宫切口血肿的情况:①如果麻醉效果不佳,腹直肌紧张,使腹直肌间隙相对狭窄,限制了子宫切口的暴露,取头时易出现娩头困难及切口血肿。②因枕后位是以胎头较大径线娩出胎头,应将胎头转为枕前位再娩出,以防止子宫切口血肿的发生。③经历长时间试产后,胎头先露深固,宫口扩张大于6cm时,子宫下段菲薄,加上胎头压迫,易造成子宫下段缺血、水肿,血管脆性增加。而胎头深固常造成娩头困难,极易发生子宫切口撕裂,断裂的血管回缩,引起切口血肿。此时宜采取提胎肩后,术者将右手展平插入盆底或由单叶产钳撬胎头,将胎儿头撬至切口水平,再将胎头娩出,而尽量避免自阴道向上推头的操作,以减少阴道内菌群上行感染的几率。
  因此应注意掌握手术时机及采用正确的手术手法。术中重视切口部位高低的选择;注意手术的基本操作规范,注意切口切、剪、撕相结合的方法;缝合时尽量恢复原有解剖层次,避免缝扎过密、过松影响子宫肌层血运。如出现子宫切口感染,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开腹重新清创缝合子宫切口,甚至切除子宫。
  3.3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本研究中1例产妇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占5年来于我院分娩者0.57‰,与潘明明报道的产褥期发生率0.61‰-1.50‰基本相符。由于剖宫产术后活动相对减少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产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
  临床上分为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和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分别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下肢疼痛、广泛性肿胀、皮肤紧张、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因此术后应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防止血液浓缩,改善血液粘滞,纠正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必须绝对卧床,防止栓子脱落栓塞,并积极给予抗感染、溶栓治疗。选择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效强作用的抗生素,每6小时静脉滴注肝素50mg,24-48小时后体温下降后连续应用10天。如不断有化脓性血栓播散,则需结扎发生栓塞性静脉炎的卵巢静脉或下肢静脉。
  4 结论
  总之,对有感染倾向者术前应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同时一定范围内限制剖宫产率的上升,合理选择剖宫产指征,既可降低高危孕产妇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宫产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曹善珠.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06)
  [2] 贾丽媛.产褥感染的病因及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8)
其他文献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露肩风、冻结肩、肩凝症,是一种肩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受限为主症的一种中老年性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
目的:对应用川芎嗪对患有老年胃溃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104例老年胃溃疡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止酸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57例经过院前急救措施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及预后效果,从而了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院前的急救方法及效果,为今后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院前急救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过院前急救措施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以及预后效果。结果:经经过院前急救措施后入院的患者49例,在急诊科治愈9例,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22例,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17例,颅脑损伤导致消化道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异丁基异氰(^99mTc-MIBI)肺显像与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行早期与延迟^99mTc-
目的:观察、评价WN--980型冲洗器治疗出功能性便秘(FC)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8例FC患者随机分戍2组,治疗组:33例,采用WN-980型冲洗器治疗,1次/d;对照组:35例,乳果糖口服,20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l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问运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不良反应病例1100例,进行在回顾分析。结果:1100例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6
周围性面瘫因其高发病率,一直是中医研究的重点.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确切阐明,其治疗性的研究也一直是各国医学界所研究的热点.中医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的研究也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并探讨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和对照组25例,测定血清护骨素水平,同时检测腰椎和左侧股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