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水稻种植的主要环节,以及水稻种植、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加以阐述分析,意在培育优质水稻,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关键词]水稻种植;主要环节;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200-01
引言: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泛,水稻成为我国居民主要食材之一,成为各地居民日常食用的主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精致,对于每日用餐的基础原料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和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改良成为新时期我们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在现有环境中尽可能培育出品种优良的水稻,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使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是直接而且多方面的,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光照强度过差或过强都会导致垩白米增多,影响水稻整体质量。
2、温度
在固有的实际种植条件下,水稻生长环境的温度越高,水稻成熟的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3、土壤
不同类型土壤、不同品质土壤对水稻品质都有不同影响。含水量低的土壤比含水量高的土壤种植出来的水稻蛋白质含量要高出30%左右,土壤水分的增加会影响水稻的质量。
二、优质水稻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是优化水稻种植的物质前提,在水稻品种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土质特点、生产条件、光照时长、培育条件等综合实际情况,客观选择适合当地的水稻种植品种。一般结实率高、籽粒多且重、抗病虫害能力强作为选取品种的主要标准。
2、培育秧苗
只有秧苗强壮,才能实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标,秧苗是水稻种植高产的关键步骤。在培育秧苗过程中,要以土保苗,以肥培土。其中,旱育秧具备水稻结实率高、抗病虫害强、无返青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苗。
3、苗床准备
土壤肥沃、向阳背风的平坦地块是苗床的理想位置,在整理地块时要保证没有大的土块,保证土质精细,并且在整理完地块后,要在苗床施入钾肥,每亩6公斤,普钙50公斤,同时施入农家肥1800公斤左右作底肥。将这些底肥提前20天与普钙混合,发酵好后再施入土壤中。
4、浸种催芽
首先,要对将要种植的种子进行摊晒处理,时长一般为1-2天,摊晒结束后将种子用多菌灵药液浸泡半天,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一般浸种3天左右,种子清洗干净后,用大概45℃的温水进行预热处理,之后用稻草等将种子包裹起来,温度控制在33℃左右。浸种24小时后,芽即可以发出,出芽后慢慢降温,之后温度要维持在20℃左右。将种子摊开,进行炼芽处理,大概1天即可完成。
5、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尽量将种子均匀稀密,最佳播种量为每亩11公斤,播种后为避免温度过低出现烂种烂芽情况,可以采用搭棚处理。
6、苗床管理
首先,除草。在苗床处理过程中,发现杂草要及时清理,在拔草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及秧苗,操作要謹慎。其次,要及时进行水和肥料的管理。在水稻长到2叶时,可以进行尿素施肥以促进秧苗的健康生,每亩施肥量为5公斤。在水稻长到4叶时,为促进其分蘖,可每亩施钾肥2.5公斤,尿素每亩7公斤。在水稻长到5叶时,为炼苗,每亩可施尿素1.8公斤。
7、移栽
一是施足底肥。移栽前可结合耙田,每亩施入9公斤钾肥和45公斤普钙作底肥;,结合地块的翻犁,每亩施入有机肥700公斤,底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钾肥、氮肥等;二是炼苗处理。对于早栽的旱育秧,特别是秧龄小于30天的小苗来说,移栽时间适宜在幼苗5~6叶期进行;三是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主要取决于稻田肥力的高低,一般每窝栽1~2 苗的带蘖苗。如采用厢式条栽,大概窝距为15厘米,每厢栽8行,沟深在30厘米。
三、加强水稻种植的管理
1、完善水稻的水肥管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保证有机肥合理堆放且能在发酵机制下合理应用,对有机肥的发酵机制进行分析和控制,避免对有机肥造成危害,保证有机肥的施用效果,按照有机肥管理特点,对后续生产环节进行分析,以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有机肥供应。同时,配合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管理。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的处理不会危害到土壤肥量。
2、完善水稻育苗机制。提前进行水稻育苗的技术处理工作,以保证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晒种2天以上。育苗过程中如果发现病虫害则用蜂胶醇溶液配以纯净水进行防治。
3、定期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
为实现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顺利完成水稻再拍工作,保证水稻产量,需要农业相关部门对进行水稻种植操作的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操作技术、掌握种植技巧,保质保量完成种植工作。
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1)立枯病
