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药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鱼腥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纯化,经反复柱色谱、薄层色谱、结晶和重结晶得到纯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鱼腥草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Ⅱ)、槲皮素(Ⅲ)、芸香苷(Ⅳ)、绿原酸(Ⅴ)、金丝桃苷(Ⅵ)。结论:Ⅴ、Ⅵ化合物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TDP特定电磁波局部照射对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术后应用抗生素、补液、切口换药常规处理,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另用TDP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40例病史超过2年的CHF患者(心衰组)和同期住院25例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
目的研究持续性肠内营养支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持续性泵入肠内营养液干预,对照组行常规鼻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后短期转归。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和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
通过350例LC术选择性行ERCP检查者20例,初步探讨了先LC后ERCP还是先ERCP后LC的选择性指征.认为应尽可能避免术前不必要的ERCP;术后一旦有临床症状就应及时予以ERCP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型心肌炎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暴发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等资料。结果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