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而且也是对其思想情操的熏陶。也就是说,教作文的过程就在于育人——培养创造型、智能型的人才。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 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此话告诉我们:多读能加深理解。如能在“读”上指导得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种“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文为本,以读通、读懂、读熟为目的,边读边写,以读促写。这样,学生能较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学好基础知识,并能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学以致用,提高读写能力。读的方法是: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字典、词典自学字词;课堂里,先解答疑难字词,然后指导学生用粗读、细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阅读课文或精读重点句段。在熟悉、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再根据所学的课文设计片断练习或习作。如教《长城》一文,让学生通读全文来了解文章的思路:由概述到具体,由实物到联想,远近相连,虚实结合。精读重点句、末段掌握长城的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在指导观察方法时,图文结合,让学生学会由观察实物到联想的过渡的写法。然后练习写过渡段,并利用课文中“站在……扶着……自然想起……”等词语,先口头后笔练。一学生写《柏树》就有一段这样的话:“我站在四季常青的柏树下,手摸着苍劲的树干,眼望着那黛色的树冠,就自然地想起苦口婆心培育我们的年老体弱的老校长来……”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抓住了漓江水的清、静、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反复朗读,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清幽险峻的丽景就呈现在眼前,再仿照“漓江水”的精彩片断,用3个并列分句描写某一事物的特点,学生写时兴趣倍增,大多数能一挥而就。有个学生写《我们的花园》就是这样描述的:“花园里的花真多呀,什么鸡冠花、一串红、水仙、茉莉等奇花异草,数不胜数,一年四季,常开不败;花园里的花真美呀,雪白的菊花、火红的牡丹、胭脂般的芙蓉花,千姿百态,色彩鲜丽;花园里的花真香呀,沁人心肺,招引了无数的彩蝶和蜜蜂,陶醉了多少人,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 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 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 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 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总之,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这是新世纪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读写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 确的语文观……是理解与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标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坚信,只要我们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抓住契机,主动努力地探索实施,不断地总结反思,就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作 为、有所创新、有所进取。
其他文献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提高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利于我们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使我们高中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
期刊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叫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画面,可以提高供悦耳动听的音乐,这些要素都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清晰化。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兴趣参与教学的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
期刊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寻求最佳组织探究活动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积极主动、有秩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是过少,就是过多。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但有的为了凸显学生的主
期刊
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既与高中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厌学具有相似的成因与特征,又有其学科性厌学的特点。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必须重视学科性厌学的研究。  一、厌学的种类  迁移性厌学一般而言,高中学生厌学分为整体性(全科性)厌学与局部性(学科性)厌学两大类。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系局部性或学科性厌学,但它又受到整体性厌学的影响。调查表明,对政治学科厌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
期刊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语文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
期刊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很容易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畏惧的情绪,由此产生了随便应付的心理。这些,使得本来应该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的黯然失色。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克服这种求知过程中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呢。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
期刊
一、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学生认识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
期刊
语文,作为母语,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
期刊
随着几何学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就显得尤其的重要的必要。所为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儿童有了空间观念.就能重现感知过的几何形体的特征,促进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想象操作、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