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集体都需要有领导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作为一个集体,工作的开展同样离不开优秀的领导者:校长。管理有方法,作为校长,工作不是盲目指挥的,工作中校长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学校;管理工作;方法;心得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校这辆火车的“车头”,无疑就是学校的校长。学校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校长工作不是单一、盲目重复,要想开展好学校工作,校长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精湛的管理技巧,人文的管理胸怀。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管”
1.以人为本
学校在工作中有其独特的群体特色,作为校长,在制定各项决策之前,要注重以人为本。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长就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非重大工作)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校长,各分管校长组织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镇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长与此线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恳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分管校长和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
2.把握尺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使教职工进退有度,学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不过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一定要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各处室、片完小)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全体员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内容(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3.评价客观
人们在评定人或者事的时候,总喜欢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注意减少自己的主观评价。可以使评价多元化,一是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督评时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完小及教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可以说,深入督查的多元评价既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缓解了传统评价中易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二、“理”
1.“理”学习
学校有着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身处其中的校长,一定要‘理’学习。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理”思想
思想指挥行动,没有思想,工作就没有正确的方向,行动也没有积极地动力。校长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理”生活
校长出身于教师,校长对于教师的学校工作最为理解,校长的“理”要针对到基层,深入各完小,亲自感受基层(完小)的酸甜苦辣。长要树立五“勤”意识。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要转到每一个角落(每年到各完小不少于8次),让人感觉无处不在。二是眼勤,要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蕴藏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各种各样的议论与意见,校长最忌不容他人议论或只听几个人的话。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情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尽量多地掌握积累相关材料,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挖掘问题、深化思考。
4.“理”情感
人是感情动物,机械式的沟通交流,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推越远。校长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5. “理”环境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它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也不会与世隔绝。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校长少不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
总之,不管是“管”还是“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对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校长一定要给自己正确定位。
关键词:学校;管理工作;方法;心得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学校这辆火车的“车头”,无疑就是学校的校长。学校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校长工作不是单一、盲目重复,要想开展好学校工作,校长要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精湛的管理技巧,人文的管理胸怀。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管”
1.以人为本
学校在工作中有其独特的群体特色,作为校长,在制定各项决策之前,要注重以人为本。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长就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非重大工作)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校长,各分管校长组织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镇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长与此线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恳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分管校长和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
2.把握尺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使教职工进退有度,学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不过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一定要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各处室、片完小)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全体员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内容(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3.评价客观
人们在评定人或者事的时候,总喜欢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见,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注意减少自己的主观评价。可以使评价多元化,一是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督评时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完小及教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可以说,深入督查的多元评价既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缓解了传统评价中易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二、“理”
1.“理”学习
学校有着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身处其中的校长,一定要‘理’学习。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理”思想
思想指挥行动,没有思想,工作就没有正确的方向,行动也没有积极地动力。校长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理”生活
校长出身于教师,校长对于教师的学校工作最为理解,校长的“理”要针对到基层,深入各完小,亲自感受基层(完小)的酸甜苦辣。长要树立五“勤”意识。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要转到每一个角落(每年到各完小不少于8次),让人感觉无处不在。二是眼勤,要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蕴藏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各种各样的议论与意见,校长最忌不容他人议论或只听几个人的话。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情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尽量多地掌握积累相关材料,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挖掘问题、深化思考。
4.“理”情感
人是感情动物,机械式的沟通交流,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推越远。校长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5. “理”环境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它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也不会与世隔绝。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校长少不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
总之,不管是“管”还是“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对于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校长一定要给自己正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