立枯病表现为秧苗枯萎、茎基部腐烂,严重时可能导致水稻秧苗的成片死亡,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气温低、温差大或者光照不足、种量大等。对于立枯病的防治,可以在一叶一心和二叶一心期,各喷施一次pH值4.5的酸水,如发现病害,可以适当的撒施壮秧剂或者喷施2500倍30%的瑞苗清。
(2)瘟疫病
瘟疫病也称稻瘟病,产生的原因是氮肥施加过多,或者控水不当,会造成水稻的大规模减产,需要尽早预防。
选择药物配合科学的栽培方式来进行水稻瘟疫病的预防工作,选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泡,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水稻秧苗进行浸泡,堆闷30分钟后再进行移栽,能够有效预防稻瘟病。如在水稻拔节分蘖期爆发稻瘟病,可以利用富士一号乳油或者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3)纹枯病
纹枯病常见于早稻,属于水稻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导致空壳率增加,谷粒不饱满,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纹枯病的防治应该以农业措施为主,一方面,做好水肥管理,合理施加氮肥和磷肥,适当增加钾肥和心扉,保证基肥充足,在水稻生长中期,尽量减少氮肥的施加;另一方面,重视药物防治,对于规模较大的稻田,可采用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或5%井冈霉素水剂进行喷洒,喷洒的时机应该选择晴天,或喷药后至少2小时以内不会下雨,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若病株率超过30%,则需对水稻中下部集中用药。
2、水稻虫害防治技术
(1)螟虫虫害
螟虫会对水稻结穗造成影响,继而导致产量下降。螟虫虫害的防治一般以药物防治为主,可在每公顷水稻中,使用13.5%钻心炮乳油、15%雷钻乳油或者13.5%决斗乳油进行防治,用量依次为1.35L、1.35L和0.75L。
2)稻飞虱虫害
稻飞虱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害虫会躲藏在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组织内,导致茎组织破坏,稻株逐渐凋萎甚至枯死。对于飞虱虫害的防治,需要准确把握小若虫高峰期,通过一次性施药实现对小若虫的围歼,以40%乐果乳剂0.5kg,配合800~1000kg水进行喷施。
结语: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水稻种植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优质高产的水稻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实现的种植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合理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保证水稻产量质量的关键,作为农业工作者,要致力于这两方面工作的研究,努力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做好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波.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探讨[J].农家科技旬刊,2014.02
[2]罗健凤.有机水稻种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02
[关键词]水稻种植;主要环节;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200-01
引言: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广泛,水稻成为我国居民主要食材之一,成为各地居民日常食用的主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精致,对于每日用餐的基础原料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和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改良成为新时期我们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如何在现有环境中尽可能培育出品种优良的水稻,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使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
1、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水稻种植的影响是直接而且多方面的,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光照强度过差或过强都会导致垩白米增多,影响水稻整体质量。
2、温度
在固有的实际种植条件下,水稻生长环境的温度越高,水稻成熟的时间越短,反之越长。
3、土壤
不同类型土壤、不同品质土壤对水稻品质都有不同影响。含水量低的土壤比含水量高的土壤种植出来的水稻蛋白质含量要高出30%左右,土壤水分的增加会影响水稻的质量。
二、优质水稻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是优化水稻种植的物质前提,在水稻品种选择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土质特点、生产条件、光照时长、培育条件等综合实际情况,客观选择适合当地的水稻种植品种。一般结实率高、籽粒多且重、抗病虫害能力强作为选取品种的主要标准。
2、培育秧苗
只有秧苗强壮,才能实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标,秧苗是水稻种植高产的关键步骤。在培育秧苗过程中,要以土保苗,以肥培土。其中,旱育秧具备水稻结实率高、抗病虫害强、无返青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苗。
3、苗床准备
土壤肥沃、向阳背风的平坦地块是苗床的理想位置,在整理地块时要保证没有大的土块,保证土质精细,并且在整理完地块后,要在苗床施入钾肥,每亩6公斤,普钙50公斤,同时施入农家肥1800公斤左右作底肥。将这些底肥提前20天与普钙混合,发酵好后再施入土壤中。
4、浸种催芽
