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探讨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实施高等农业院校双语教学实践和茶学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茶学专业2002年开始了茶叶加工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文章介绍了茶叶加工学课程在茶学专业主干课程中的地位、双语教学的宗旨,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介绍了新常态下茶学创新班茶叶加工学(双语)课程教改方案、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估等教改内容,期望通过教改实现新形势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茶学;茶叶加工;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15-0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深化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农林院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积极参与新形势下对农业科技人才需求的教学改革,经申报获得教育部、农业部和林业总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以及湖南省拔尖创新型茶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怎样实施茶叶加工学(双语)的课程教学,笔者总结了十多年该课程双语的教学认识和体会,探讨茶学拔尖创新型人才茶叶加工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期望通過教改实现新形势下该课程教学的新突破。
  一、茶叶加工学课程的地位与教学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成立伊始就确定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和茶叶审评与检验为专业的主干课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专业较完善的教学体系,茶叶加工学课程的教学也在发展中不断与时俱进,2002年茶叶加工学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成为湖南农业大学第一个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也开创了茶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先河。首先,我们探讨了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宗旨,并针对教学条件和茶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具体情况理顺几个关系。
  1.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宗旨。《茶叶加工学》作为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中英文实行课程的双语教学,是根据教育部[200114]号文件,本科教学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及教育部和财政部[2007]颁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英语等外语教学[1]。
  由于我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因此,任何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要如何处理好语言与知识传授的关系,这着实令我们思考了一番。通过学习和探讨,我们拟定了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宗旨:从学生能力出发,处理好教学中英语应用与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考虑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授课过程中应以传授课程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为主导,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英语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实现该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
  2.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处理的几个关系。(1)处理好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教师能教,还要学生能接受、能理解,才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因此,学生的英语程度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十分弱,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不能进行交流,这种现象在农林院校更为突出[2]。由于教育资源的问题,学生接受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机会较少,英语交流能力普遍较弱,主要表现在英语交流中听不懂、说不出。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实施伊始,学生时常会因不懂的专业词汇或听不懂老师的英语讲述,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出现畏难情绪。近年来,随着基础英语的普及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在提高,课堂上学生能不时地用英语与老师进行互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因此,了解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2)处理好加工学英语教材。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双语课程教学,主要是大量引进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现行双语教学的方法有三种:①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教学,英文板书。②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用汉语教学,英文板书。③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用汉语教学,汉语板书。上述教学过程中的教材都是采用英语原版教材。
  茶学是中国的特性专业,国外没有相应的专业,因此没有相应配套的原版英语教材。然而,不论是采用原版英语教材还是其他代用教材都应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相关专业教学的标准要求。经过权衡,笔者以中文茶叶加工学(施兆鹏主编)为主要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汇编了一本茶叶加工学英文配套教材,缓解了茶叶加工学双语教学没有教材的问题。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汇编教材对实施茶叶加工学(双语)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处理好教学中英文应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文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初级、中级和高等教育中都有较多的学时是英语教学,说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受重视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保障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授课节奏,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对英语授课的理解能力,我们课堂上采用英语PPT,关键点标注中文,老师在论述相关知识时以学生的反应作为中英文应用量的标准,即随时调整中英文的使用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力。(4)处理好双语课程成绩评定。在双语授课过程中,学生关注较多的是课程的考试和成绩的评定。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我们尝试茶叶加工学(双语)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成绩评定注重平时考核,考察其平时的课堂提问和答疑情况,同时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考试侧重点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以考试为目的改为应用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这对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消除学生在英语应用上的心理障碍。如有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由于缺乏锻炼机会,缺乏自信心,不敢用英语交流,通过鼓励其应用英语,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卓越班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英语基础教育,高考后的学生已具备相当好的英语基础,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高校开展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为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茶叶专业通过自愿报名和老师选拔成立茶学创新班,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改要求,茶学创新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茶学班的教学体系,按照要求我们重新确定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开展了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新一轮的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的划分。按原有教学计划,茶叶加工学课程安排在第五个学期(秋季)上理论课,茶学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个学期(春季)进行教学实践。虽然课程只跨越一个学期,在实习阶段时发现许多书本上教过的知识点有些已被学生遗忘,为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强化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我们将茶学创新班的主干课程划分总论和各论施教。如茶叶加工学总论部分主要讲解六大茶类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等内容的加工原理和概念,而将具体的加工工艺、相关技术要求和操作要领等在生产实习中结合生产实践现场逐一讲解,并开展设备实操,由于针对性强,学生能直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原有教学过程。
  2.教学语言的应用。创新班的学生来源于普通班,通过选拔和面试,其总体水平较高,英语水平也高于普通班学生,老师在总论部分的施教中,PPT和讲解基本采用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都用英语进行提问和解答,并有意设置一些让学生参与的环节,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划定知识点由学生用英语分组讨论,由于授课形式的改变和学习环境的营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课堂上不再是老师独一主导,学生有了应用英语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听说的能力。
