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势不可当”的意思是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可为什么用的字是“当”而不是“挡”呢?
在有些朋友看来,“当”和“挡”的词义是有明显区别的。“当”可以表示担当,而“挡”则表示阻拦,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抗拒,不能混為一谈。比如“独当一面”用的是“当”,因为它说的是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兵来将挡”用的是“挡”,因为它说的是对方用什么计,我就出什么招,不让对方的计谋得逞。这两个词语在用字上可谓中规中矩。可是,综观汉语词库,似乎并不完全合乎这一规则。除了上面说的“势不可当”,“锐不可当”“螳臂当车”……,“当”表达的都是“挡”的意思,用的却是“当”字。
这不能不从“当”字的本义说起。
“当”是简化字,繁体字写作“當”。这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當,田相值也。从田,尚声。”所谓“田相值”,就是田块与田块比较,其大小、优劣大致相当。由此引申出“对等”义,如“门当户对…‘旗鼓相当”;又引申出“面对”义,如“首当其冲”“当仁不让”;再引申出“担当”义,如人们常说的“敢做敢当”“愧不敢当”等。除此以外,“当”还有一个义项:抵挡、阻挡。这个义项同样是从“田相值”来的,有势均力敌的意思,只是后来它加义符“手”写成了“挡”。可见,“挡”是“当”的加偏旁分化字。
然而,词汇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凡是历史上已经定型的词,往往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轻易随后来的用字变化而变化。“当”类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螳臂当车”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锐不可当”本作“锋不可当”,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势不可当”见于《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这些词语中的“当”都是抵挡、阻拦的意思。
当然,“挡”字出现以后,不可能对“当”字没有影响。“势不可当”便有人写成了“势不可挡”,“螳臂当车”也有人写成了“螳臂挡车”。不少工具书收列了后一种词形,它们和原来的词语构成了异形词关系。但工具书编者在处理时,普遍以原来的词语为首选词形,不但坚持继续用“当”字,而且在读音上依旧读dāng而不读dǎng。
在有些朋友看来,“当”和“挡”的词义是有明显区别的。“当”可以表示担当,而“挡”则表示阻拦,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抗拒,不能混為一谈。比如“独当一面”用的是“当”,因为它说的是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工作;“兵来将挡”用的是“挡”,因为它说的是对方用什么计,我就出什么招,不让对方的计谋得逞。这两个词语在用字上可谓中规中矩。可是,综观汉语词库,似乎并不完全合乎这一规则。除了上面说的“势不可当”,“锐不可当”“螳臂当车”……,“当”表达的都是“挡”的意思,用的却是“当”字。
这不能不从“当”字的本义说起。
“当”是简化字,繁体字写作“當”。这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當,田相值也。从田,尚声。”所谓“田相值”,就是田块与田块比较,其大小、优劣大致相当。由此引申出“对等”义,如“门当户对…‘旗鼓相当”;又引申出“面对”义,如“首当其冲”“当仁不让”;再引申出“担当”义,如人们常说的“敢做敢当”“愧不敢当”等。除此以外,“当”还有一个义项:抵挡、阻挡。这个义项同样是从“田相值”来的,有势均力敌的意思,只是后来它加义符“手”写成了“挡”。可见,“挡”是“当”的加偏旁分化字。
然而,词汇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凡是历史上已经定型的词,往往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轻易随后来的用字变化而变化。“当”类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螳臂当车”最早见于《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锐不可当”本作“锋不可当”,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势不可当”见于《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这些词语中的“当”都是抵挡、阻拦的意思。
当然,“挡”字出现以后,不可能对“当”字没有影响。“势不可当”便有人写成了“势不可挡”,“螳臂当车”也有人写成了“螳臂挡车”。不少工具书收列了后一种词形,它们和原来的词语构成了异形词关系。但工具书编者在处理时,普遍以原来的词语为首选词形,不但坚持继续用“当”字,而且在读音上依旧读dāng而不读d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