首先,要对将要种植的种子进行摊晒处理,时长一般为1-2天,摊晒结束后将种子用多菌灵药液浸泡半天,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一般浸种3天左右,种子清洗干净后,用大概45℃的温水进行预热处理,之后用稻草等将种子包裹起来,温度控制在33℃左右。浸种24小时后,芽即可以发出,出芽后慢慢降温,之后温度要维持在20℃左右。将种子摊开,进行炼芽处理,大概1天即可完成。
5、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尽量将种子均匀稀密,最佳播种量为每亩11公斤,播种后为避免温度过低出现烂种烂芽情况,可以采用搭棚处理。
6、苗床管理
首先,除草。在苗床处理过程中,发现杂草要及时清理,在拔草过程中,注意不要伤及秧苗,操作要謹慎。其次,要及时进行水和肥料的管理。在水稻长到2叶时,可以进行尿素施肥以促进秧苗的健康生,每亩施肥量为5公斤。在水稻长到4叶时,为促进其分蘖,可每亩施钾肥2.5公斤,尿素每亩7公斤。在水稻长到5叶时,为炼苗,每亩可施尿素1.8公斤。
7、移栽
一是施足底肥。移栽前可结合耙田,每亩施入9公斤钾肥和45公斤普钙作底肥;,结合地块的翻犁,每亩施入有机肥700公斤,底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合钾肥、氮肥等;二是炼苗处理。对于早栽的旱育秧,特别是秧龄小于30天的小苗来说,移栽时间适宜在幼苗5~6叶期进行;三是合理密植。种植密度主要取决于稻田肥力的高低,一般每窝栽1~2 苗的带蘖苗。如采用厢式条栽,大概窝距为15厘米,每厢栽8行,沟深在30厘米。
三、加强水稻种植的管理
1、完善水稻的水肥管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保证有机肥合理堆放且能在发酵机制下合理应用,对有机肥的发酵机制进行分析和控制,避免对有机肥造成危害,保证有机肥的施用效果,按照有机肥管理特点,对后续生产环节进行分析,以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有机肥供应。同时,配合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的管理。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杂草的处理不会危害到土壤肥量。
2、完善水稻育苗机制。提前进行水稻育苗的技术处理工作,以保证水稻种子在阳光下晒种2天以上。育苗过程中如果发现病虫害则用蜂胶醇溶液配以纯净水进行防治。
3、定期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
为实现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顺利完成水稻再拍工作,保证水稻产量,需要农业相关部门对进行水稻种植操作的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操作技术、掌握种植技巧,保质保量完成种植工作。
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1)立枯病
立枯病表现为秧苗枯萎、茎基部腐烂,严重时可能导致水稻秧苗的成片死亡,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气温低、温差大或者光照不足、种量大等。对于立枯病的防治,可以在一叶一心和二叶一心期,各喷施一次pH值4.5的酸水,如发现病害,可以适当的撒施壮秧剂或者喷施2500倍30%的瑞苗清。
(2)瘟疫病
瘟疫病也称稻瘟病,产生的原因是氮肥施加过多,或者控水不当,会造成水稻的大规模减产,需要尽早预防。
选择药物配合科学的栽培方式来进行水稻瘟疫病的预防工作,选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泡,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水稻秧苗进行浸泡,堆闷30分钟后再进行移栽,能够有效预防稻瘟病。如在水稻拔节分蘖期爆发稻瘟病,可以利用富士一号乳油或者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
(3)纹枯病
纹枯病常见于早稻,属于水稻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导致空壳率增加,谷粒不饱满,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纹枯病的防治应该以农业措施为主,一方面,做好水肥管理,合理施加氮肥和磷肥,适当增加钾肥和心扉,保证基肥充足,在水稻生长中期,尽量减少氮肥的施加;另一方面,重视药物防治,对于规模较大的稻田,可采用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或5%井冈霉素水剂进行喷洒,喷洒的时机应该选择晴天,或喷药后至少2小时以内不会下雨,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若病株率超过30%,则需对水稻中下部集中用药。
2、水稻虫害防治技术
(1)螟虫虫害
螟虫会对水稻结穗造成影响,继而导致产量下降。螟虫虫害的防治一般以药物防治为主,可在每公顷水稻中,使用13.5%钻心炮乳油、15%雷钻乳油或者13.5%决斗乳油进行防治,用量依次为1.35L、1.35L和0.75L。
2)稻飞虱虫害
稻飞虱的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等,害虫会躲藏在稻株下部叶鞘和茎组织内,导致茎组织破坏,稻株逐渐凋萎甚至枯死。对于飞虱虫害的防治,需要准确把握小若虫高峰期,通过一次性施药实现对小若虫的围歼,以40%乐果乳剂0.5kg,配合800~1000kg水进行喷施。
结语: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之一,水稻种植可谓遍布全国各地,优质高产的水稻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实现的种植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合理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保证水稻产量质量的关键,作为农业工作者,要致力于这两方面工作的研究,努力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做好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波.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探讨[J].农家科技旬刊,2014.02
[2]罗健凤.有机水稻种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