  3.教学考核的评估。由于课程内容的划分和授课方式的改革,考核上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部分的考核也分为两部分,卷面考核占总分60%(其中70%为英语答题,30%为中文答题),40%为口答题,由学生随机抽取题目,用英语答题,老师根据知识点和语言应用情况,并结合课堂表现,如到课、回答问题、专题讨论等内容综合评分。实践部分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完成,要求老师到实习基地授课,根据实习进度适时讲解各茶类的加工工艺、技术要求和操作要领,采用中英文教学,实习完成时要求每人上交二款手工茶样品。老师针对茶样通过品质审评,并结合实习态度和表现综合评定实践考核成绩。考核过程和方式虽较普通班复杂,但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考核内容具体,能较好地实现创新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的。
  三、茶叶加工学课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1.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英语考试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从幼儿开始有条件的地方就实施英语教学了,一直持续到大学中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无不突显英语的重要性。但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长期来英语教学只能在书本上,而学生也只能将时间和精力应付在读写上,没有有效开展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应从基础教育抓起,积极开展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和评估方式,加大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教學和培训,提高学生英语的交流能力。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校园双语教学环境,让学生有应用英语的条件与氛围,使其所学能所用。
  2.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师英语运用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即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而老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是阻碍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难点。高校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能较好地查阅英语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但同样受学习条件的限制,英语学习注重的是读和写,学的是“哑巴荚语”,基本上不能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而英语专业的教师,却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这种现状在农林院校更为普遍,实施双语教学的难度很大[3,4]。笔者在施教中深感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能担当双语教学的教师不多。近些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英语学习和培训,积极推荐年轻教师出国科研和进修,我专业近期又有4—5名教师外出进行英语学习和合作科研,其英语交流的能力明显提高,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矛盾。但高校要形成长效机制,将英语(外语)应用能力列入到相关的考核和晋级要求中,以提高教师英语应用的总体水平。
  总之,茶叶加工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时代需要,专业教师统一了认识,感悟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超之过急,急于求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和完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讨,才能使双语教学成为新世纪教育殿堂中的一朵新花,为培养更多高等农林院校具备国际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平,姚启伦,冉景盛.遗传学课程英汉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137-139.
  [2]杨吉琼,胡先文.农林院校推进本科双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0(1):53-55.
  [3]乔利仙,王晶珊.农林院校《遗传学》双语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60-61.
  [4]潘振良,谢普会.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职责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8):3-6.
其他文献
摘要: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来自于工程实践,学生不可能靠“听”就完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而是要通过实际的“动手做”和“真正练”,才能真正体会和掌握软件工程的理念。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与企业需求脱离、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所以学生常常感到内容抽象、枯燥、似懂非懂。同时国内IT企业发展相对落后,先进技术都掌握在国际大型IT行业协会或国际知名IT企业中,因此构建“国际化”的
摘要:案例教学是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应用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新闻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案例教学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案例教学与全面提升体育新闻学科教学效果的关系,并以体育新闻写作与评论案例库建设为例,探究体育新闻案例研发原则和编制内容,以及案例库在创建中的具体环节和步骤。  关键词:体育新闻;案例教学;体育写作与评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近年来,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城市规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大连大学这类综合性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特点,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探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重点强调城市规划思维方式、价值观在教学中的贯穿实践,对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学习兴趣及提高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思维方式;价值观  中图
摘要:在近年的教学观察中发现,随着教学梯度和设计课题难度的递增,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瓶颈期愈发延长甚至难以逾越。这种情形促使我们对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进行反思,文章总结指出低年级教学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并以建构的六项教学功能对其进行分项诊断。最后将这一系列教学思考,通过使用纸板和木材的建构教学付诸实践,藉此为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方案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建构;低年级;教学实践  中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工程认证通用标准,明确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本专业毕业要求,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解决资源高效清洁加工、矿物材料和粉体工程等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矿物加工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055-02  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实现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以及如何帮助研究生创新创业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为了了解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情况,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
摘要:在目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教学而言,手机瘾症显然是一个消极因素,但只要条件具备,消极因素也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若投其所好,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自媒体传播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把手机成变成教学的一种有效工具,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手机上瘾症;手机依赖;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
摘要:自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以来,不断努力改革高等教育。学生事务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有创新性和以证据为基础。在中国大部分大学,学生事务单位大多是结构化的,以适应学院和院系的学术部门。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学生事务人力是按职能组织的,如宿舍管理、领导力发展、学术咨询、职业安置和咨询服务。后一种方法有助于从业者专注于不同的能力,并允许学生事务工作发展成为一种职业。我们的经验表明,学生服务
摘要:工作坊模式因其成员体验深刻、互动性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当前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岗位流动性大等问题。辅导员工作坊模式的引入能够为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搭建有效平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并且有助于建立孵化机制,加强学生工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建立辅导员工作坊要完善相关组织结构,根据院校实际情况设计工作坊内容,采取措施保障其有效运行。  关键词
摘要:本文选取生物科学专业的三门主干课程,依托校园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对《植物生理学》进行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检测所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留言交流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